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我是程維,我會幹掉外賣事業部

現在幹掉外賣事業部, 隨便說說, 莫當真;老大和老二幹架, 未來的老三非要出去顯擺這是不明智的, 但是褲子已經脫了, 就不要軟下去。

美團的估值是300億, 美團外賣外界估值200億, 我理解200億估值也是有道理的, 依據王興說美團30%的用戶有出行的需求, 那麼出行的需求其實應該依據訂單資料來的, 說明到店的訂單數占總數的30%, 外賣訂單就70%, 200億就有合理性, 但是依據餓了麼實際值95億, 美團外賣破天也就150億, 美團的總估值應該是215億, 而不是300億, 美團估值才65億, 65億怎麼嫁接漲的更多呢?美團掙錢了嗎?我不知道, 但是現金流應該不少。

1、防禦戰:護城河建好了嗎?

如果我是程維, 我會做什麼?集中火力幹美團, 不要管外賣, 有馬雲爸爸去脫褲子就行了。

當大家都在關注滴滴外賣的時候, 滴滴本身的打車業務已經做好了嗎?有人說做好了, 跟車連接的場景都差不多了,

順風車, 快車, 拼車等等無人駕駛, 車企合作, 就差沒有讓用戶住車裡了。

但是這些都是協助用戶到達目的地, 不關心用戶去目的地做什麼, 這是個很危險的事情, 可能無人駕駛技術還沒有大規模化應用, 車就淘汰了, 開個玩笑。

車是個封閉空間, 一般是2個人, 司機和乘客, 乘客本地長居者, 或者臨時造訪者, 在這個封閉空間2個人很尷尬, 不說話也不好, 說了怕說錯, 最終, 乘客看手機, 司機假裝專心開車, 我們能做點什麼?我們能做點什麼!

2、行動:新場景合適嗎?

滴滴之前有行動, 據說是做個小賣鋪, 想法很好, 場景的搭建成本應該不低, 商品的周轉效率不會太高, 好像有點不靠譜, 東西裝肚子裡面帶著走很輕鬆, 但是手拎著就很不方便了,

在車內吃東西也很不雅, 培養習慣是個費錢活。

3、車內還有人

車內能做什麼, 其實就是聊天, 聊天, 聊天, 聊什麼?大家都不知道, 我們能不能創造些固定話題?目的地是知道的, 目的地或者附近有什麼?好吃的, 好玩的, 好看的, 有趣的, 都可以跟乘客交流, 這才是真正的人工智慧推薦嘛, 把用戶運送到目的地, 就是目的嗎?就是結果嗎?不是, 只做橋是很危險的事情。

有人說這樣的逆向思維很怪的, 一般情況下, 不是先有目標, 再去找思考路徑?

一部分用戶假設是想要看電影, 搜電影, 下單, 找到合適的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

結果上看, 用戶一般都是離家最近的電影院看電影, 其實已經是知道目的地的了, 只是不顯現而已, 時間成本,

行程成本都要考慮, 這些消費是熟悉的場景, 使用美團等其他工具只是為了瞭解新電影, 便宜的電影票價格, 其他的附加值不多。

其實先和後重要嗎?只要用戶適應了這個新場景就行了。

4、找用戶找場景

用戶在哪裡?

是不是滴滴出行客戶中有30%的人是去餐廳, 電影院, KTV, 酒店, 火車站等等可以具化的場景, 滴滴能為他們做什麼?就是現在美團做的嘛。

跟酒店合作行不行, 酒店的優惠活動、黑心的攜程是不會告訴消費者的, 但是滴滴你可以;跟餐廳合作行不行, 餐廳的優惠活動、黑心的美團是不會告訴消費者的, 但是滴滴你可以;跟KTV合作行不行, KTV的優惠活動、黑心的美團是不會告訴消費者的, 但是滴滴你可以;跟電影院合作行不行,
電影院的優惠活動、黑心的美團是不會告訴消費者的, 但是滴滴你可以。

(其實我不知道美團黑不黑的, 但是上海美團打車是有點繞路行為的, 證明美團是有這個基因的)

當我告訴你目的地附近新開了一家餐廳, 很優惠, 你會不會去嘗試一下?

當我告訴你看電影坐滴滴更優惠哦, 你是不是更開心?

用戶不喜歡司機告訴這些, 那就APP推送。

當你說要去面試, 祝你面試成功一句話、也很有人情味的。

5、結尾

美團會做這些嗎?不知道。

程維也許會說:切~無聊, 過家家的把戲。

本文由 @導演不糊塗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 基於 CC0 協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