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何幫助寶寶翻身

小D的physical therapist (大運動康復師)是紐約數一數二的, 她只做出生時腦部有嚴重損傷的孩子的康復, 在她身上經手了好多一開始看上去完全沒希望的寶寶,

後來在她的幫助下能跑能跳, 非常健康。 小D出生時, 左右腦都是最高級別的出血, 前景非常不樂觀。 我們至今非常感恩可以請到她做小D的康復師。

像她這麼有經驗, 但在三個月前小D學翻身那段期間她也一直困惑, 覺得小D通過她的康復和家庭練習相結合後, 肌肉已經強壯了, 可為什麼她自己就是不願意翻過去呢?

那段時間她一直說小D是個拼圖, 拼圖到底缺少了哪一塊, 使得她無法完成翻身?最終小D學會了翻身, 我們現在回想起來, 發現還有兩點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對了, 這兩點是大J的老公提醒我的, 他也關注我的微信號了, 讀完文章第一反應就質問我文章裡怎麼沒有他, 感覺我像單親媽媽似的,

哈哈。 所以今天特地強調這兩點都是他提醒大J的。

克服恐懼

翻身是第一個寶寶自發的動態大運動, 不要低估了這個運動對寶寶的影響, 它意味著寶寶的世界不再是靜止的, 突然整個世界都顛倒了。 如果寶寶恰巧內庭發育不良, 那麼對於他來說翻身是非常可怕的。 小D就是這樣的。 好長一段時間, 根據我們康復師說的, 她肌肉已經鍛煉好了, 拿著玩具吸引她, 她也是感興趣的。 但就是在那最後要翻的一瞬間, 她遲疑了, 就是不肯翻。 有一天, 我們康復師和小D唱兒歌, 她順勢抱著小D轉了一圈, 突然小D就大哭, 是害怕的哭。 這時, 我們康復師才恍然大悟, 原來她是內庭發育不良, 所以害怕動態的運動。 所以我們接下來的家庭任務就是有空就抱著小D跳舞,

從一開始非常緩慢的“慢三步”到後來比較快的“轉圈”。 經過兩周的訓練, 小D終於不再害怕了, 她開始喜歡上把她舉到空中再轉圈了。 然後, 水到渠成她也會翻身了。

調動積極性

小D學會翻身後, 一開始是很不流利的, 時不時還會出現手被壓在身下出不來。 要解決這個問題, 就是多練。 那時候, 小D還是喜歡趴著抬頭, 不是那麼喜歡翻身。 後來我老公發現這是個積極性的問題。 小D願意做自己擅長的動作, 因為這是她已經熟練掌握, 而且她知道趴這個動作的“好處” -- "我趴著可以玩玩具, 我抬起頭可以看到爸爸媽媽“, 但她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翻“, 所以就自然不喜歡翻身。 我們後來就想出來在我們的大床上和她玩”翻身躲貓貓“ -- 讓她趴在我們床上,

然後在她身後像躲貓貓這樣叫她, 然後她翻過來後就非常瘋地和她說, ”找到了!“ 這麼幾次以後, 她就非常喜歡翻身, 一下子就明白了翻身的樂趣, “原來翻身是我和爸爸媽媽玩的遊戲”。

大J以前提到過 , 我之前的工作是做市場調研的, 如今大J全職在家, 調查樣本就是小D一個。 但大J越來越發現, 我用心去瞭解我的寶寶, 儘管她不會說話, 但我卻能明白她要表達的意思, 她不同哭的意思, 而這些是康復師無法瞭解的。 今天說的兩點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康復或者訓練, 但卻提醒了我, 在幫助寶寶運動鍛煉時, 要首先把他們當成人, 尊重他們, 不要隨意下結論貼標籤, 要從他們視角出發, 去發現問題幫助他們,

去調動他們的內在驅動力。 很多媽媽和我們說, 寶寶康復就是不配合, 在家不願意配合訓練。 我們總是會把這兩點和他們分享, 這是非常細微的點, 但這卻是小D越來越配合做運動的一些關鍵所在。

<大J的話>

1. 昨天的推送《如何幫助寶寶翻身》 , 後臺好多媽媽留言要求看其他大運動的訓練。 平時工作日, 大J只有一個人帶娃, 文章都是趁女兒午睡時候寫的。 而且有時候一篇文章還要想很久, 看怎麼可以寫清楚。 所以大家耐心點噢, 大J一定會寫的。

2. 小D矯正還沒到1歲, 還有很多發育的延誤, 但情況越來越好了。 和小D的大運動康復師聊天, 她和我說, 剛接手小D時, 她真的不敢說小D以後發展會怎麼樣, 如今她是可以非常有信心地說小D一定會自己走路的, 只是時間早晚。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幫助她,讓她儘快趕上正常孩子的腳步。大J聽完眼眶又濕潤了。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早產女兒,我是無法想像我會那麼感恩,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動作都是需要那麼多努力才能完成。但是這一切當我們回頭來看,都覺得好值得。“盡最大努力,做最壞準備,希望最好結果”

大J,座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暢銷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跟美國幼稚園老師學早教》的作者,微信公眾號:大J小D

只是時間早晚。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幫助她,讓她儘快趕上正常孩子的腳步。大J聽完眼眶又濕潤了。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早產女兒,我是無法想像我會那麼感恩,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動作都是需要那麼多努力才能完成。但是這一切當我們回頭來看,都覺得好值得。“盡最大努力,做最壞準備,希望最好結果”

大J,座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暢銷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跟美國幼稚園老師學早教》的作者,微信公眾號:大J小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