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茶泡 茶耳

原文@稻荷居 載於中讀App

武夷山脈最南端的贛南、閩西、粵北交界處, 是客家發源地和核心區。 這地方山深林茂, 多杉木、多松木、多毛竹,

又尤其多油茶樹。 因這裡的土質多為偏酸性的紅黃壤土, 最是適合既耐瘠薄又抗乾旱的油茶樹生長。

村裡每戶人家都有一片油茶林子, 我家的大概有四五畝吧。 祖父在的時候, 他地裡的活幹完, 就上山去給油茶林鋤草鬆土, 茶林在他的打理下長得極好, 年年果實累累, 得立樹叉支撐才不至於壓斷果枝。 油茶樹四季常綠, 高一二丈, 幹棕色, 皮外裹有一層淡黃色的粉, 摸上去溜滑, 用手指甲一刮, 就露出青色的內皮層。 寒露時節果實成熟, 隨即開花, 花實在樹足足一周年。 油茶樹結的果叫油茶果, 大如核桃, 中有數粒茶籽。 茶籽用來榨油, 榨出的油叫茶油, 色澤金黃, 清亮透明, 氣味香濃, 下鍋炒菜油煙少, 炒出的菜較菜油、花生油好吃。

油茶花

油茶花色白, 花蜜多, 甜美異常, 兒時嘗過, 至今難忘。 猶記得, 大清早孩子們去油茶林裡放牛, 林子裡飄來陣陣花蜜的清香味。 油茶花像一個個小小的蜜罐, 盛滿了露水和花蜜。 我們折一根蕨莖, 去掉裡面的芯子, 就是天然的吸管。 用蕨管一吸花蜜,

喉舌瞬間清涼甜潤, 舒爽得美不可言。 比起蜂蜜來, 多了一份天然的味道。

油茶耐長、長壽, 木質堅實, 筆直的枝杆, 是用來做斧頭、鍋鏟、柴刀把柄的上好材料, 也用來做擀丈, 但在故鄉, 最常見的是用它做成的擂棍, 擂棍是客家人用來擂茶用的, 胳膊粗細, 一米來長, 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用具。

祖母說, 她過門的時候, 劉家就有那麼一片油茶林。 如今我都八十幾了, 油茶樹似乎並沒有長大多少。 老話說“草木一秋”, 其實人還長不過草木的年歲。

茶耳

每年春裡三四月, 油茶樹上還能長出孩子們喜歡吃的兩樣美味, 一種叫茶泡, 一種叫茶耳。

這時節, 天氣轉暖, 雨水多起來。 山裡的布穀鳥咕嘟咕嘟的叫聲, 在濕潤的空氣裡聽來格外清亮。 水田裡穿蓑衣的農人在犁田, 身後黑色的燕子起起落落, 在不停地啄取犁翻的春泥, 穿梭往來銜泥築巢。

山上的油茶樹抽出許多嫩紅的新葉, 油茶長成小手指頭大, 像枇杷果。 常常是在一夜之間, 油茶樹上便長出了許多嫩紅的茶泡和茶耳朵。 仿佛那些嬌嫩的油茶樹葉、油茶幼果,

是受了春風的引誘, 偷偷地懷上了春風的種子, 身子突然不知所措地飽滿豐盈起來, 油茶樹葉變得像是一塊晶瑩剔透的紫玉, 油茶幼果膨大成了一個嫩紅的桃子, 只不過是空心的, 只需三兩天, 它們便會褪去外面那一層淡紅或淡綠的外衣。 茶泡變得像是剛起鍋的包子, 白白淨淨, 蓬鬆細嫩。 茶耳就像小兔子的白耳朵, 肥厚柔軟。 樹上摘下來擦一擦, 多數情況下擦也不擦就吃進嘴裡。 肉質肥厚又鬆脆, 味道甘甜或酸甜, 帶有茶葉的清新澀味兒, 清香爽口, 十分好吃。 那種味道與口感, 沒有任何水果比得上, 也想不出有什麼水果與之類似。

茶泡

其實,茶泡是油茶幼果膨大的變異體,形狀、大小近似水蜜桃,中空,內壁為纖維狀,外皮因成熟程度呈現米白、青綠、水紅等色。茶耳也有地方就叫茶耳朵的,它是油茶的葉子經膨大、捲曲,形成白裡泛綠或綠裡泛紅,肥大飽滿的變異體。這兩者都是受一種叫做細麗外擔菌的真菌侵染寄主後異常生長而成,就像木耳、銀耳的形成一樣,不過還要滿足嚴格的物候條件:一是必須在長新葉、新果的時候,二是要有充足的水分及適度的光照。而清明時節雨水豐沛,春陽和煦,所以在我的記憶裡,茶泡茶耳一直都是在清明前後出現。

茶泡多長在高高的枝頭,像一個個小小的燈籠兒,隨風飄動,煞是可愛。茶耳則多從樹中下部抽生的嫩枝上長出。會爬樹身子靈活的孩子摘的茶泡多些,膽小的怕爬高的就只好摘幾片茶耳朵了。

茶泡、茶耳朵要摘那長得正當時的,長過了的吃到嘴裡面面的,松塌塌的,寡淡得很;還沒蛻皮的,外皮是嫩紅色的,吃進去就有一股淡淡的苦澀味;剛蛻去皮的,又甜又脆,水多味濃。

茶泡

童年的味道總是頑固地影響著人的味蕾,使人終身難忘。讀大學時,一位教植物分子生物學的教授,老家是湖南湘西的,小時候就採食過茶耳茶泡,那甜爽鬆脆的獨特口感讓他念念不忘,他說他的夢想是研究出茶耳茶泡的形成機理,讓所有的油茶樹長滿茶泡茶耳,讓大家都能嘗嘗這種特別的野果。這是一個美好的夢想,如果實現的話,我們的水果盤裡就會多兩個品類。

茶泡

其實,茶泡是油茶幼果膨大的變異體,形狀、大小近似水蜜桃,中空,內壁為纖維狀,外皮因成熟程度呈現米白、青綠、水紅等色。茶耳也有地方就叫茶耳朵的,它是油茶的葉子經膨大、捲曲,形成白裡泛綠或綠裡泛紅,肥大飽滿的變異體。這兩者都是受一種叫做細麗外擔菌的真菌侵染寄主後異常生長而成,就像木耳、銀耳的形成一樣,不過還要滿足嚴格的物候條件:一是必須在長新葉、新果的時候,二是要有充足的水分及適度的光照。而清明時節雨水豐沛,春陽和煦,所以在我的記憶裡,茶泡茶耳一直都是在清明前後出現。

茶泡多長在高高的枝頭,像一個個小小的燈籠兒,隨風飄動,煞是可愛。茶耳則多從樹中下部抽生的嫩枝上長出。會爬樹身子靈活的孩子摘的茶泡多些,膽小的怕爬高的就只好摘幾片茶耳朵了。

茶泡、茶耳朵要摘那長得正當時的,長過了的吃到嘴裡面面的,松塌塌的,寡淡得很;還沒蛻皮的,外皮是嫩紅色的,吃進去就有一股淡淡的苦澀味;剛蛻去皮的,又甜又脆,水多味濃。

茶泡

童年的味道總是頑固地影響著人的味蕾,使人終身難忘。讀大學時,一位教植物分子生物學的教授,老家是湖南湘西的,小時候就採食過茶耳茶泡,那甜爽鬆脆的獨特口感讓他念念不忘,他說他的夢想是研究出茶耳茶泡的形成機理,讓所有的油茶樹長滿茶泡茶耳,讓大家都能嘗嘗這種特別的野果。這是一個美好的夢想,如果實現的話,我們的水果盤裡就會多兩個品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