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個人的逝世拉開了朱元璋大殺功臣的大幕

朱元璋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 開始論功行賞, 大肆分封功勳將領, 明朝之初朝廷上下一片和諧, 君臣和睦, 但一個人的逝世直接拉開了朱元璋大殺功臣的大幕,

他的死亡直接讓朱元璋下定了某種決心, 於是就有了史書上評價那樣, 朱元璋爛殺, 而這個直接導火索就是朱元璋的大兒子朱標的死亡。

1368年, 大明王朝建立, 朱標被立為太子。 朱元璋對朱標極其愛護, 命詹同考歷代東宮官制, 並選拔功勳道德老成者兼領東宮, 輔導太子。 在教學中, 太子的一言一行, 都被要求按禮法行事。 朱元璋自己也時常賜宴賦詩, 商榷古今。 他曾特地對教育太子和諸王等人的儒臣說:"我的孩子們將來是要治國管事的, 教育的方法, 要緊的是正心, 心一正萬事就辦得了, 心不正, 諸欲交攻, 要不得。 你要用實學教導, 用不著學一般文士, 光是記誦辭章, 一無好處。 "

朱標

故此, 除了讓太子誦習儒家經典, 又專門選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 又以梁貞、王儀為太子賓客, 秦庸、盧德明、張昌為太子諭德, 讓他們把"帝王之道, 禮樂之教, 和往古成敗之跡, 民間稼穡之事", 朝夕向太子講授。 朱元璋還常常以自己的經歷訓導太子, 要他明白創業的不易,

守成的艱辛。 朱標儘管生於安樂, 但並無紈絝之習。

1377年次子朱允炆出生。 這年朱標二十二歲, 朱元璋見他年紀已長, 遂令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 然後奏聞。 有意讓太子"日臨群臣, 聽斷諸司啟事, 以練習國政"。 並告誡說:"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見面, 聽斷和批閱各衙門報告, 學習辦事, 要記住幾個原則:一是仁, 能仁才不會失於疏暴;一是明, 能明才不會惑於奸佞;一是勤, 只有勤勤懇懇, 才不會溺於安逸;一是斷, 有決斷, 便不致牽于文法。 我從作皇帝以來, 從沒偷過懶, 一切事務, 惟恐處理得有毫髮不當, 有負上天付託。 天不亮就起床, 到半夜才得安息, 這是你天天看見的。 你能夠學我, 照著辦, 才能保得住天下。 "從此, 朱標開始學習並協助其父處理日常政務。

朱標

本來一切都按照朱元璋規劃的那樣, 太子朱標逐漸成長為自己期望的那樣, 但天有不測之風雲, 1392年5月, 朱標病薨。 太子去世後太祖痛哭不已, 祔葬孝陵東, 諡"懿文"。 但朱元璋是個皇帝, 他可以失去一個兒子, 但王朝不能沒有繼承人,

這位64歲老人最終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這就出現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自己年近古稀, 隨時有死掉的可能, 但朱允炆才15歲, 怎麼能彈壓那些飛揚跋扈的武將呢?

當時很多跟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功勳老將都漸漸垂暮了, 只有藍玉這樣一位正值壯年的將領, 藍玉也是一個優秀卻大有缺點的人物, 朱標在的時候朱元璋還可以容忍他的胡作非為, 他是朱元璋留給太子朱標的一個有力臂膀, 但現在太子不在了, 他還驕橫就讓朱元璋不能忍了, 你想啊“老朱我還在位你都敢這樣, 等我孫兒朱允炆登基了你還不得直接篡位”。

朱元璋

這樣一想朱元璋更不能留他了,其四子朱棣深深的知道老父親的心思,於是燕王朱棣入朝上奏朱元璋說:“在朝公侯,縱恣不法,將來恐尾大不掉,應妥為處置”,暗批藍玉等虎將立于朝廷,要趁早抑制,否則將來難治。但是藍玉等將領依舊桀驁不馴,完全不察覺朱標的逝世已使得政情大為丕變,因為雄猜的朱元璋這時已有再大獄功臣的準備了。

藍玉

於是朱元璋發動了著名的“藍玉案”, 朱元璋藉口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因藍玉案被株連殺戮者逾1.5萬,當時稱之為"藍黨"。經這個案件發生後,明朝元功宿將已屠戮殆盡,朱元璋終於舒了一口氣,於是安心地駕鶴西去,只是讓他沒想到是四子朱棣竟然造反成功了,但這對於朱元璋關係不大,因為再怎麼鬧,這個天下還是他老朱家的天下,沒什麼區別。

朱元璋

這樣一想朱元璋更不能留他了,其四子朱棣深深的知道老父親的心思,於是燕王朱棣入朝上奏朱元璋說:“在朝公侯,縱恣不法,將來恐尾大不掉,應妥為處置”,暗批藍玉等虎將立于朝廷,要趁早抑制,否則將來難治。但是藍玉等將領依舊桀驁不馴,完全不察覺朱標的逝世已使得政情大為丕變,因為雄猜的朱元璋這時已有再大獄功臣的準備了。

藍玉

於是朱元璋發動了著名的“藍玉案”, 朱元璋藉口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因藍玉案被株連殺戮者逾1.5萬,當時稱之為"藍黨"。經這個案件發生後,明朝元功宿將已屠戮殆盡,朱元璋終於舒了一口氣,於是安心地駕鶴西去,只是讓他沒想到是四子朱棣竟然造反成功了,但這對於朱元璋關係不大,因為再怎麼鬧,這個天下還是他老朱家的天下,沒什麼區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