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上海:李秀成破清敗洋一路凱歌,洪秀全又出鱉了

在太平天國運動把清朝攪得天翻地覆之際, 湘軍橫空出世, 不僅很快穩定住了局勢, 還慢慢對天京構成威脅。

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等人浴血奮戰, 試圖緩解危局, 作為天王洪秀全的大哥, 信王洪仁發的做法卻非常古怪。

攻武昌成泡影

清朝咸豐十一年(1861年), 因湘軍將領曾國荃圍攻安慶多時,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命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分別從長江南北進攻武昌, 以此逼迫湘軍回救, 緩解安慶局勢, 解除對天京威脅。

英王陳玉成率部勢如破竹, 很快攻克黃州, 直逼武昌, 這時英國外交官哈裡·斯密·巴夏禮爵士面見陳玉成,

極力主張太平軍不要進入武昌。

由於忠王李秀成進軍遲緩, 兩軍沒有如期會合, 英王陳玉成認為孤軍沒有把握短期內攻下武昌, 決定留部將傑天義賴文光等人率少量部隊繼續攻打湖北各城, 自率主力回救安慶。

同年六月,

忠王李秀成率軍趕到湖北東南部, 太平天國青天豫譚體元、汪海洋等人因清軍截斷去路, 於是脫離翼王石達開, 各率數萬人來此投奔李秀成, 李秀成所部聲勢大振。

忠王李秀成聽說英王陳玉成已經回救安慶, 也放棄了進攻武昌, 向東與侍王李世賢等人共同攻下浙江多個城池。

而在英王陳玉成回救安慶的同時, 天王洪秀全也命幹王洪仁玕、章王林紹璋等人帶兵援救安慶, 三路人馬會合, 一起進攻湘軍, 但清朝道員曾國荃始終沒有放鬆圍城, 太平軍多次失利沒有進展。

信王洪仁發等人雖然沒有參與一線作戰, 但他也沒閑著, 繼續在天京胡作非為, 忙著搜刮錢財。

安慶陷天京危

清朝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 安慶城內已經彈盡糧絕,

守衛的太平軍鬥志渙散, 湘軍將領曾國荃偷挖地道成功, 用地雷轟塌城牆後攻入, 安慶失陷。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想要退兵, 等待機會合適再圖恢復安慶, 奏請加封部將傑天義賴文光為遵王, 派他和扶王陳得才等人率軍遠征陝西, 自己退守廬州。

同年八月, 翼王石達開的部將觀天豫童容海、豫爵吉慶元等人, 率領十幾萬人投奔忠王李秀成, 李秀成不久率部攻克杭州。

同年九月, 湘軍將領曾國荃又攻克無為州等太平天國長江北岸各要地, 太平天國多個糧倉被占, 天京的形勢更加嚴峻。

同年十二月, 天王洪秀全命大哥信王洪仁發等人進攻鎮江, 但沒取得什麼戰果就撤退了。

英王死忠王孤

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 清朝荊州將軍、正紅旗蒙古都統呼爾拉特·多隆阿糾集重兵來犯廬州, 定遠清軍也參與圍攻,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眼見糧盡援絕, 不能再守, 決定棄城北走, 同遠征西北的遵王賴文光、扶王陳得才等人會合。

就在此時, 駐守壽州的奏王苗沛霖向英王陳玉成伸出了橄欖枝,

請求他前往壽州從長計議, 一起攻取河南。

英王陳玉成心動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 奏王苗沛霖早已暗中投靠清朝兵部侍郎、鑲黃旗滿洲都統兼正藍旗護軍統領瓜爾佳·勝保, 準備抓拿陳玉成邀功請賞。

最終, 英王陳玉成沒有聽從部下的再三勸阻, 率2000多名精銳衛隊來到壽州, 結果被奏王苗沛霖設計抓捕, 押送到清朝兵部侍郎、鑲黃旗滿洲都統兼正藍旗護軍統領瓜爾佳·勝保軍營中, 瓜爾佳·勝保威逼利誘不成, 在押解陳玉成進京途中將他殺害。

英王陳玉成遇難的消息傳到蘇南後,得知噩耗的忠王李秀成跌足長歎:“吾無助矣!”

同年五月,清朝江蘇布政使曾國荃連克巢縣、含山、和州、秣陵關,包圍天京,駐營雨花臺。

信王洪仁發等人嚇破了膽,慫恿天王洪秀全一天就下達了三道詔書,命令忠王李秀成立刻撤兵回去救援。

忠王李秀成正在猛攻上海,雖然有洋人幫助清軍一起守衛上海,但李秀成沒有一絲畏懼:

“那時洋鬼並不敢與我見仗,戰其即敗。”

但接到天王洪秀全的詔書後,忠王李秀成還是撤了軍,返回蘇州準備回救天京。

悅史君點評:安慶失守,英王陳玉成被殺,對太平天國來說損失巨大,然而,信王洪仁發等人不合時宜的做法,更是加劇了這種危機。

英王陳玉成遇難的消息傳到蘇南後,得知噩耗的忠王李秀成跌足長歎:“吾無助矣!”

同年五月,清朝江蘇布政使曾國荃連克巢縣、含山、和州、秣陵關,包圍天京,駐營雨花臺。

信王洪仁發等人嚇破了膽,慫恿天王洪秀全一天就下達了三道詔書,命令忠王李秀成立刻撤兵回去救援。

忠王李秀成正在猛攻上海,雖然有洋人幫助清軍一起守衛上海,但李秀成沒有一絲畏懼:

“那時洋鬼並不敢與我見仗,戰其即敗。”

但接到天王洪秀全的詔書後,忠王李秀成還是撤了軍,返回蘇州準備回救天京。

悅史君點評:安慶失守,英王陳玉成被殺,對太平天國來說損失巨大,然而,信王洪仁發等人不合時宜的做法,更是加劇了這種危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