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檳榔的愛恨情仇:能致癌能毀容,為何你們要上癮!?

在湖南, “檳榔文化”幾乎滲透到每一個人的生活裡。 無論在公車上或是在鬧市中, 又或者探親訪友之時, 那一陣嚼檳榔的味道都會迎面飄來。

其實, 不止在湖南, 嚼檳榔還流行於中國臺灣、海南、福建等省份, 在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家亦盛行。

檳榔原來是藥

起初, 檳榔並非嚼食而是藥用, 其種子、果皮、花等均可入藥。 它與益智仁、砂仁、巴戟天並列為四大南藥, 這足以說明檳榔在醫藥界的地位。

據臨床研究表明, 檳榔是驅除絛蟲的特效中藥之一, 使蟲體的神經系統麻痹, 也可以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腳氣水腫等。

在2015年版的《中國藥典》, 記載了檳榔(包括檳榔和炒檳榔)、焦檳榔和大腹皮四種相關藥材或飲片。 (如圖1)

不過, 對於檳榔入藥的安全性, 有人卻提出了質疑的聲音。 2013年,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稱“漢森製藥四磨湯含一級致癌物檳榔為嬰幼兒廣泛用藥”, 四磨湯的其中一味成份檳榔被認定為一級致癌物(即“對人體明確致癌”), 但漢森製藥卻從未披露過, 也未在藥品說明中揭示過致癌的風險, 消息隨即引發公眾擔憂。

不久, 中國中藥協會舉辦“檳榔入藥”臨床安全性研討會討論後認為:檳榔和含檳榔複方製劑是我國的傳統中藥,

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其安全性與長期“嚼檳榔”行為所帶來的潛在健康風險, 不可混為一談。

2018年, 《南方都市報》指出, 檳榔雖有“南藥”之稱, 但目前中藥配伍極少用到。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曾表示, 藥用檳榔須經炮製、加工、提取、除雜等步驟,

提升其解毒作用, 使用療程僅為3~5天, 與長期大劑量嚼食檳榔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 藥物說明書代表藥物通過了審批, 並不代表臨床試驗過關。 因此, 藥物必須提供嚴格的實驗室資料來證明其安全性, 而不僅僅是一紙傳統醫學驗方。

嚼檳榔為何能成癮

事實上, 消費者日常食用的檳榔多為咀嚼品而非藥物。 它是世界上繼煙草、酒精和含咖啡因飲料之後最常見的第四類精神活性類物質,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6億人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食用檳榔是檳榔果經水煮、烘烤等類似工序加工製成的乾果。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食用檳榔有兩種, 青果檳榔和煙果檳榔。 (如圖2)

第一次嚼檳榔並不會上癮, 而且還很難吃, 會產生“醉意”和“鎖喉感”。 據大多數第一次嚼檳榔的人描述, 檳榔的味道像風油精或者薄荷糖一樣清涼帶甜, 但會越嚼越熱, 臉頰潮紅, 耳朵發燙, 喉嚨裡好像有硬木塞子堵住般難受。

檳榔果中富含多種生物鹼,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檳榔堿和檳榔次堿。 檳榔堿具有擬膽鹼反應,使人體出現面部紅潤、身體發熱、微微出汗等反應。同時,檳榔堿也具有擬交感神經的作用,能使人產生欣快感、舒適感等主觀感受。

檳榔次堿是檳榔中的另一主要活性成分,它會令人產生愉悅感,具有類似抗抑鬱的作用。

由於嚼食檳榔時能使人產生輕微的興奮性和欣快感,同時緩解精神緊張達到提神的作用,長期嚼食檳榔會導致嚼食者出現耐受、渴求和戒斷等症狀,因而長期嚼食會導致一定的成癮性。

食用檳榔合格率為92.7%

2018年3月,《消費者報導》還整理了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四年來國家及各省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食用檳榔的抽檢情況。

抽檢資料顯示,共抽檢食用檳榔177批次,其中不合格13批次,合格率為92.7%,低於2017年32類食品抽檢合格率最低的食用農產品(93.5%)。

其中,不合格原因為菌落總數超標(占29.4%)、總砷超標(占29.4%)、黴菌超標(占17.6%)、脫氫乙酸超標(占17.6%)、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占5.9%)。(如圖3)

所以,嚼檳榔不但有致癌風險,還可能因為食用了不合格檳榔給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

現在,檳榔生產商為了給檳榔“正名”,有的打出了“耐嚼不傷口”的廣告詞,有的甚至推出了打養生擦邊球的枸杞檳榔。

嚼檳榔致癌,並非空穴來風

檳榔是不少精神高度集中的司機們或者長時間工作者的提神寶物,許多消費者會吃檳榔成癮,就像隨手拈來的一包零食一樣。普通人一天一包,“檳榔重度患者”一天要四五包甚至更多。

檳榔雖好吃,但它仍存在安全風險!例如牙結石、牙周病、口腔癌、舌癌等等。

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下屬機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研究表明:無論是檳榔嚼塊或者是檳榔果均具有致癌性。

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在印度、南非、巴布亞紐幾內亞及中國臺灣等有檳榔嚼食習慣的國家或地區,口腔粘膜下纖維化病、口腔白斑病及口腔鱗狀細胞癌的發生率較高。

有研究報告指出,每年每10億嚼檳榔的人中有35人患有口腔黏膜纖維化。何為口腔黏膜纖維化呢?打個比喻,口腔粘膜就像氣球上的膠皮,纖維化如同在氣球表面貼上了膠布,失去彈性的氣球也就吹不起來了,表現為張口受限。如果纖維化嚴重的話,嘴裡甚至連一根手指都塞不進去。

一方面,因為檳榔粗纖維較多,經常食用會使粗纖維的摩擦對口腔黏膜組織造成持續傷害,而受損的細胞長期得不到修復,最終導致癌變。另一方面,則是在製作檳榔的浸泡過程中,殘留的鹼性物質及檳榔中的生物鹼會破壞黏膜細胞的細胞膜、破壞細胞的DNA物質。

嚼檳榔還能“毀容”

在海南,很多公共場所都有“禁止嚼檳榔”的警示語。並不是因為檳榔會像二手煙一樣殃及無辜,而是人們嚼檳榔時喜歡“吐血”。

其實,街道上的“血跡斑斑”是嚼檳榔的人吐出來的汁液。因為新鮮的檳榔與“扶留葉”、灰漿一起咀嚼,會產生鮮紅的檳榔汁。

長期吃檳榔,它的色素會使牙齒染成黑漆漆的。在越南,當地女性以牙齒黑為美,通過大量嚼檳榔便可擁抱這種美麗。

嚼檳榔,可以從“瓜子臉”變成“國字臉”。因為嚼檳榔需要不斷地用牙齒進行上下咀嚼,咬肌長期處在鍛煉中,刺激下頜角的肌肉和骨骼發育,使得咬肌異常肥大,導致臉變大變方。所以,無論是嚼食口香糖還是食用檳榔,每次咀嚼時間最好控制在15分鐘以內。

2015年,有媒體報導稱,一名通緝犯在逃亡期間因為嚼檳榔而變成了“櫻桃小嘴”(實則是張口困難),這給抓捕帶來了極大的迷惑性。

此外,由於咀嚼檳榔而產生各種病變所帶來的“毀容”例子亦比比皆是,例如嚼檳榔患上口腔癌被迫切舌保命、幾乎切除半張臉(俗稱“割臉人”)……這些手術傷疤撕裂了他們的臉龐。

本刊建議消費者,若從身體健康角度出發,請慎重考慮長期咀嚼食用檳榔。

參考文獻:

① 中國藥典[S].一部. 2015.

② 孫佩文.檳榔藥用和食用安全性研究概況[J].中草藥,2017,48(2):384-388.

③ 張微.嚼食檳榔的成癮性:研究狀況及可能機制[J].中國藥物依賴性雜誌,2016,25(6):505-507.

④ 邵小鈞.食用檳榔及其口腔癌間的關係.[J].國際口腔醫學雜誌.2015,42(6):668-672.

檳榔堿具有擬膽鹼反應,使人體出現面部紅潤、身體發熱、微微出汗等反應。同時,檳榔堿也具有擬交感神經的作用,能使人產生欣快感、舒適感等主觀感受。

檳榔次堿是檳榔中的另一主要活性成分,它會令人產生愉悅感,具有類似抗抑鬱的作用。

由於嚼食檳榔時能使人產生輕微的興奮性和欣快感,同時緩解精神緊張達到提神的作用,長期嚼食檳榔會導致嚼食者出現耐受、渴求和戒斷等症狀,因而長期嚼食會導致一定的成癮性。

食用檳榔合格率為92.7%

2018年3月,《消費者報導》還整理了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四年來國家及各省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食用檳榔的抽檢情況。

抽檢資料顯示,共抽檢食用檳榔177批次,其中不合格13批次,合格率為92.7%,低於2017年32類食品抽檢合格率最低的食用農產品(93.5%)。

其中,不合格原因為菌落總數超標(占29.4%)、總砷超標(占29.4%)、黴菌超標(占17.6%)、脫氫乙酸超標(占17.6%)、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占5.9%)。(如圖3)

所以,嚼檳榔不但有致癌風險,還可能因為食用了不合格檳榔給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

現在,檳榔生產商為了給檳榔“正名”,有的打出了“耐嚼不傷口”的廣告詞,有的甚至推出了打養生擦邊球的枸杞檳榔。

嚼檳榔致癌,並非空穴來風

檳榔是不少精神高度集中的司機們或者長時間工作者的提神寶物,許多消費者會吃檳榔成癮,就像隨手拈來的一包零食一樣。普通人一天一包,“檳榔重度患者”一天要四五包甚至更多。

檳榔雖好吃,但它仍存在安全風險!例如牙結石、牙周病、口腔癌、舌癌等等。

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下屬機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研究表明:無論是檳榔嚼塊或者是檳榔果均具有致癌性。

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在印度、南非、巴布亞紐幾內亞及中國臺灣等有檳榔嚼食習慣的國家或地區,口腔粘膜下纖維化病、口腔白斑病及口腔鱗狀細胞癌的發生率較高。

有研究報告指出,每年每10億嚼檳榔的人中有35人患有口腔黏膜纖維化。何為口腔黏膜纖維化呢?打個比喻,口腔粘膜就像氣球上的膠皮,纖維化如同在氣球表面貼上了膠布,失去彈性的氣球也就吹不起來了,表現為張口受限。如果纖維化嚴重的話,嘴裡甚至連一根手指都塞不進去。

一方面,因為檳榔粗纖維較多,經常食用會使粗纖維的摩擦對口腔黏膜組織造成持續傷害,而受損的細胞長期得不到修復,最終導致癌變。另一方面,則是在製作檳榔的浸泡過程中,殘留的鹼性物質及檳榔中的生物鹼會破壞黏膜細胞的細胞膜、破壞細胞的DNA物質。

嚼檳榔還能“毀容”

在海南,很多公共場所都有“禁止嚼檳榔”的警示語。並不是因為檳榔會像二手煙一樣殃及無辜,而是人們嚼檳榔時喜歡“吐血”。

其實,街道上的“血跡斑斑”是嚼檳榔的人吐出來的汁液。因為新鮮的檳榔與“扶留葉”、灰漿一起咀嚼,會產生鮮紅的檳榔汁。

長期吃檳榔,它的色素會使牙齒染成黑漆漆的。在越南,當地女性以牙齒黑為美,通過大量嚼檳榔便可擁抱這種美麗。

嚼檳榔,可以從“瓜子臉”變成“國字臉”。因為嚼檳榔需要不斷地用牙齒進行上下咀嚼,咬肌長期處在鍛煉中,刺激下頜角的肌肉和骨骼發育,使得咬肌異常肥大,導致臉變大變方。所以,無論是嚼食口香糖還是食用檳榔,每次咀嚼時間最好控制在15分鐘以內。

2015年,有媒體報導稱,一名通緝犯在逃亡期間因為嚼檳榔而變成了“櫻桃小嘴”(實則是張口困難),這給抓捕帶來了極大的迷惑性。

此外,由於咀嚼檳榔而產生各種病變所帶來的“毀容”例子亦比比皆是,例如嚼檳榔患上口腔癌被迫切舌保命、幾乎切除半張臉(俗稱“割臉人”)……這些手術傷疤撕裂了他們的臉龐。

本刊建議消費者,若從身體健康角度出發,請慎重考慮長期咀嚼食用檳榔。

參考文獻:

① 中國藥典[S].一部. 2015.

② 孫佩文.檳榔藥用和食用安全性研究概況[J].中草藥,2017,48(2):384-388.

③ 張微.嚼食檳榔的成癮性:研究狀況及可能機制[J].中國藥物依賴性雜誌,2016,25(6):505-507.

④ 邵小鈞.食用檳榔及其口腔癌間的關係.[J].國際口腔醫學雜誌.2015,42(6):668-67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