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緊盯群眾需求謀發展 致力促農增收助脫貧

導 語

近年來, 崇信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來抓, 嚴格落實“六個精准”要求和“七個一批”脫貧舉措, 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公共服務改善和能力素質提升等重點工作, 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 近日, 縣網信辦記者深入貧困村社, 開展了專題採訪, 讓我們來看看我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

緊盯群眾需求謀發展 致力促農增收助脫貧

---新窯鎮西劉村脫貧攻堅工作側記

新窯鎮西劉村是地處我縣西南山區的深度貧困村, 全村164戶664人,總耕地面積6379畝。 2013年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8戶392人,

貧困發生率58.07%。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 村黨支部堅持以改善基礎條件、增加群眾收入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立足村情實際, 緊緊圍繞群眾所需所盼, 改善基礎條件, 發展富民產業, 經過五年努力, 共脫貧74戶310人。

村級服務中心

康居住宅

西劉村黨支部書記趙建榮告訴記者, “長期以來, 道路不通, 基礎條件差, 一直是制約西劉村發展的瓶頸。 脫貧攻堅工作中, 村黨支部始終緊盯基礎設施建設這一短板, 把解決貧困群眾住房、行路、吃水等問題作為首要工作來抓, 積極爭取項目資金, 實施了一批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民生實事專案。

”至目前, 西劉村完成危房改造工程144戶, 易地扶貧搬遷27戶, 硬化道路2.7公里, 砂化道路5公里, 拓寬鋪油赤隴路西劉段5公里, 修便民橋2座, 安裝太陽能路燈120盞, 自來水、動力電實現整村全覆蓋, 建成了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村文化廣場、鄉村舞臺, 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肉牛集中養殖社區

核桃種植示範點

“以前我們發展產業缺技術、少資金, 扶持政策少, 自從脫貧攻堅開始, 鎮上經常組織我們參加技術培訓, 為我們發展產業提供技術、資金,

現在村上好多貧困戶都有了自己的致富產業, 實現脫貧不是一件難事。 ”貧困戶王喜紅指著自己的牛棚說。 近年來, 西劉村黨支部始終把富民產業培育牢牢抓在手上, 立足資源稟賦、群眾意願, 積極發展牛、果、勞務和旅遊產業, 引導群眾栽植核桃園400畝, 養牛214頭, 輸轉勞動力122人, 修建集中養殖社區1處, 並依託“三五九”旅西劉宿營地遺址開發、保護和民俗休閒、健康養生、農家樂等項目, 打造西劉村“紅色旅遊”、“鄉村旅遊”品牌。 同時, 依託資源優勢, 積極開展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工作, 招商企業建辦“綠源美”生態苑, 與村委會及農戶簽訂了土地及資產、資金入股協議, 入股耕地資源266畝, 固定資產61萬元, 閒散資金85.05萬元, 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多種形式促農增收致富。

為貧困戶送農資

為貧困戶贈送藥品

入戶走訪

西劉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趙暉說,“幫扶工作隊進駐以來,緊緊圍繞解決困難群眾生活問題、協調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制定‘一戶一策’等脫貧攻堅重點工作任務,始終堅持‘腳踏實地搞服務、依據村情做工作’,定思路、解難題、抓落實,推動幫扶工作深入開展”。2018年以來,通過駐村幫扶工作隊積極協調溝通,各幫扶單位群策群力,共為困難群眾發放米、面、油、棉衣等生活用品價值5000多元,農用地膜2400公斤,苜蓿籽種300公斤,核桃苗3200株;協調中國福利基金會“暖流計畫”公益基金為西劉小學57名師生申請棉衣57件、帽子24頂、手套24雙;積極銜接有關部門為“三變”改革主體企業通水通電,解決發展難題,幫扶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綠源美”生態苑

多種形式促農增收致富。

為貧困戶送農資

為貧困戶贈送藥品

入戶走訪

西劉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趙暉說,“幫扶工作隊進駐以來,緊緊圍繞解決困難群眾生活問題、協調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制定‘一戶一策’等脫貧攻堅重點工作任務,始終堅持‘腳踏實地搞服務、依據村情做工作’,定思路、解難題、抓落實,推動幫扶工作深入開展”。2018年以來,通過駐村幫扶工作隊積極協調溝通,各幫扶單位群策群力,共為困難群眾發放米、面、油、棉衣等生活用品價值5000多元,農用地膜2400公斤,苜蓿籽種300公斤,核桃苗3200株;協調中國福利基金會“暖流計畫”公益基金為西劉小學57名師生申請棉衣57件、帽子24頂、手套24雙;積極銜接有關部門為“三變”改革主體企業通水通電,解決發展難題,幫扶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綠源美”生態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