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既然朱元璋知道燕王朱棣有能力,為什麼不直接把皇位傳給他呢?

明太祖朱元璋的孩子多也是在當了皇帝以後, 在當皇帝以前, 馬皇后管著他, 不讓他接近女色, 為此他們還約法三章。 根據歷史, 可考證的, 朱元璋總共有26個兒子和16個閨女。 但是這麼多孩子中, 能夠獨當一面, 讓老朱放心的, 恐怕也只有大兒子朱標和四兒子朱棣了。

朱標溫文儒雅, 愛民如子, 對自己的弟弟妹妹也是呵護有加, 在眾人中地位很高。 老朱也是給予了厚望, 一直當作接班人在培養, 還送給他“仁”、“明”、“勤”、“斷”四個字, 讓他幫助自己處理政事。 但是, 朱標運氣好像不咋地, 年紀輕輕的, 才37歲就因病駕鶴西去了。

朱棣是一個非常熱愛軍事的皇子, 朱棣的生母死得早, 但是這也讓其與其他皇子變得不同, 朱棣在朱元璋打仗回營後, 經常找常遇春、徐達等人待著, 聽他們講打仗的故事, 朱棣聽得也是興趣盎然, 再加上聰明好學, 也算是打下了很好的軍事基礎。 這一點, 是其他所有皇子所比不上的, 事實證明, 在後來的地位爭奪戰中, 剿滅元朝殘餘勢力的戰鬥中, 朱棣高超的軍事素養發揮的淋漓盡致。

從常理推斷來說, 大皇子朱標死了以後, 朱元璋為了大明江山的基業長青, 最應該把皇位傳給朱棣, 但是為什麼朱元璋沒有這麼做呢?

其實按照自古以來的地位繼承的制度來說, 都是嫡長子繼承制, 如果皇太子不幸, 英年早逝的話, 應改由皇太孫繼承皇位, 如果皇太孫年齡太小的話, 這時候會找朝中威望能力較強的幾位大臣共同輔佐, 待皇帝能夠獨自處理政務的時候,

才讓皇帝親政。

其實朱元璋也心知肚明, 按照嫡長子繼承制, 皇太子去世後, 一般會改立皇太子的兒子為繼承人, 而不是另立皇子。 這就是所謂的“立嫡以長不以賢, 立子以貴不以長。 ”朱標的長子早夭, 次子是朱允炆, 所以, 劉三吾勸諫讓朱允炆繼承皇位,

稱“皇孫年富, 世嫡之子, 子歿孫承, 適統禮也。 ”

事實上也是如此。 《大明律》中有一些過分嚴苛的條文, 朱允炆曾向朱元璋提出請求, 參考《禮經》及歷朝刑法對《大明律》中嚴苛條文進行修改, 此舉深得人心。

其實朱棣做不了皇帝除了根據歷代帝制傳承, 大明律法的約定外,朱棣自身也有很大原因,因為這個時候的朱棣雖然軍事能力強勁,但是文治韜略還是非常欠缺,用不好聽的話說,那簡直就是半文盲啊!現在天下基本大定,是需要搞建設,搞經濟的時候,這是需要文化的,需要知識的,朱棣的才能大可輔佐侄子,剿滅叛亂即可,所以說燕王朱棣當不了朱元璋的繼承人,而且這樣還可以避免了一場兄弟相殘的慘劇。

在這種情況下,老朱綜合考慮,最後還是決定擁立自己的皇長孫朱允炆當繼承人。為了給孫子鋪平道路,朱元璋先後對藍玉、胡惟庸集團進行清洗,然後把幾個有實力的兒子都分封到邊關守衛疆土,裂土封王。

世事難料,人算不如天算,老朱還是先走一步,1398年,時年70歲的明太祖朱元璋駕崩于應天皇宮(南京故宮)。也就是在這一年,朱允炆繼承了大明皇位。僅僅一年之後,不甘皇權旁落的朱棣,就以“清君側”的名義發起了靖難之役。很明顯,朱棣成功了,然後遷都北上,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北京故宮,一座規模最為宏達的皇家園林。

大明律法的約定外,朱棣自身也有很大原因,因為這個時候的朱棣雖然軍事能力強勁,但是文治韜略還是非常欠缺,用不好聽的話說,那簡直就是半文盲啊!現在天下基本大定,是需要搞建設,搞經濟的時候,這是需要文化的,需要知識的,朱棣的才能大可輔佐侄子,剿滅叛亂即可,所以說燕王朱棣當不了朱元璋的繼承人,而且這樣還可以避免了一場兄弟相殘的慘劇。

在這種情況下,老朱綜合考慮,最後還是決定擁立自己的皇長孫朱允炆當繼承人。為了給孫子鋪平道路,朱元璋先後對藍玉、胡惟庸集團進行清洗,然後把幾個有實力的兒子都分封到邊關守衛疆土,裂土封王。

世事難料,人算不如天算,老朱還是先走一步,1398年,時年70歲的明太祖朱元璋駕崩于應天皇宮(南京故宮)。也就是在這一年,朱允炆繼承了大明皇位。僅僅一年之後,不甘皇權旁落的朱棣,就以“清君側”的名義發起了靖難之役。很明顯,朱棣成功了,然後遷都北上,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北京故宮,一座規模最為宏達的皇家園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