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權一生最讓人瞧不起的兩件事: 對不起孫策, 逼死了陸遜

三國時期的三位當家人中, 雖然孫權打仗不行, 被張遼和滿寵虐過幾次, 但是相對于曹操和劉備, 孫權不僅活得最久(死於西元252年, 時年71歲;曹操死於西元220年, 時年66歲;劉備死於西元223年, 時年63歲), 而且活得也比曹操和劉備滋潤很多。 孫權用人和對人還算大度, 不算小肚雞腸, 也能禮賢下士, 偶爾還和臣子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 但是孫權一生卻有兩件事情很讓人瞧不起, 簡單點說就是對不起他哥哥孫策, 逼死了名將陸遜。

江東基業的開創者是孫權父親孫堅, 而真正奠定江東基業的是孫權哥哥孫策。 孫策在孫堅死後開始依附于袁術, 後來獨自發展, 幾乎憑一己之力奪得江東六郡, 平定整個江東, 連曹操都不得不嘆服“猘兒難與爭鋒也!”。 可是孫策自恃勇武在一次圍獵時遇刺不治而亡, 臨死前把大權交給了他最年長的弟弟孫權。

事實上孫策有一個兒子孫紹(不是大喬所生), 孫策死的時候孫紹年紀很小, 應該只有幾歲, 當時天下還是動盪不安, 江東得之不易, 把大權交給當時19歲的孫權而不是只有幾歲的兒子, 孫策的考慮是正確的。 不管怎麼說, 孫策在世時對他這個弟弟孫權還是很不錯的, 很早就培養他獨立領事的能力,

死前又把這麼大的一分家業交給他而不是自己兒子, 孫策絕對對得起他這個弟弟。

但是孫權呢, 他日後的做法令人詬病也令人齒寒, 對他這個嫡親的侄子孫權做得很不地道, 不僅對他諸多提防, 而且是一直在壓制他, 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第一,

孫權稱帝后, 追諡其父孫堅為武烈皇帝, 廟號始祖;追諡其兄孫策為長沙桓王。 從這點可以看出, 孫權太不地道, 當然他也不是小心眼, 他是要徹底斷了孫紹繼承帝位的可能性, 因為如果孫策也被追諡為帝, 從理論上來說日後孫紹也有繼承大統的可能性。 但是當時孫紹都被你看管得死死的了, 而且這麼多年過去了, 忠於孫策的舊部又能有多少, 追諡孫策一個皇帝名號又能怎樣?

第二, 孫權的兒子全部封王, 但是孫紹只是被封侯, 開始是吳侯(這裡多說一句, 孫策之前曾被曹操代表東漢朝廷封為吳侯, 也就是說孫策死後, 這個吳侯應該就是由兒子孫紹來繼承;即使是日後孫權稱帝, 出於尊重孫策也不應該剝奪孫紹的吳侯封號, 可是孫權把吳侯這個有特定意義的封號給了自己的孫子孫英也就是早死的宣太子孫登的兒子, 改封孫紹為上虞侯), 孫權這一做法不應該也不地道。 總之, 孫策對得起他這個弟弟, 孫權卻相當對不起他這個哥哥, 難怪後人有人猜測孫策之死和孫權有關,實在是孫權的這些做法不得不讓人有所聯想。

再說說孫權另外一個讓人瞧不起的事情就是逼死了名將陸遜。這個其實是有很深的政治原因的,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陸遜娶了孫策的女兒,也就是說陸遜是孫策的女婿,孫紹的姐夫,這個身份比較敏感;第二,陸遜還是江東大族陸氏的領軍人物: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孫策平定江東和孫權統治江東其實也是一個孫氏和江東大族不斷鬥爭和妥協的過程,孫策平定江東時免不了鐵血手段,孫權對江東大族是又打又拉,他對陸遜是既重用又提防;第三,很不幸,陸遜捲入了晚年孫權冊立太子之爭,這引起了孫權的極大不滿,他連續不斷的數次派人責問陸遜,陸遜就這樣在孫權一次次的責問中憂懼而亡,相當於是被孫權逼死的。

孫權如此對待這樣一位立下汗馬功勞的名將,引起了後人對他的非議,加上他薄情寡義對待孫策之子孫紹,這是孫權最讓人瞧不起的兩件事。

難怪後人有人猜測孫策之死和孫權有關,實在是孫權的這些做法不得不讓人有所聯想。

再說說孫權另外一個讓人瞧不起的事情就是逼死了名將陸遜。這個其實是有很深的政治原因的,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陸遜娶了孫策的女兒,也就是說陸遜是孫策的女婿,孫紹的姐夫,這個身份比較敏感;第二,陸遜還是江東大族陸氏的領軍人物: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孫策平定江東和孫權統治江東其實也是一個孫氏和江東大族不斷鬥爭和妥協的過程,孫策平定江東時免不了鐵血手段,孫權對江東大族是又打又拉,他對陸遜是既重用又提防;第三,很不幸,陸遜捲入了晚年孫權冊立太子之爭,這引起了孫權的極大不滿,他連續不斷的數次派人責問陸遜,陸遜就這樣在孫權一次次的責問中憂懼而亡,相當於是被孫權逼死的。

孫權如此對待這樣一位立下汗馬功勞的名將,引起了後人對他的非議,加上他薄情寡義對待孫策之子孫紹,這是孫權最讓人瞧不起的兩件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