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容易引發異位性皮炎症狀的多為食物,具體包括哪些食物呢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遺傳性的過敏性皮膚類疾病, 也叫做異位性濕疹或者遺傳性異位性皮炎, 具有慢性、易復發、伴隨瘙癢和炎症等特點。 大多數異位性皮炎患者由嬰兒濕疹反復的發作而成, 大部分患者有家族過敏史。

異位性皮炎症狀

容易引發異位性皮炎症狀的多為食物, 尤其是高蛋白食物。 另外花粉、塵蟎、動物毛皮等也是因素之一。

另外, 氣候的變化、精神緊張、搔抓刺激、出汗等均可誘發或者加重異位性皮炎的症狀。

1、臨床表現隨年齡的變化, 病情亦隨之而變化, 臨床上一般可分為三個時期, 即嬰兒期、兒童期、成人期。

(1)嬰兒期

多見於出生一月後開始發病, 好發於面頰部, 呈濕疹樣改變, 局部潮紅, 糜爛滲出、結痂, 自覺劇癢, 一般多呈急性或亞急性經過。 皮損可蔓延整個面部、頭皮、少數患兒可累及頸部、四肢伸側、臀部等處。 通常1~2歲自愈, 少數可遷延至兒童期。

(2)兒童期

嬰兒期遷延不愈或緩解數年後復發, 也有無嬰兒期濕疹史者。 皮疹形態可分為兩型:

①癢疹型:好發於四肢伸側, 主要為散在性粟粒大小正常皮色或褐紅色小丘疹, 群集或散在分佈, 自覺劇癢, 常伴有抓痕血痂。 病程緩慢, 反復發作, 腹股溝淋巴結增大,

本型多發于學齡前兒童。 患病時久, 患兒營養發育常受影響。

②濕疹型:好發于四肢屈側, 尤其是肘窩、腋窩, 其次為面、頸部。 呈亞急性濕疹樣損害, 滲出濕潤較輕, 或呈局限性苔蘚樣變, 抓後形成糜爛滲出、結痂等。 病程慢性, 常反復發作。 中醫稱之為四灣風。

(3)成人期

呈播散性神經性皮炎改變, 好發於肘窩、腋窩及四肢屈側, 磨擦刺激後可有滲出及結痂, 亦可播散全身。 自覺劇癢。

異位性皮炎的治療

1.局部治療

原則上與接觸性皮炎、濕疹處理相同。 因感染常是異位性皮炎的激發因素, 故常用含抗生素的複方皮質類固醇製劑。 此外, 幹皮症常是異位性皮炎的主要症狀, 因此潤膚劑的應用極為重要, 外用尿素或尿囊素軟膏有助於皮損的消退。

2.全身治療

以止癢、鎮靜、抗焦慮為主要目的。

①抗組胺類藥物

如氮苯那敏、苯海拉明、安他樂、西替利嗦等。 對小兒較為安全的藥物為0.2%苯海拉明糖漿, 每日0.5一1 ml/kg, 分3次口服;或氛苯那敏2一4 mg, 每日2-3次口服。

②抗生素

對繼發感染者選擇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③免疫調節劑

胸腺素5一15 mg隔日1次肌內注射;轉移因數2 ml, 每週1-2次上臂內側皮下注射, 6一10次為1個療程;斯奇康0.5 mg,隔日肌內注射1次.18次為I個療程;口服萬適甯匹多莫德800 mg, 連服2個月。

以上就是治療異位性皮炎的過程中, 一些好的方法。 很多人覺得所有的皮炎治療起來都是一樣的, 事實上, 這樣看是錯誤的。 很多人覺得皮炎的症狀都很相似, 治療起來也應該是相似的。 事實上, 同一種症狀, 可能是由完全不同的疾病導致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