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坡扶貧之諫

東坡扶貧之諫

作者:樂朋

西元前522年, 青年孔子聽到在鄭國行改革善政的公孫僑(即子產)去世的消息, 痛哭流涕地說:“古之遺愛也。 ”有宋一代持這種古君子遺風的, 除了范仲淹, 就是蘇東坡了。

東坡一生, 幫困濟危, 廣做善事, 但依我看, 1091年前後屢次上表懇請朝廷寬免百姓官債, 是其最可稱頌的一樁大善之舉。 由此而得益受惠的, 不是某幾個人, 而是天下所有窮苦百姓。

百姓何以背負官債?追溯起來, 都是20年前熙寧變法種下的苦果。 彼時強制放貸青苗款, 百姓遇荒年無力還貸, 積欠債務;又叫富戶為窮鄰居作擔保,

拖累許多富人家敗人亡;政府還壟斷商貿, 民間小生意人被逼入絕境。 地方官府債務案件纏身, 奸猾胥吏借官家“呆帳”壓榨百姓自肥。 陳債未了又欠新債, 官民上下全被捲進官債漩渦;欠債百姓, 紛紛逃亡躲債。 衣食無著的大批流民, 快要被逼上梁山。

急欲扭轉這種不利局面的蘇東坡, 於1090年5月、9月, 1091年1月和1092年夏秋, 先後五次上表朝廷, 籲請寬免百姓官債。 其理由很充足, 民脂民膏已擠幹, 再在無力償還的窮百姓身上清算陳年舊債, 於國家沒有好處。 東坡舉例, 全部酒債拖欠案1433件, 經多年催繳, 尚有404名負債人逃走, 不敢回鄉;其實官債只有13400貫。 與其一直催討又收不回來, 倒不如立即寬免, 以安民心。 東坡建言, 著眼大局, 合理可行。

東坡為官, 心系百姓, 尤為窮苦人著想。 1092年2月任揚州太守, 他就不讓隨員跟從, 親臨農家走訪。 他正為一派豐年景象而高興, 不料村中父老卻對他說, “豐年不如凶年”。 原來, 遭逢天災, 民雖乏食, 但縮衣節口, 猶可度日, “若豐年舉催積欠, 胥徒在門, 枷棒在身, 則人戶求死不得”。 聽罷鄉村父老的哭訴, 東坡亦不禁流涕而慟。 後又得知當年蘇南、浙北發大水, 百姓死亡近半, 大批饑民逃難北上、流浪於淮揚地區, 朝廷需撥發很多賑濟銀兩, 東坡感歎道:“小人淺見, 只為朝廷惜錢, 不為君父惜民。 ”如果朝廷早些採納寬免官債、關切民生的意見, 也不致出現如今“殍死之餘, 人如鬼臘”的慘像!東坡提議寬免官債, 很接地氣, 切中時弊, 亦可謂宋代的一次“精准扶貧”吧。

東坡積三年之功, 堅持寬免官債, 終於打動朝廷。 在皇太后直接干預下, 宋哲宗頒發聖旨, 淮南、兩浙、京師等地“諸般欠負, 不問新舊, 有舊官本, 並特予權住催理一年。 使久困之民, 稍知之飽之樂”。 東坡上奏列舉的十餘種官債, 得以全部寬免。

東坡為天下窮苦百姓做了一件大善事、大實事。 但我更折服於東坡的明智, 即他深知苛政猛于虎的現實危害。 在1092年的一封奏表中, 東坡這樣說:“水旱殺人, 百倍於虎;而人畏催欠, 乃甚于水旱。 臣竊度之, 每州催欠吏卒, 不下五百人。 以天下言之, 是常有二十余萬虎狼散在民間, 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他的反苛政態度, 何等鮮明!人禍往往大於天災。 二十余萬催債“虎狼”, 既加大了行政成本,

又會給百姓製造多少苦難?東坡之仁心大愛, 擲地有聲。 可歎一年後太后謝世, 蘇東坡被貶謫惠州, 從政壇消失了。 這不能不說是大宋百姓之不幸。

《漢書·敘傳下》雲:“淑人君子, 時同功異, 沒世遺愛, 民有餘思。 ”真君子, 自勿以善小而不為;然對主政一方的官員來說, 逢年過節給幾家貧困戶送溫暖固然需要, 但勤政實幹、政策扶貧, 為廣大窮苦百姓分憂解難, 方為大善。 我願東坡遺愛長傳人間, 永不消亡。

作者:樂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