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鴻章後人將家藏古董全部捐給國家,足足裝滿了六輛卡車

前言

翻開中國近代史, 李鴻章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 少年科第, 壯年戎馬。 中年封疆, 萬年洋務。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說他是大清帝國, 唯一有能耐可與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功成名就, 政治影響力深遠。

李鴻章(中)

大清朝最後的脊樑

當歷史的車輪緩緩碾過, 李氏家族在其後的百餘年時間中。 有人做官, 有人經商, 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雖並未像李鴻章這般在政界有大作為, 但在收藏領域卻是一支龐大的隊伍, 上演了一幕幕精彩曲折的故事。

李鴻章家族上海故居

其中最為值得一提的大收藏家, 就是李鴻章五弟李鳳章之孫李蔭軒。 他熱愛文物, 尤其鍾情古錢幣和青銅器, 家世顯赫, 為人卻十分低調。

據李蔭軒的後人講述, 他家有72間房堆滿了古董, 有一個僕人每天的工作, 就是給這72間房中的文物撣灰。

李蔭軒

上海的各大古玩市場、寄售商店, 是李蔭軒常去之處。 每到一處從無任何多餘的話, 看好就買, 買好就走, 人們甚至稱他為“神秘人物”。

那麼這個“神秘人物”的背後, 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隱姓埋名的“包先生”, 收藏錢幣精品

上海市徐匯區烏魯木齊南路151號 李蔭軒故居

1911 年, 李蔭軒生於上海的殷實之家, 自幼喜好文物古玩, 常年醉心於考古學、掌故學、鑒賞學, 精通中外歷史, 不求名利富貴, 專攻考古與收藏。

受家族傳統文化的影響, 李蔭軒從十幾歲起就開始收藏古錢幣。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 上海古玩、錢幣店的老闆都認得他, 但大家都稱他為“包先生”。 有些人會叫他包申甫先生, 許是顧忌李家名氣太大樹大招風, 清高淡泊的他一直不願別人將祖上李鴻章扯到他的頭上, 於是李蔭軒在公開場合中便隱姓埋名, 使用“包申甫”這個化名。

那時, 李蔭軒是祥和泉幣社的常客, 由中國當代著名的錢幣學家馬定祥所開, 李蔭軒每次在店裡總要坐上兩三個小時, 和馬定祥交談錢幣方面的研究心得。

同時精心挑選他喜愛的錢幣, 雖然自己財富甚巨並不差錢。 李蔭軒卻是十分精打細算, 討價還價, 馬定祥也會看在情誼上給他優惠, 每次都是滿載而歸。

大型秦銀質大半兩銀錢

雖然李蔭軒在祥和泉幣社中,通常都能收穫自己的心愛之物,但有時馬定祥也會婉拒他的要求。比如有一枚秦代大半兩銀錢,是馬定祥從西安的泉友于先生處獲得,與這枚銀錢同時出土的,還有幾十枚秦漢時代的半兩錢和五銖錢,但是秦代的半兩大型銀錢僅此一枚。

因此,馬定祥對之視若珍寶,李蔭軒看後也十分鍾情,一定要馬定祥出讓,馬堅決不同意。所以後來李蔭軒常說:“你有好銅鈿,勿賣,吊我胃口!”

清 餉金一錢,李蔭軒舊藏

李蔭軒不僅對先秦刀布幣很感興趣,對漢五銖以及隋唐五代時期的,各類錢幣也興趣盎然,後來又對在中國錢幣界有“黑老虎”之稱的宋代鐵錢傾心鑽研。

那時很多收藏家極少在斑駁鏽爛的鐵錢上,花費時間精力去研究、收藏,而李蔭軒卻與他們截然相反,經常到錢幣店與老闆交流研究體會,挑選各種版別的鐵錢。

高昌吉利錢

李蔭軒收藏的,皆是錢幣精品,除了南宋的“大宋通寶當拾”大錢, “臨安府行用銅牌”大小三枚,還有一枚唐代高昌國所鑄的“高昌吉利”。背面鑄有四角花紋錢,是存世孤品。

李蔭軒將其視為掌上明珠,還親手為這枚錢製作拓本,蓋上他的錢幣收藏室堂名,“選青草堂藏泉”之章,並親自寫上“格齋手拓”四字。

南宋 “大宋通寶”,李蔭軒舊藏

可以說,李蔭軒對收藏錢幣十分執著,不僅大量網羅中國古錢,連歐洲、美洲的古幣也兼收並蓄,繼而又發展到收集歷代中外徽章,總數有3萬枚之多。最為著名的珍品如“大宋通寶當拾” 、“臨安府行貳佰文、三佰文、伍佰文”等,尤其是古希臘、古羅馬的錢幣,價值之高、品質之精幾乎無法估算。

彙聚天下青銅器,彌足珍貴

李蔭軒不僅在古錢幣領域頗有造詣了,自1930年左右開始,還陸續收藏了中國古代青銅器200餘件,青銅器歷來是收藏界中的重器。

年代久,數量少,若有幸能覓得幾件上品,便足以令人沾沾自喜。而在李蔭軒的200余件藏品中,極具歷史價值的就有數十件,可謂彌足珍貴。

魯侯尊,李蔭軒舊藏

尤為難得的是,李蔭軒不僅收藏青銅器,更對這些藏品一一做了鑒定和文字考據。每次收穫了自己滿意的青銅器,他總是小心翼翼地將其放在桌上,刷洗清理處理完畢,再將上面的銘文臨摹拓下來。

翻閱書籍,尋找依據,斷定年代和考證記載的事件,這些藏品的文字考據和鑒別都十分精到,幾乎沒有可疑之品。

小臣單觶,李蔭軒舊藏

在李蔭軒並不算大的房間裡,擺滿了珍貴名器,有小臣單觶、魯侯尊、厚趠方鼎等數十件。

從器物內的銘文來考證,歷史意義深遠,有的印證戰爭,有的彌補史實,還有的是在宋代皇家文獻就已著錄了的

流傳有緒之物,均為青銅器中的上品。

保護畢生所藏,捐贈上海博物館

李蔭軒的收藏涉獵很廣,除了錢幣和青銅器,還藏有秦漢銅鏡、古錢范、秦漢瓦甓,歷代印璽、元代銅權、明清符牌以及古版書籍等。其中有漢印“居巢侯相”、“樂昌侯印”。

鴉片戰爭重要文物清代銀幣“廣東水師提督”,明代建文款的“吏部稽勳司郎中朝參牙片”,明正德款的“養鷹營銅牌”,以及清乾隆“太上皇帝御賜養老銀牌”等。

厚趠方鼎,現藏上海博物館

然而在十年浩劫期間,若不採取保護措施,李蔭軒的這些收藏品就在劫難逃了。因此,他為了保護價值連城的文物古玩,打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電話,向上海博物館青銅研究部主任馬承源,宣佈了自己的決定。

將所有藏品全部捐給國家,由於博物館無法接收,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的捐贈,所以只能用代為保管的名義收下。

整整兩天一夜,上博十幾個同志在李家清點藏品,造清單,忙得滿頭大汗,藏品一一搬運出去,共裝滿了整整六輛卡車。

第二天淩晨,當卡車發動時,李蔭軒在門口緊緊握著馬承源的手說:“我的這些東西,今後要請你們多多費心了……”

這是一個嗜藏成癡的人對自己一生的心愛之物,所作的最後的告別。

李蔭軒和妻子邱輝

1979年,國家開始落實文物政策,上博一直想將李蔭軒的藏品歸還,直到李蔭軒的妻子邱輝女士,突然來到博物館找馬承源,並將丈夫生前遺願告知。

如果文物有發還的一天,除了保留幾件藏品作為家中紀念外,其餘全部捐獻國家,不要報酬。

辛鼎(銘文拓片),李蔭軒舊藏

李蔭軒夫婦不僅向上海博物館,捐贈了大量珍貴的,古錢幣、青銅器、中外圖書,還有許多金表、圖章、勳章、外國古董等等,這些文物的價值難以估量。

叔碩父方甗,李蔭軒、邱輝捐贈

郘黛鐘

第一、二、七、八四枚為李蔭軒、邱輝先生捐贈

從曾經的需要有專人打掃,到後來的藏品悉數散盡,李蔭軒的收藏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如今人們走進上博青銅館

可以看到許多藏品的介紹牌上都注明了,“李蔭軒 邱輝捐獻”的字樣。

很少有人會想到,他們居然是李鴻章家族的成員,歷史的車輪緩緩行進,往事被湮沒,一個時代終究是過去了。

青銅器鑒賞

春秋 青銅交龍紋方座簋 

商 青銅饕餮紋出戟方彝

商 青銅獸面紋三足鼎 

西周 青銅饕餮紋出戟尊

西周 青銅饕餮紋央父罍

(參閱資料:宋路霞《李國森與他的青銅器》宋路霞《小店堂與大藏家》馬傳德《收藏界的神秘客》文中所有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後記

作為全世界都為之讚歎的,世界頂尖藝術品之一,製作精美的青銅器,代表著中國在先秦時期高超的技術與文化

世界各大博物館與私人收藏大家,無不為能擁有一件工藝達到極致的,青銅器而驕傲。

大型秦銀質大半兩銀錢

雖然李蔭軒在祥和泉幣社中,通常都能收穫自己的心愛之物,但有時馬定祥也會婉拒他的要求。比如有一枚秦代大半兩銀錢,是馬定祥從西安的泉友于先生處獲得,與這枚銀錢同時出土的,還有幾十枚秦漢時代的半兩錢和五銖錢,但是秦代的半兩大型銀錢僅此一枚。

因此,馬定祥對之視若珍寶,李蔭軒看後也十分鍾情,一定要馬定祥出讓,馬堅決不同意。所以後來李蔭軒常說:“你有好銅鈿,勿賣,吊我胃口!”

清 餉金一錢,李蔭軒舊藏

李蔭軒不僅對先秦刀布幣很感興趣,對漢五銖以及隋唐五代時期的,各類錢幣也興趣盎然,後來又對在中國錢幣界有“黑老虎”之稱的宋代鐵錢傾心鑽研。

那時很多收藏家極少在斑駁鏽爛的鐵錢上,花費時間精力去研究、收藏,而李蔭軒卻與他們截然相反,經常到錢幣店與老闆交流研究體會,挑選各種版別的鐵錢。

高昌吉利錢

李蔭軒收藏的,皆是錢幣精品,除了南宋的“大宋通寶當拾”大錢, “臨安府行用銅牌”大小三枚,還有一枚唐代高昌國所鑄的“高昌吉利”。背面鑄有四角花紋錢,是存世孤品。

李蔭軒將其視為掌上明珠,還親手為這枚錢製作拓本,蓋上他的錢幣收藏室堂名,“選青草堂藏泉”之章,並親自寫上“格齋手拓”四字。

南宋 “大宋通寶”,李蔭軒舊藏

可以說,李蔭軒對收藏錢幣十分執著,不僅大量網羅中國古錢,連歐洲、美洲的古幣也兼收並蓄,繼而又發展到收集歷代中外徽章,總數有3萬枚之多。最為著名的珍品如“大宋通寶當拾” 、“臨安府行貳佰文、三佰文、伍佰文”等,尤其是古希臘、古羅馬的錢幣,價值之高、品質之精幾乎無法估算。

彙聚天下青銅器,彌足珍貴

李蔭軒不僅在古錢幣領域頗有造詣了,自1930年左右開始,還陸續收藏了中國古代青銅器200餘件,青銅器歷來是收藏界中的重器。

年代久,數量少,若有幸能覓得幾件上品,便足以令人沾沾自喜。而在李蔭軒的200余件藏品中,極具歷史價值的就有數十件,可謂彌足珍貴。

魯侯尊,李蔭軒舊藏

尤為難得的是,李蔭軒不僅收藏青銅器,更對這些藏品一一做了鑒定和文字考據。每次收穫了自己滿意的青銅器,他總是小心翼翼地將其放在桌上,刷洗清理處理完畢,再將上面的銘文臨摹拓下來。

翻閱書籍,尋找依據,斷定年代和考證記載的事件,這些藏品的文字考據和鑒別都十分精到,幾乎沒有可疑之品。

小臣單觶,李蔭軒舊藏

在李蔭軒並不算大的房間裡,擺滿了珍貴名器,有小臣單觶、魯侯尊、厚趠方鼎等數十件。

從器物內的銘文來考證,歷史意義深遠,有的印證戰爭,有的彌補史實,還有的是在宋代皇家文獻就已著錄了的

流傳有緒之物,均為青銅器中的上品。

保護畢生所藏,捐贈上海博物館

李蔭軒的收藏涉獵很廣,除了錢幣和青銅器,還藏有秦漢銅鏡、古錢范、秦漢瓦甓,歷代印璽、元代銅權、明清符牌以及古版書籍等。其中有漢印“居巢侯相”、“樂昌侯印”。

鴉片戰爭重要文物清代銀幣“廣東水師提督”,明代建文款的“吏部稽勳司郎中朝參牙片”,明正德款的“養鷹營銅牌”,以及清乾隆“太上皇帝御賜養老銀牌”等。

厚趠方鼎,現藏上海博物館

然而在十年浩劫期間,若不採取保護措施,李蔭軒的這些收藏品就在劫難逃了。因此,他為了保護價值連城的文物古玩,打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電話,向上海博物館青銅研究部主任馬承源,宣佈了自己的決定。

將所有藏品全部捐給國家,由於博物館無法接收,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的捐贈,所以只能用代為保管的名義收下。

整整兩天一夜,上博十幾個同志在李家清點藏品,造清單,忙得滿頭大汗,藏品一一搬運出去,共裝滿了整整六輛卡車。

第二天淩晨,當卡車發動時,李蔭軒在門口緊緊握著馬承源的手說:“我的這些東西,今後要請你們多多費心了……”

這是一個嗜藏成癡的人對自己一生的心愛之物,所作的最後的告別。

李蔭軒和妻子邱輝

1979年,國家開始落實文物政策,上博一直想將李蔭軒的藏品歸還,直到李蔭軒的妻子邱輝女士,突然來到博物館找馬承源,並將丈夫生前遺願告知。

如果文物有發還的一天,除了保留幾件藏品作為家中紀念外,其餘全部捐獻國家,不要報酬。

辛鼎(銘文拓片),李蔭軒舊藏

李蔭軒夫婦不僅向上海博物館,捐贈了大量珍貴的,古錢幣、青銅器、中外圖書,還有許多金表、圖章、勳章、外國古董等等,這些文物的價值難以估量。

叔碩父方甗,李蔭軒、邱輝捐贈

郘黛鐘

第一、二、七、八四枚為李蔭軒、邱輝先生捐贈

從曾經的需要有專人打掃,到後來的藏品悉數散盡,李蔭軒的收藏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如今人們走進上博青銅館

可以看到許多藏品的介紹牌上都注明了,“李蔭軒 邱輝捐獻”的字樣。

很少有人會想到,他們居然是李鴻章家族的成員,歷史的車輪緩緩行進,往事被湮沒,一個時代終究是過去了。

青銅器鑒賞

春秋 青銅交龍紋方座簋 

商 青銅饕餮紋出戟方彝

商 青銅獸面紋三足鼎 

西周 青銅饕餮紋出戟尊

西周 青銅饕餮紋央父罍

(參閱資料:宋路霞《李國森與他的青銅器》宋路霞《小店堂與大藏家》馬傳德《收藏界的神秘客》文中所有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後記

作為全世界都為之讚歎的,世界頂尖藝術品之一,製作精美的青銅器,代表著中國在先秦時期高超的技術與文化

世界各大博物館與私人收藏大家,無不為能擁有一件工藝達到極致的,青銅器而驕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