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資金斷鏈、裁員風波 國產手機圈上演困獸之鬥

春天已至, 國產手機廠商們再度活躍起來。 新機發佈可謂十分密集, 其中, oppo、vivo均換上了“劉海屏”, 內在ai加持吸睛無數;小米mix2s發佈現場頻頻對比蘋果iphonex, 暗光動態拍攝、語音助手等環節效果突出;華為p20巴黎“面世”, “惹眼”的徠卡三攝背後, 5g技術發展層面更被三星視為最大威脅……

在國產手機第一梯隊廠商們“媲美”國際一流品牌的同時, 高度集中的“t”字型市場格局下, 二三線手機廠商卻是另一番光景。 繼一批品牌倒下後, 屢被傳關店裁員的魅族、產生資金斷鏈問題的金立, 猶如“困獸”卻仍在戰鬥。 尤其對於二線手機廠商來說,

能否抓住下一突破點成為了關鍵。

二梯隊廠商處境艱難

去年年末, 一口氣發佈了8款全面屏產品的金立攪動了市場, 金立董事長劉立榮更是作出預測, 2018年第二代全面屏將會有非常多創新的技術處理, “劉海屏”會流行起來。 目前來看, 市場趨勢的確如預言一般應驗, 而“老兵”金立卻沒能跟上步伐。

繼資金斷鏈問題被曝出後, 金立近月來一直在實施生產自救。 據其近日發佈的官方聲明顯示, 裁員降費用、引資保生產成為了金立的解決方案。 通過協商解除勞動合同, 按照“n+1”的方式進行補償, 金立工業園將保留50%左右的員工繼續生產。 同時也有odm廠商協助生產金立手機, 為金立在國內與海外的訂單供貨。

而問及近況具體細節與下一步考量,

金立方面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暫不方便回復, 並稱官方聲明與高管回應代表了企業目前所持態度。

深陷裁員風波的, 還有曾紅極一時的魅族。 有消息稱, 魅族的新一輪裁員將超千人, 且結合前期傳出的魅族專賣店關店情況來看, 其似乎也在面對艱難處境。 從2016年代“機海戰術”, 到2017年的少有動作, 與同屬於互聯網品牌手機的小米、榮耀相比, 魅族如今已落下了一大截差距。

不過, 通過近期魅族方面對媒體的回復顯示, 裁員屬實, 但其採取的是“末位淘汰”機制, 涉及千人說法與事實嚴重不符。 且在議論聲中, 魅族也將於4月末迎來魅族15的新機發佈, 這款被魅族創始人黃章稱為“小試牛刀”的作品能否引起市場反響還有待時間檢驗。

不僅是金立、魅族的日子不好過, 事實上二三線手機品牌的生存空間一直在被擠壓。 根據國際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發佈的資料顯示, 2017年中國智慧手機廠商出貨量排名中, 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分列前五名, 市場份額占比合計高達77%, 而2016年這一數據為67%。

“對於第二梯隊的手機廠商來說, 壓力非常大。 就目前的市場來看, 其擠入第一梯隊十分不易, 且不會甘心繼續下沉。 ”通信行業觀察人士項立剛對記者表示, “但也不能輕易否定這些廠商的希望, 資金調整、領導層決心方向等環節均能使企業發生改變, 且在新舊轉換之時尚存機遇。 ”

外部壓力只增不減

事實上, 對於智慧機市場來說, 整體面對的大環境不盡如人意。 根據資訊通信研究院日前發佈的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

國內總體出貨量延續下降趨勢。 3月份, 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3018.5萬部, 同比下降27.9%, 1-3月, 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8737萬部, 同比下降26.1%。 其中, 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808.3萬部, 同比下降28.6%。 1-3月, 智能手機出貨量為8187萬部, 同比下降27.0%。

也就是說, 頭部廠商們面對的形勢也較為嚴峻。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公佈的資料顯示, 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top5中, 蘋果、三星位居前二位元, 國產品牌華為、小米、oppo依次位列其後。 其中, 僅有小米成為了唯一一家出貨量增加的公司, 其他品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5g時代到來以前, 儘管手機廠商們進行著ai植入、螢幕變化等, 但無重大突破創新點的產品並不能激起消費者的換機欲望。

且伴隨品質的提升, 手機換機率降低、換機週期變長, 總體需求在下滑。 獨立it、電信分析師付亮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 從大趨勢來看, 近期以來外部壓力不會減輕, 整個市場依舊不太好過, 很難尋求質的飛躍。

在此背景下, 加之頭部廠商的進一步擠壓, 二線國產手機廠商將承壓加劇。 華為消費者業務負責人余承東便曾在不同場合表示, 未來能夠存活下來的手機廠商只有3至4家。

壓力使然, 國內市場空間愈發狹窄之時, 海外市場成為了眾廠商拓展業務的又一“寶地”。 可以看到, 金立仍在為海外訂單供貨, 魅族在東南亞等地也有著不錯的表現。 不過, 在幾大海外市場“拔尖”的國產手機廠商中, 也鮮有第二梯隊品牌的身影。

下一突破點在何方

“市場變化很快,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其實很難判斷。”儘管二線手機廠商前方的路十分崎嶇,但項立剛卻直言,除了5g浪潮外,未來還會有哪些潮流的更替目前來看比較模糊,各廠商的技術儲備、運營思路等不盡相同,誰能抓住機遇均是未知。

對於機會越來越少的二線手機廠商而言,短時間內尋求重大突破必然很難。在付亮看來,從盈利角度而言,拓展企業“寬度”是一種解決辦法。隨著網路的發展,智慧終端機需求會隨之上升,智慧家居、物聯網等領域存在機會。其次,可延伸手機服務,從手機使用者身上獲取新的價值。蘋果的應用商店、移動支付便是很好的例子。

回到手機本身,時代更迭也帶來著巨大變化。回顧到以“中華酷聯”為龍頭地位的時代,在這場2g轉3g的過渡中,中興、華為、酷派、聯想這四家企業拉近了與運營商之間的關係,實現了市場份額的躍升。而在往後的消費升級中,運營商定制手機漸失優勢,惟有華為迅速轉變思路,得以領先至今。前沿科技、流行趨勢很難把握,但通過上一波市場格局的洗牌可以預見,眼下擺在眾廠商面前的共同“突破口”顯然是即將來襲的5g浪潮。

可以看到,一線手機廠商們早有佈局。以國產手機“大哥”華為為例,據瞭解,其目前已與全球30家運營商開展技術測試並建設了預商用網路,並計畫於2019年推出5g智慧手機。且在5g大規模產品化投資階段,在2017年投入了40億元人民幣的基礎上,華為於今年將繼續加大投資。

面對這波新的機遇,二線手機廠商自然也不能落下。努比亞曾公開5g規劃顯示,其在2017年就已開啟了研發,並計畫在2019年推出5g型號機,其目標是成為業界5g的首批終端廠商。

面對這波新浪潮,不只是“巨頭”們的遊戲,對於二線手機廠商來說,更是一次難得的機遇與突破點。儘管與頭部廠商存在一定的資金、技術等差距,業界認為,以“中華酷聯”的例子來看,否定二線廠商的“突圍”為時尚早。

據付亮預計,2019年下半年會有5g終端的出現,到2020年會迎來終端的大規模需求。且智慧終端機需求的爆發,手機可能僅是眾形態中的一部分。從各領域來看,5g時代來臨之時,智能手機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玩家”,物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潛力不可忽視。對於求發展的二線手機廠商而言,拓寬眼界也很有必要。

下一突破點在何方

“市場變化很快,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其實很難判斷。”儘管二線手機廠商前方的路十分崎嶇,但項立剛卻直言,除了5g浪潮外,未來還會有哪些潮流的更替目前來看比較模糊,各廠商的技術儲備、運營思路等不盡相同,誰能抓住機遇均是未知。

對於機會越來越少的二線手機廠商而言,短時間內尋求重大突破必然很難。在付亮看來,從盈利角度而言,拓展企業“寬度”是一種解決辦法。隨著網路的發展,智慧終端機需求會隨之上升,智慧家居、物聯網等領域存在機會。其次,可延伸手機服務,從手機使用者身上獲取新的價值。蘋果的應用商店、移動支付便是很好的例子。

回到手機本身,時代更迭也帶來著巨大變化。回顧到以“中華酷聯”為龍頭地位的時代,在這場2g轉3g的過渡中,中興、華為、酷派、聯想這四家企業拉近了與運營商之間的關係,實現了市場份額的躍升。而在往後的消費升級中,運營商定制手機漸失優勢,惟有華為迅速轉變思路,得以領先至今。前沿科技、流行趨勢很難把握,但通過上一波市場格局的洗牌可以預見,眼下擺在眾廠商面前的共同“突破口”顯然是即將來襲的5g浪潮。

可以看到,一線手機廠商們早有佈局。以國產手機“大哥”華為為例,據瞭解,其目前已與全球30家運營商開展技術測試並建設了預商用網路,並計畫於2019年推出5g智慧手機。且在5g大規模產品化投資階段,在2017年投入了40億元人民幣的基礎上,華為於今年將繼續加大投資。

面對這波新的機遇,二線手機廠商自然也不能落下。努比亞曾公開5g規劃顯示,其在2017年就已開啟了研發,並計畫在2019年推出5g型號機,其目標是成為業界5g的首批終端廠商。

面對這波新浪潮,不只是“巨頭”們的遊戲,對於二線手機廠商來說,更是一次難得的機遇與突破點。儘管與頭部廠商存在一定的資金、技術等差距,業界認為,以“中華酷聯”的例子來看,否定二線廠商的“突圍”為時尚早。

據付亮預計,2019年下半年會有5g終端的出現,到2020年會迎來終端的大規模需求。且智慧終端機需求的爆發,手機可能僅是眾形態中的一部分。從各領域來看,5g時代來臨之時,智能手機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玩家”,物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潛力不可忽視。對於求發展的二線手機廠商而言,拓寬眼界也很有必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