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平公主的不太平人生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太平公主, 是武則天的幼女, 也是這位霸道女皇一生中唯一寵愛始終的孩子。

無論是容貌性格, 還是政治才能,

太平公主都像極了自己的母親, 這不只是旁人評說, 連武則天自己都這樣以為。

而在武則天晚年, 太平公主也步母親後塵, 一腳一腳趟進了權力的中心。 不過, 看似起點更高的她, 卻未能像母親一樣登至權力巔峰, 甚至連她名字裡的“太平”二字都顯得那麼遙不可及……

—1—

帝王之女初長成

“太平”一名, 本是公主的道號。 在太平公主七八歲的時候, 武則天曾安排她出家為道士, 以向去世的外祖母榮國夫人祈福。 說是出家, 但不完全, 小公主仍然一直無憂無慮地生活在皇宮大院之中。

10歲那年, 吐蕃派使者來唐朝和親, 點名要娶太平公主。 唐中宗和武則天萬般不舍, 這才修了太平觀讓她入住, 並以“公主已出家”為由, 拒絕了吐蕃的請求。

時光荏苒, 很快太平公主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 見父母還未給自己安排婚事, 她自己先想起了法子。

一日, 她在父母面前穿上了一套武官的裝扮。 父母感到奇怪, 女孩子又不能當武官, 你咋突然迷上了cosplay?太平公主沒正面回答, 而是蹦出一句:這衣服給駙馬穿怎麼樣?

武則天和唐中宗恍然大悟, 這才開始給公主張羅婚事。

16歲那年, 長安城張燈結綵, 鞭炮齊鳴, 太平公主嫁給了唐中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 出嫁那天, 熊熊燃燒的火把燒焦了兩旁的樹木, 燃放的煙花照亮了長安城的上空。

薛紹英俊威武, 一表人才, 二人情投意合, 那段日子大概是太平公主一生中最太平的時光。 因為七年後, 這段婚姻就在悲情中劃上了句號。

西元688年, 薛紹的哥哥參與謀反, 薛紹也遭受牽連, 最終被母親武則天下令“杖一百, 餓死於獄”。 而當時, 太平肚子裡正懷著薛紹的第四個孩子。

從此之後, 太平公主對於愛情和婚姻的幻想, 都破滅了。

—2—

政壇展露頭角

薛紹死後, 武則天打算將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給自己的侄子武承嗣。 太平公主並不情願, 最終以武承嗣患疾為由作罷。

再之後, 武則天又選擇自己的堂侄武攸暨做駙馬。 武攸暨相貌英俊, 性格沉穩, 算是個靠譜的老實人。 但是他當時已有妻室了, 那怎麼辦?武則天直接派人把武攸暨的妻子殺了,

然後強行將其配給太平公主做駙馬。

當時的武則天正在緊鑼密鼓地改朝換代。 讓公主與武氏聯姻, 正是她計畫中的一步。 就在太平公主二婚後的兩個月, 武則天正式稱帝, 改“唐”為“周”, 將武氏子十四人皆封為王。

薛紹之死和再嫁武攸暨, 或許對太平公主產生了巨大影響。因為在權勢面前,一切都是冰冷殘酷的。無論是母子親情,還是夫妻恩情,都不堪一擊。而作為帝王之女的她,無法逃避這一切。

於是太平公主越來越奢靡的表像之下開始小心翼翼的為自己謀劃。她在全國各地搜羅美男以討好母皇。她還幫助武則天批閱奏章,處理朝政。當酷吏來俊臣準備羅織罪名誣陷她的時候,她反戈一擊,讓來俊臣身首異處。

—3—

兩度拯救李唐

作為身體裡流著李唐血脈的的太平公主,曾兩度拯救李唐江山。

第一次是參與“神龍政變”。武則天晚年,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壟斷朝綱,引起了朝堂上下的不滿,李家和武家的矛盾也越來越尖銳。在此形勢下,西元705年,太平公主協助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並逼迫武則天讓位給太子李顯。由於協助誅殺二張兄弟有功,太平公主受封“鎮國太平公主”,並“食實封通前五千戶,賞賜不可勝數”。

第二次是策劃“唐隆政變”。西元710年,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了唐中宗李顯,韋後意欲效法武則天爭奪李唐江山。太平公主再一次站了出來,聯手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韋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隨後擁立李旦復位,立李隆基為太子。在唐隆政變中,太平公主再次立功,被晉封萬戶。

而唐睿宗李旦對這位胞妹更是尊重,視為輔弼,讓她干預朝政,商議軍國大事。每次宰相奏事的時候,睿宗先問有沒有同太平公主商量過,然後才問有沒有同太子商量過,最後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公主所欲,上無不聽,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言”。

至此,太平公主已達到她一生政治權力的顛峰。

但是,太平公主會甘於此嗎?

—4—

奪權失敗被賜死

當時,李隆基雖被立為太子,但處理政事時,卻經常受到太平公主的掣肘。太平公主還散佈流言說“太子非長不立”,請更立太子。不僅如此,她還在太子的東宮安排了耳目,這使得李隆基深深感到了太平公主對自己的威脅。

西元712年七月,太平公主命法術師警告李旦,說:“彗星出現,顯示天下將廢除陳舊,展開新境,皇太子將當天子。”太平公主原本希望李旦為維護自己的皇位,出手打擊李隆基,想不到李旦竟順水推舟說:“把皇位傳給有才德的人,自己又可躲避災禍,我已下定決心。”八月,唐睿宗退位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是為唐玄宗。

心有不甘的太平公主加速了自己前進的步伐。她仗恃太上皇李旦的支持,手握大權,干涉朝政,當時七位宰相中,有五位宰相出於太平公主的推薦。文武百官,大半以上也都依附太平公主。李隆基知道罷黜自己,另立新君已是早晚而已。

得知太平公主決定舉兵的消息,李隆基先下手為強。

713年七月三日,李隆基一天之內雷霆出擊,將太平公主一党一網打盡。太平公主聞變逃脫,藏匿山中。然而,大勢已去,無力回天,三天后太平公主出山,被賜死在家中。

太平公主,太平一名,雖來自道號,卻飽含帝王之家對子女最樸素的希望和祝福,因為深宮之中,最難得到的就是太平。

或許對太平公主產生了巨大影響。因為在權勢面前,一切都是冰冷殘酷的。無論是母子親情,還是夫妻恩情,都不堪一擊。而作為帝王之女的她,無法逃避這一切。

於是太平公主越來越奢靡的表像之下開始小心翼翼的為自己謀劃。她在全國各地搜羅美男以討好母皇。她還幫助武則天批閱奏章,處理朝政。當酷吏來俊臣準備羅織罪名誣陷她的時候,她反戈一擊,讓來俊臣身首異處。

—3—

兩度拯救李唐

作為身體裡流著李唐血脈的的太平公主,曾兩度拯救李唐江山。

第一次是參與“神龍政變”。武則天晚年,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壟斷朝綱,引起了朝堂上下的不滿,李家和武家的矛盾也越來越尖銳。在此形勢下,西元705年,太平公主協助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並逼迫武則天讓位給太子李顯。由於協助誅殺二張兄弟有功,太平公主受封“鎮國太平公主”,並“食實封通前五千戶,賞賜不可勝數”。

第二次是策劃“唐隆政變”。西元710年,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了唐中宗李顯,韋後意欲效法武則天爭奪李唐江山。太平公主再一次站了出來,聯手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韋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隨後擁立李旦復位,立李隆基為太子。在唐隆政變中,太平公主再次立功,被晉封萬戶。

而唐睿宗李旦對這位胞妹更是尊重,視為輔弼,讓她干預朝政,商議軍國大事。每次宰相奏事的時候,睿宗先問有沒有同太平公主商量過,然後才問有沒有同太子商量過,最後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公主所欲,上無不聽,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言”。

至此,太平公主已達到她一生政治權力的顛峰。

但是,太平公主會甘於此嗎?

—4—

奪權失敗被賜死

當時,李隆基雖被立為太子,但處理政事時,卻經常受到太平公主的掣肘。太平公主還散佈流言說“太子非長不立”,請更立太子。不僅如此,她還在太子的東宮安排了耳目,這使得李隆基深深感到了太平公主對自己的威脅。

西元712年七月,太平公主命法術師警告李旦,說:“彗星出現,顯示天下將廢除陳舊,展開新境,皇太子將當天子。”太平公主原本希望李旦為維護自己的皇位,出手打擊李隆基,想不到李旦竟順水推舟說:“把皇位傳給有才德的人,自己又可躲避災禍,我已下定決心。”八月,唐睿宗退位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是為唐玄宗。

心有不甘的太平公主加速了自己前進的步伐。她仗恃太上皇李旦的支持,手握大權,干涉朝政,當時七位宰相中,有五位宰相出於太平公主的推薦。文武百官,大半以上也都依附太平公主。李隆基知道罷黜自己,另立新君已是早晚而已。

得知太平公主決定舉兵的消息,李隆基先下手為強。

713年七月三日,李隆基一天之內雷霆出擊,將太平公主一党一網打盡。太平公主聞變逃脫,藏匿山中。然而,大勢已去,無力回天,三天后太平公主出山,被賜死在家中。

太平公主,太平一名,雖來自道號,卻飽含帝王之家對子女最樸素的希望和祝福,因為深宮之中,最難得到的就是太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