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良沒有被劉邦迫害,呂後有很大功勞!

高祖劉邦曾經評價:夫運籌策帷帳之中, 決勝於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 子房即張良, 中國歷史上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與蕭何、韓信並稱“漢初三傑”,

著名的政治家、謀略家, 被譽為“謀聖”, 他的名字因此也成了智慧的代名詞。

漢朝建立後, 劉邦封包括韓信、張良、蕭何在內的7個異姓功臣為侯, 委以重任。 但過了沒幾年, 劉邦就不再信任這些昔日的功臣, 找機會將這些人罷官奪爵, 開國功臣們幾乎都沒有什麼好結局。

不過, 與眾不同的是, “漢初三傑”之中, 韓信以謀反罪名被殺, 還誅滅其三族;蕭何也被治罪下獄, 唯有留侯張良一生平平安安。

在功成名就之後, 和其他人截然不同的是, 張良這位功勳卓著的開國元老卻激流勇退。 劉邦封賞功臣時,

對張良的封賞是“自擇齊三萬戶”, 張良謝絕, 只要了“留”這個地方。 功成名就的張良此時已形同隱居, 除了在封賞功臣、建都問題上出了點主意外, 就是後來在保護太子上發揮了作用。 在劉邦的三傑中, 張良精通黃老之學, 深知功成身退的道理, 不留戀權位, 避免了韓信、彭越等“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下場。

張良能安然無恙, 劉邦的夫人呂後也起了很大作用。 有段時間, 劉邦欲廢掉呂後的兒子, 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為太子。 呂後想保住兒子的王位, 卻束手無策, 情急之下她找到張良求教。 張良給呂後出主意說:“當今天下有4位大賢人, 皇上想見卻見不到。 太子若能請他們為上賓, 皇上看見了肯定會對太子刮目相看, 就不會廢掉太子了。 ”呂後按照張良的計謀而行, 果然使兒子的王位得以保全, 呂後當然對張良十分感激。 這件事情, 讓頗有計謀的張良自然也多了一把“安全鎖”。 從這一點上說, 還是張良的智謀救了他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