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與傳統車企比欠新意,同質化的造車新勢力新在哪裡?

也許是為了快速推進國內新能源車的發展, 政府放開了造車的准入大門, 讓眾多壓抑許久的門外人以造車新勢力的身份湧入汽車產業。 在經歷轟轟烈烈的PPT造車方案與幾輪融資之後, 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如今將進入下半場, 即將方案落地成為可見的產品。 下周, 2018年北京車展將開幕, 想必各造車新勢力應該要拿出像樣的成果。 為此, 筆者特意搜索了相關資訊, 可結果似乎更讓人疑惑;與同類車企比、與傳統車企比, 造車新勢力到底新在哪裡?

大多聚焦熱門品類車型, 產品特徵同質化明顯, 同類造車新勢力的獨特新意在哪?

誠然, 造車新勢力准入造車是為新能源而來, 均為電動車無可厚非;但目前來看, 這些造車新勢力旗下上市或規劃中的車型大多為SUV車型, 部分為轎跑或跑車。 除此之外, 這些電動車還有兩個共通點:其一, 或多或少搭載智慧化應用,

包括車聯網、智慧駕駛輔助, 在交互層面也多以大屏為中心, 造型科幻;其二, 價格普遍不菲, 續航里程普遍較高。

總之, 看似百放齊放的造車新勢力們, 造車還沒多久就想到一塊去了, 各產品特徵如此同質化。 顯然, 這並不利於市場競爭力的打造。

可是什麼原因讓造車新勢力們如此“不約而同”呢?筆者認為可能有如下兩個原因。

其一, 從經營層面看, 造車新勢力需要給投資人交待, 必須儘快拿出能吸引市場關注和接受的產品。 SUV是公認的熱門, 容易被消費者接受;至於普遍搭載智慧化應用的做法, 也是同樣的道理, 能吸引嘗鮮者的興趣;而做到這些後, 也利於以高定價產品策略較快收回投資。

其二, 造車新勢力普遍不具備體系能力, 無論是產品規劃、研發、生產製造, 還是銷售推廣, 都沒有完整經驗。 造車新勢力勢必需要大量借助供應商的成熟解決方案, 造成同質化幾乎是意料中的事。 至於有不同的續航里程, 也不過是成本導向的結果。

市場未真正打開, 傳統車企以傳統燃油車為基礎開始亮出造智慧電動車的能力,

與傳統車企相比造車新勢力的獨特新意在哪?

目前, 在眾多造車新勢力中, 蔚來的ES8是為數不多的已上市並公佈價格的新車, 據悉已有上牌記錄, 但筆者沒有查到其具體銷量資料。 目前, 有造車新勢力表示, 目前最為緊要的任務是儘快讓量產車推向市場, 實現PPT造車到真正造車的突破。 但讓人擔憂的是, 國內的新能源車市場到目前也沒有突破年銷100萬輛, 且以低端短途代步車為主, 價格較高的電動車似乎並沒有得到消費者的格外青睞。 因此, 就算造車新勢力實現了造車的突破, 如何實現規模銷量也是難題。 在難以通過銷量實現利潤的情況下, 不斷融資或將是賴以生存的方法。

而有傳統燃油車市場作為底牌, 傳統車企顯然有能力“坐等花開”。 更值得注意的是, 傳統車企開始亮出造智慧電動車的能力。 日前, 在2018“別克之夜”活動上, 別克Enspire的首發就是個信號, 傳統車企造出同樣高巡航里程、同樣智能化的車型似乎易如反掌。 在有體系能力作為支撐、品牌口碑作為支撐的情況下,與傳統車企相比造車新勢力的獨特新意在哪?

當然,造車新勢力仍在努力拼搏中,我們也自然不能否認他們給國內汽車產業帶來的積極作用,如其在推動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成長、健全新能源產業價值鏈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可未來他們到底將走向何方?期待有一個好的答案。

在有體系能力作為支撐、品牌口碑作為支撐的情況下,與傳統車企相比造車新勢力的獨特新意在哪?

當然,造車新勢力仍在努力拼搏中,我們也自然不能否認他們給國內汽車產業帶來的積極作用,如其在推動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成長、健全新能源產業價值鏈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可未來他們到底將走向何方?期待有一個好的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