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生死營救!山中驚魂十二小時——

生死營救!

山中驚魂十二小時

炎陵, 地處湖南省東南部、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西麓, 擁有著華南地區面積最大(10萬畝)的原始森林,

空氣負氧離子含量為亞洲第一。

但是就是在這翠綠怡人的森林中, 一場驚心動魄的山中營救在開展...

時間

2018年4月10日下午 18時42分

2018年4月10日下午18時42分, 炎陵縣公安局110台接到報警:有人在十都鎮黑龍潭對面山中遇險。

遇險求助

時間

2018年4月10日下午 19時20分

聯合作戰

(救援途中)

經初步瞭解:被困人員系策源鄉梁橋村村民四人, 相約到黑龍潭對面的山上摘石耳, 其中一人不慎摔倒, 傷勢過重陷入昏迷, 無法出山。

接警後, 神農穀派出所立刻趕赴現場, 並聯繫110急救中心、消防大隊及相關部門開展救助。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公安局局長譚紅波全程現場指揮救援。

從熱鬧鄉鎮, 到寂靜山林, 山高路遠, 全體救援隊伍以最快速度集合待命...爭分奪秒, 即刻上山!

時間

2018年4月10日晚上 23時左右

搜救遇困

搜救隊僅知4人被困於黑龍潭對面山上, 無法確定被困人員的準確位置。

搜救過程中, 因山勢陡峻, 手機定位近在咫尺也可能隔著懸崖峭壁, 無法通行;加上植被茂密, 山上基本處於原始森林狀態, 無路可尋, 且已經入夜, 搜救隊員打著手電筒, 穿梭在枝葉密集的夜晚深山, 搜救工作十分艱難。

經過持續不斷的3小時搜索, 在2018年4月10日晚上23時左右, 搜救隊終於找到被困的村民。

時間

2018年4月11日上午 7時左右

帶你回家

(救援隊員下山)

一場救助, 不是一個英雄主義的故事, 或許都會有一個好的結局...

一場救助, 是一次生與死的驚心拉鋸, 黑暗中惶惑等待的遇困群眾, 森林裡堅持摸索前行的救援隊員...和死神的較量...

這一次, 當救援隊最終抵達了被困地點, 其中那名摔傷昏迷的村民, 因傷勢過重已經死亡, 這讓在場的人心情都很沉重。

“怎樣帶其他三名被困村民安全下山?”

“如何將遇難者遺體順利轉移?”

這是擺在救援隊員們眼前的難題。

“一定要帶你回家!”

這是全體參與救援人員的決心。

返程的路更加艱辛, 山下指揮部要求保持聯繫, 定時彙報隊伍安全情況。

“遇到了峭壁, 無法通行”, 每次聽到山上傳來的消息, 山下焦急等待的人們心情又緊張一分。

(最終返程的隊伍)

(在山中整夜救援的民警)

經過長達十多個小時的連夜奮戰,搜救隊員最終在陡峻的山中開闢出一條安全且正確的下山路徑。至2018年4月11日上午8時許,被困人員被安全引導下山,死者遺體也轉移下山。

一場長達12小時的深山驚心救援才暫告一段落...

連結

百度搜索“被困山中”:

能夠發現39,000篇新聞;

在炎陵,110接警台也接到過類似報警求助:

2014年6月26日,壟溪鄉12歲少年與同學結伴遊玩,不慎在深山從懸崖跌落,成功獲救;

2015年6月20日,三名大學生登酃峰迷路,歷經17個小時最終成功獲救...

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醒與思考。

山中被困怎麼辦?

1、被困先發求救信號

*如果被困在山上,首先的求救方式自然是用手機報警。

*但是在山上可能會出現手機信號不好,或者手機沒電的情況,所以還需要掌握其他求救方式:

*隨身若攜帶口哨,請不間斷地吹口哨以引起別人的注意,山中一般比較安靜,聲音可以傳得比較遠,如果沒有攜帶口哨的話,大聲呼救也是可以的。但是呼救不宜太過頻繁,防止浪費過多的體力。

*在晚上的話,火是最有效的信號手段。

2、找好庇護所

*當被困在野外,孤立無援,又不能在短時間內走出險境,或者是有人受傷,行動不便,只能在原地等待救援時,我們就不得不在野外過夜,並想辦法搭建一個臨時的野外庇護所。

*根據當地的地理條件,利用大自然的恩惠,有時能發現現成的或是稍加改造就可以臨時安身的天然庇護所,比如說山洞、樹洞、大樹的樹根等。

3、受傷後及時處理傷口

*一旦同伴從高處摔下,不要隨意搬動、拉拽傷者,現場急救應根據傷勢進行止血包紮,固定骨折部位。

*墜落傷常會有頸椎、脊柱損傷,隨意搬動會加重傷情。應由3人至4人托住傷患頭、肩、臀和下肢,一人指揮,同時行動,將傷患平托到木板上並加以固定,禁用床單等軟物體搬運。

*頸椎受傷傷患,還應固定其頭部,並上頸托,無頸托時,應在傷患的頸部兩側各放一隻沙袋或衣物,以防頭部扭轉或屈曲導致頸椎損傷加重。

*同行者要第一時間撥打報警和急救電話,派出1到2個人到距離事發地最近的主路口等候並引導救援人員。其他留守人員要指定1個人用言語多安慰傷者,減少傷者精神上的傷痛。

*與此同時,其他人儘量清理事發地周邊的障礙物,為此後的救援工作擴大作業面,爭取救援時間。

以上只是從網上簡單整理的自救措施

接到群眾被困警情我們很焦心

為了順利實施救援我們很用心

成功救助被困群眾我們很開心

發現傷者已經遇難我們很痛心

為了讓您的家人朋友

還有時時刻刻在您身邊待命的

民警、消防戰士、醫務工作者放心

請您在從事任何有危險性活動時

問問自己——

“我準備好了嗎?”

(在山中整夜救援的民警)

經過長達十多個小時的連夜奮戰,搜救隊員最終在陡峻的山中開闢出一條安全且正確的下山路徑。至2018年4月11日上午8時許,被困人員被安全引導下山,死者遺體也轉移下山。

一場長達12小時的深山驚心救援才暫告一段落...

連結

百度搜索“被困山中”:

能夠發現39,000篇新聞;

在炎陵,110接警台也接到過類似報警求助:

2014年6月26日,壟溪鄉12歲少年與同學結伴遊玩,不慎在深山從懸崖跌落,成功獲救;

2015年6月20日,三名大學生登酃峰迷路,歷經17個小時最終成功獲救...

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醒與思考。

山中被困怎麼辦?

1、被困先發求救信號

*如果被困在山上,首先的求救方式自然是用手機報警。

*但是在山上可能會出現手機信號不好,或者手機沒電的情況,所以還需要掌握其他求救方式:

*隨身若攜帶口哨,請不間斷地吹口哨以引起別人的注意,山中一般比較安靜,聲音可以傳得比較遠,如果沒有攜帶口哨的話,大聲呼救也是可以的。但是呼救不宜太過頻繁,防止浪費過多的體力。

*在晚上的話,火是最有效的信號手段。

2、找好庇護所

*當被困在野外,孤立無援,又不能在短時間內走出險境,或者是有人受傷,行動不便,只能在原地等待救援時,我們就不得不在野外過夜,並想辦法搭建一個臨時的野外庇護所。

*根據當地的地理條件,利用大自然的恩惠,有時能發現現成的或是稍加改造就可以臨時安身的天然庇護所,比如說山洞、樹洞、大樹的樹根等。

3、受傷後及時處理傷口

*一旦同伴從高處摔下,不要隨意搬動、拉拽傷者,現場急救應根據傷勢進行止血包紮,固定骨折部位。

*墜落傷常會有頸椎、脊柱損傷,隨意搬動會加重傷情。應由3人至4人托住傷患頭、肩、臀和下肢,一人指揮,同時行動,將傷患平托到木板上並加以固定,禁用床單等軟物體搬運。

*頸椎受傷傷患,還應固定其頭部,並上頸托,無頸托時,應在傷患的頸部兩側各放一隻沙袋或衣物,以防頭部扭轉或屈曲導致頸椎損傷加重。

*同行者要第一時間撥打報警和急救電話,派出1到2個人到距離事發地最近的主路口等候並引導救援人員。其他留守人員要指定1個人用言語多安慰傷者,減少傷者精神上的傷痛。

*與此同時,其他人儘量清理事發地周邊的障礙物,為此後的救援工作擴大作業面,爭取救援時間。

以上只是從網上簡單整理的自救措施

接到群眾被困警情我們很焦心

為了順利實施救援我們很用心

成功救助被困群眾我們很開心

發現傷者已經遇難我們很痛心

為了讓您的家人朋友

還有時時刻刻在您身邊待命的

民警、消防戰士、醫務工作者放心

請您在從事任何有危險性活動時

問問自己——

“我準備好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