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好的知識付費產品,所需要具備的幾個要素

經過去年的知識付費市場的整體火爆, 今年的知識付費市場方向有所調整, 各大平臺不在迷醉於大V的力量, 開始慢慢回歸到用戶本身的價值訴求之上。 本文從知識付費整體市場觀察出發, 判斷出知識付費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 總結了知識付費與內容付費之間的關係, 並給出一個好的知識付費產品所需要具備的幾個要素。

一. 知識付費市場的現狀

我們不妨通過幾個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知識付費產品的現狀, 來看看目前的知識付費行業。

1. 得到

提到知識付費, 不得不提羅振宇的羅輯思維與得到。 羅輯思維成功地培養了用戶用音訊來吸收碎片知識的習慣, 同時, 也很有先見之明地將自己的用戶成功平移到了得到APP中。 得到的用戶相對市場上其他的知識付費產品的使用者, 使用者的知識水準較高, 也比較早開始使用知識付費產品,

對於知識付費有良好的付費習慣。

得到上的知識付費內容主要以一年更新的專欄、大師課和精品課為主, 價格從199到19.9, 基本容差了知識付費用戶的價格區間。 其中銷量前三名的為《薛兆豐的經濟學課》、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以及許岑的《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

縱觀得到的銷量排行榜, 我們會發現, 主要內容以財經、管理類為主, 還是大部分用戶比較樂意接受的成功學的內容範疇, 銷量較大, 且主講人均為在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和能力的人。 目前, 得到也開始介入了人文社科領域, 上線了如《傅佩榮的西方哲學課》、《劉蘇裡·名家大課》等, 一來看出其想做知識付費領域全行業的雄心, 也同時說明, 得到之前的成功學方向的用戶價值所剩不多, 所以需要更多的品類支撐, 也可以吸收更多新用戶。

2. 喜馬拉雅

作為國內最大的綜合型音訊平臺, 喜馬拉雅做知識付費有其先發優勢:有大量的用戶基礎, 用戶有良好的音訊使用習慣, 也有不錯的付費意願。

喜馬拉雅平臺的內容以實用技能與人文課程為主, 很多在大眾中有一定知名度的主講人都在喜馬拉雅有開設課程, 如《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課》、《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的金融課》等, 都有著不錯的收聽量。

從熱銷榜可以看出, 喜馬拉雅還是綜合型的平臺, 以更多大眾的需求為主,

知識付費是其音訊節目的一個有效補充, 也是給用戶的一種強付費理由。

3. 蜻蜓FM

再來看一下與喜馬拉雅有著類似背景的蜻蜓FM, 這兩家一直都是音訊產品中的佼佼者。 近兩年, 蜻蜓FM在知識付費上發力明顯, 簽約了包括高曉松、蔣勳、老梁、許知遠、局座等頭部大V。

從蜻蜓FM的收聽資料可以看出,頭部大V的作品銷量更好,最高的《蔣勳細說紅樓夢》可以達到2.3億的播放量。蜻蜓FM的知識付費課程更加偏重人文、文學方向,內容不完全是實用性內容,偏向陪伴型,感覺更像付費的電臺節目。

4. 千聊

之前的幾個都是從音訊產品切入來佈局知識付費。接下來我們看看,從微信生態上成長起來的知識付費產品。千聊就是最具微信生態特徵的一個產品。

從千聊的熱度榜可以看出,千聊上排名前列的知識付費課程大多數為生活、職場等實用性內容。前5名分別為《明星美妝術》、《14堂財智人生經營課》、《每天15分鐘,3周寫出一手漂亮字》、《新年開運整理術》和《凍齡美肌術》。千聊的主講人大部分是行業頭部KOL,價格會控制在99元以內。

仔細看完千聊的內容以後會發現,雖然感覺有點過於生活化或者行銷向。但是不得不承認,千聊熱銷的這些內容確實與微信公眾號的閱讀資料是一致的,使用者更加關心與自己生活相關、讓自己有所成長與收貨的內容,比如美妝、理財、減肥、命理等。千聊的知識付費課程就是微信生態的一個寫照。

5. 荔枝微課

荔枝微課也是誕生在微信生態下的另外一款知識付費產品。

荔枝微課銷售較好的課程包括《聽完這10本書,從此告別低情商》、《清華MBA商學課》、《九型人格精華班——搞定他人的12節課》、《維密私教產後恢復·塑形課》、《零基礎公眾號寫作,如何從月薪3000到年入20w?》。這些課程銷量基本在10-40萬份之間。

不難發現,荔枝微課與千聊的調性比較接近,都是屬於偏職場、生活、成長技能方面的內容,也是較為匹配微信生態的。

6. 十點讀書

作為文化類大號TOP1的十點讀書,從去年開始專注做知識付費內容,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憑藉著其2000多萬的用戶量,也實現了很好的銷售。

目前排行前3的課程為:楊萃先的《撕掉單詞語法書,顛覆你的傳統英語學習》、劉軒的《教你巧用心理學,過更有效率的人生》和簡七的《聽簡七說理財,給小白的極簡理財課》。課程訂閱量均超過10萬份。十點讀書的內容基本為實用性的技能型課程,以英語、心理、理財、氣質體態為主。

7. 有書

有書平臺是在微信上又一個知識付費的大號。

有書與十點讀書一樣,都是以女性用戶為主。銷量最好的課程為英語、財經、寫作類的實用性課程,其最好的課程銷量也超過了20萬份。

8. 豆瓣時間

豆瓣時間作為豆瓣的內容付費產品,入局時間並不久,但體現出了豆瓣一如既往的品質調性。

豆瓣時間的課程更專注的是希望能夠通過優質的內容能夠讓使用者在內心有所收穫,正如其slogan說的一樣——“陪伴你成為自己”。課程以人文、歷史、心理、藝術等通識為主要方向,包括戴錦華的大師電影課、北島的詩歌課和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等,都在用戶和業內有較高的評價。

之前簡單講了目前市面上,以知識付費為主或通過知識付費取得了良好效果的一些產品。然後我們一起來看看知識付費和內容付費這個“兄弟”之間,有著多麼相近的發展歷程。

二. 知識付費是內容付費的升級切入

美國的傳播學家埃弗雷特·M.羅傑斯於1962年提出了“創新的擴散”理論。本人認為放到內容付費與知識付費的領域中進行詮釋,再合適不過。

在“創新的擴散”理論中,羅傑斯將創新產品從誕生到擴散,分為了4個階段,分別是:動機驅動期、需求驅動期、需要驅動期和需要重組期。下面,我們一個個分階段來看看。

先從內容付費行業來看,我們以移動閱讀為內容付費的一個參照。

在動機驅動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種子用戶的階段,種子用戶往往是因為和技術最接近,可能是技術的使用者或者是對技術感興趣的用戶。移動閱讀最早的興起就是在各大移動互聯網公司,他們發現了這個市場,所以成為了這個行業的種子用戶。動機驅動期的第二個階段是早期使用者,這批人往往是對這個行業感興趣的用戶,也很多是因為投資人或者商業利益的介入,才讓這個行業被放大。回到移動閱讀的行業,在一些移動互聯網公司介入以後,就會有不少的投資人發現這個行業的價值,就開始投資,因為有了投資,這個行業就有了更多的市場宣傳,不少對移動閱讀感興趣的用戶就開始使用和傳播這種新事物了。

然後這個行業開始在社會上引起了關注,很多用戶會因為獲得了投資的這些產品的宣傳、廣告以及用戶的口碑傳播,知道了移動閱讀,就開始使用了移動閱讀的產品,這樣就使創新進入了需求驅動期的階段。當行業進入這個階段,也是標誌著行業從小眾市場邁向大眾市場。但是這個階段的使用者使用和瞭解的資訊,更多的是通過外部的宣傳、品牌,產品給什麼,使用者很大可能就埋單什麼,用戶是被市場推著往前走的。

當用戶經過一波一波的市場洗禮以後,會開始思考,到底自己是否需要這個行業,是否需要這些內容。這個時候也標誌著創新已經到了中後期,已經被大部分用戶認知了。使用者會開始想到底這些移動閱讀的內容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或者就是放棄使用,或者會從自己內心出發尋找想要的內容。這個階段用戶的需求更多的從自己內心思考出發的,標誌著進入了需要驅動期。

經過了需求驅動期和需要驅動期後,基本上,這個行業就已經被大部分用戶所認知了,之後還有一小部分的使用者屬於對技術、對行業不敏感的用戶,比如老年人、四五線城市用戶,他們在這個階段才會開始接觸到創新的行業。當一個行業或者產品到達這個階段時,就說明完成了創新的任務。這個行業或者產品已經不是新產品了,需要重新組織使用者需求,會尋找更新的創新。

同樣的,在知識付費的領域,也會有這麼一輪創新的擴散。一開始用知識付費的用戶大部分是移動互聯網公司或者對技術敏感的這波人,比如最早的知乎live,要知道知乎上最早就是互聯網公司員工的集聚地。之後,因為有了融資或者商業的介入,這個行業得到了更多的宣傳的機會,就有聚集了更多的早期使用者。隨著市場的擴大,更多的用戶進入了知識付費的領域中。一開始,用戶會因為品牌、因為市場而選擇相應的產品,比如傳播很火的網易運營課、三聯中讀會員,都是類似的案例。用戶會因為品牌的推薦而選擇一些看起來需要很實用,很有需求的那些知識付費產品。這就是創新的擴散中的需求驅動期。到了使用者對市場上的產品有了一定認知以後,就會開始審視這些內容帶來的價值,從自身的需要出發來重新匹配自己需要的知識付費產品。到了需求重組期,一些滯後者就開始認識這個行業和產品。同時,要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重新組織和尋找更新的創新。

目前,知識付費應該還處於第二個階段,也就是需求驅動期的階段。用戶更多地是因為外部的推力、品牌的宣傳而進行衝動消費。所以說,知識付費其實還處於創新的擴散的初期階段。

總結起來,本人認為,知識付費和內容付費的發展歷程有著這4點驚人的相似。

對於用戶來說都是要接受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內容付費的使用者是要適應從消費紙書到消費電子書,知識付費用戶要適應從線下學習到線上學習,從系統學習到碎片學習。需要使用者逐漸養成付費的習慣。使用者來使用內容付費時,最開始都是習慣免費內容,當初掌閱iReader在上付費內容時,使用者反對聲特別大,甚至有用戶聯合抵制,而且當時網上也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盜版;再看近些年,大部分用戶不會因為要節省幾塊錢而去滿世界找很難找到的盜版內容了,這就是習慣的養成。知識付費產品也是一樣,一開始用戶會消費盜版、免費的內容,和內容付費產品趨勢一樣,使用者會因為習慣的養成、盜版成本的增加,開始習慣于付費,甚至是更高的價格。用戶會從淺層需求發展到深層需求。拿內容付費為例,用戶一開始消費的都是網文類內容,2012年的時候,掌閱iReader出版類內容的消費占比只有不到1%,但是到現在,出版類已經占到了35%。知識付費的使用者對內容的消費習慣也會有類似的發展軌跡,一開始偏重實用向、技能向,後期也會網對自己心靈有更多成長的方面去轉變。人的需求,永遠都是先物質,後精神的。知識付費的方式會繼續進化。內容付費從文字,後來發展到了動漫、影視、遊戲等。知識付費也是一樣,會從簡單的一種方式發展出更多的形式,也會從線上簡單的單一知識傳輸發展為線上線下結合的,更具互動式的形式。

知識付費與內容付費有著驚人相似的發展階段與發展歷程,有著很多共同的特點,也相信知識付費在後續會有更多值得期待的特點出現。

三. 如何做好一款知識付費產品

要做好一款知識付費產品,需要有很多條件:獨特的內容視角、優秀的主講人、大量的使用者基礎、高效的產品體驗、足夠好的運營陪伴……但是,這些都有一個前提——要尊重用戶的需求,絕對不能是覺得使用者需要就可以,要切實深入到用戶當中去,去瞭解用戶的真實需求與回饋,才可能做出好的知識付費產品。

1. 內容方向足夠大眾剛需

一款好的知識付費產品,必然要求有好的銷售資料,好的銷售資料的基礎就是要有足夠大的用戶基數。這點上,基於微信生態的千聊和荔枝微課就做的很到位,所有的內容都是基於微信生態內的使用者資料來決定的。

要通過資料、使用者、市場洞察來找到合適大眾的內容策劃點。可以通過網路資料的分析,比如百度指數、微信指數;同類知識付費市場的調研,同類產品分析;使用者訪談和使用者調研的方式,找到足夠大眾剛需的內容。

2. 內容價值有稀缺性

有了大眾剛需的內容方向後,還必須讓知識付費產品的內容有不可替代性。

比如大家都在講職場求職,你的主講人是否很特別,是行業的大V、行業達人,還是企業新秀?主講人是否有獨特的故事能夠帶動用戶的消費?市場上是否找不到同類型的內容?或者是這個知識付費產品有獨特的附加價值,比如買課送線下諮詢付費等?

總結來說,有了內容方向後,要確認內容的稀缺價值,或者是主講人的價值稀缺,或者是內容體系的稀缺,又或者是附加價值的稀缺。這些都可能是用戶埋單的理由。

3. 產品要友好且高效

一個好的知識付費產品,必須讓使用者用最低的使用成本獲得足夠好的體驗。

比如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產品形式,是音訊、視頻、圖文還是直播等;內容長度和內容週期如何選擇,是8分鐘還是15分鐘,是一年更新完畢還是一個月速成,不同的內容有不一樣的選擇方式;包括內容製作的精緻程度,都會影響使用者對於產品的體驗。

4. 運營注重陪伴與完聽

知識付費產品的運營不能只是一次性的銷售,更多的是讓使用者在內容中有所得。

目前知識付費中,一種比較常用的方式就是利用打卡、簽到等工具,提醒用戶完成學習;還有一種是建立線上的社區或者社群,讓用戶之間、用戶與主講人之間可能有持續的交流;同時除了課程以外,運營還應該關注的是知識付費產品的後向運營價值,比如線下活動,甚至是一些線下課程等這些都可以進行嘗試。

對於知識付費的用戶來說,陪伴或者是最好的動力。

知識付費產品作為使用者獲取知識的一種方式,雖然很紅火,但是目前還處於初期階段,用戶更多關注的是實用性的內容。要做好一款好的知識付費產品,需要從內容選題、價值體系、產品交互與運營方式都有所側重。未來,一定會有更加友好、高效的產品體系來承載知識付費。

我是陳輝,這是我互聯網內容型產品從業近10年,對知識付費產品一些看法。我花了整整1年的時間,將自己這麼多年運營的工作梳理和重點總結,寫在了我的新書《運營攻略:移動互聯網產品運營筆記》中,希望能夠幫更多的運營人和產品人少踩坑。

本文由 @陳輝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源於網路

從蜻蜓FM的收聽資料可以看出,頭部大V的作品銷量更好,最高的《蔣勳細說紅樓夢》可以達到2.3億的播放量。蜻蜓FM的知識付費課程更加偏重人文、文學方向,內容不完全是實用性內容,偏向陪伴型,感覺更像付費的電臺節目。

4. 千聊

之前的幾個都是從音訊產品切入來佈局知識付費。接下來我們看看,從微信生態上成長起來的知識付費產品。千聊就是最具微信生態特徵的一個產品。

從千聊的熱度榜可以看出,千聊上排名前列的知識付費課程大多數為生活、職場等實用性內容。前5名分別為《明星美妝術》、《14堂財智人生經營課》、《每天15分鐘,3周寫出一手漂亮字》、《新年開運整理術》和《凍齡美肌術》。千聊的主講人大部分是行業頭部KOL,價格會控制在99元以內。

仔細看完千聊的內容以後會發現,雖然感覺有點過於生活化或者行銷向。但是不得不承認,千聊熱銷的這些內容確實與微信公眾號的閱讀資料是一致的,使用者更加關心與自己生活相關、讓自己有所成長與收貨的內容,比如美妝、理財、減肥、命理等。千聊的知識付費課程就是微信生態的一個寫照。

5. 荔枝微課

荔枝微課也是誕生在微信生態下的另外一款知識付費產品。

荔枝微課銷售較好的課程包括《聽完這10本書,從此告別低情商》、《清華MBA商學課》、《九型人格精華班——搞定他人的12節課》、《維密私教產後恢復·塑形課》、《零基礎公眾號寫作,如何從月薪3000到年入20w?》。這些課程銷量基本在10-40萬份之間。

不難發現,荔枝微課與千聊的調性比較接近,都是屬於偏職場、生活、成長技能方面的內容,也是較為匹配微信生態的。

6. 十點讀書

作為文化類大號TOP1的十點讀書,從去年開始專注做知識付費內容,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憑藉著其2000多萬的用戶量,也實現了很好的銷售。

目前排行前3的課程為:楊萃先的《撕掉單詞語法書,顛覆你的傳統英語學習》、劉軒的《教你巧用心理學,過更有效率的人生》和簡七的《聽簡七說理財,給小白的極簡理財課》。課程訂閱量均超過10萬份。十點讀書的內容基本為實用性的技能型課程,以英語、心理、理財、氣質體態為主。

7. 有書

有書平臺是在微信上又一個知識付費的大號。

有書與十點讀書一樣,都是以女性用戶為主。銷量最好的課程為英語、財經、寫作類的實用性課程,其最好的課程銷量也超過了20萬份。

8. 豆瓣時間

豆瓣時間作為豆瓣的內容付費產品,入局時間並不久,但體現出了豆瓣一如既往的品質調性。

豆瓣時間的課程更專注的是希望能夠通過優質的內容能夠讓使用者在內心有所收穫,正如其slogan說的一樣——“陪伴你成為自己”。課程以人文、歷史、心理、藝術等通識為主要方向,包括戴錦華的大師電影課、北島的詩歌課和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等,都在用戶和業內有較高的評價。

之前簡單講了目前市面上,以知識付費為主或通過知識付費取得了良好效果的一些產品。然後我們一起來看看知識付費和內容付費這個“兄弟”之間,有著多麼相近的發展歷程。

二. 知識付費是內容付費的升級切入

美國的傳播學家埃弗雷特·M.羅傑斯於1962年提出了“創新的擴散”理論。本人認為放到內容付費與知識付費的領域中進行詮釋,再合適不過。

在“創新的擴散”理論中,羅傑斯將創新產品從誕生到擴散,分為了4個階段,分別是:動機驅動期、需求驅動期、需要驅動期和需要重組期。下面,我們一個個分階段來看看。

先從內容付費行業來看,我們以移動閱讀為內容付費的一個參照。

在動機驅動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種子用戶的階段,種子用戶往往是因為和技術最接近,可能是技術的使用者或者是對技術感興趣的用戶。移動閱讀最早的興起就是在各大移動互聯網公司,他們發現了這個市場,所以成為了這個行業的種子用戶。動機驅動期的第二個階段是早期使用者,這批人往往是對這個行業感興趣的用戶,也很多是因為投資人或者商業利益的介入,才讓這個行業被放大。回到移動閱讀的行業,在一些移動互聯網公司介入以後,就會有不少的投資人發現這個行業的價值,就開始投資,因為有了投資,這個行業就有了更多的市場宣傳,不少對移動閱讀感興趣的用戶就開始使用和傳播這種新事物了。

然後這個行業開始在社會上引起了關注,很多用戶會因為獲得了投資的這些產品的宣傳、廣告以及用戶的口碑傳播,知道了移動閱讀,就開始使用了移動閱讀的產品,這樣就使創新進入了需求驅動期的階段。當行業進入這個階段,也是標誌著行業從小眾市場邁向大眾市場。但是這個階段的使用者使用和瞭解的資訊,更多的是通過外部的宣傳、品牌,產品給什麼,使用者很大可能就埋單什麼,用戶是被市場推著往前走的。

當用戶經過一波一波的市場洗禮以後,會開始思考,到底自己是否需要這個行業,是否需要這些內容。這個時候也標誌著創新已經到了中後期,已經被大部分用戶認知了。使用者會開始想到底這些移動閱讀的內容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或者就是放棄使用,或者會從自己內心出發尋找想要的內容。這個階段用戶的需求更多的從自己內心思考出發的,標誌著進入了需要驅動期。

經過了需求驅動期和需要驅動期後,基本上,這個行業就已經被大部分用戶所認知了,之後還有一小部分的使用者屬於對技術、對行業不敏感的用戶,比如老年人、四五線城市用戶,他們在這個階段才會開始接觸到創新的行業。當一個行業或者產品到達這個階段時,就說明完成了創新的任務。這個行業或者產品已經不是新產品了,需要重新組織使用者需求,會尋找更新的創新。

同樣的,在知識付費的領域,也會有這麼一輪創新的擴散。一開始用知識付費的用戶大部分是移動互聯網公司或者對技術敏感的這波人,比如最早的知乎live,要知道知乎上最早就是互聯網公司員工的集聚地。之後,因為有了融資或者商業的介入,這個行業得到了更多的宣傳的機會,就有聚集了更多的早期使用者。隨著市場的擴大,更多的用戶進入了知識付費的領域中。一開始,用戶會因為品牌、因為市場而選擇相應的產品,比如傳播很火的網易運營課、三聯中讀會員,都是類似的案例。用戶會因為品牌的推薦而選擇一些看起來需要很實用,很有需求的那些知識付費產品。這就是創新的擴散中的需求驅動期。到了使用者對市場上的產品有了一定認知以後,就會開始審視這些內容帶來的價值,從自身的需要出發來重新匹配自己需要的知識付費產品。到了需求重組期,一些滯後者就開始認識這個行業和產品。同時,要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重新組織和尋找更新的創新。

目前,知識付費應該還處於第二個階段,也就是需求驅動期的階段。用戶更多地是因為外部的推力、品牌的宣傳而進行衝動消費。所以說,知識付費其實還處於創新的擴散的初期階段。

總結起來,本人認為,知識付費和內容付費的發展歷程有著這4點驚人的相似。

對於用戶來說都是要接受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內容付費的使用者是要適應從消費紙書到消費電子書,知識付費用戶要適應從線下學習到線上學習,從系統學習到碎片學習。需要使用者逐漸養成付費的習慣。使用者來使用內容付費時,最開始都是習慣免費內容,當初掌閱iReader在上付費內容時,使用者反對聲特別大,甚至有用戶聯合抵制,而且當時網上也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盜版;再看近些年,大部分用戶不會因為要節省幾塊錢而去滿世界找很難找到的盜版內容了,這就是習慣的養成。知識付費產品也是一樣,一開始用戶會消費盜版、免費的內容,和內容付費產品趨勢一樣,使用者會因為習慣的養成、盜版成本的增加,開始習慣于付費,甚至是更高的價格。用戶會從淺層需求發展到深層需求。拿內容付費為例,用戶一開始消費的都是網文類內容,2012年的時候,掌閱iReader出版類內容的消費占比只有不到1%,但是到現在,出版類已經占到了35%。知識付費的使用者對內容的消費習慣也會有類似的發展軌跡,一開始偏重實用向、技能向,後期也會網對自己心靈有更多成長的方面去轉變。人的需求,永遠都是先物質,後精神的。知識付費的方式會繼續進化。內容付費從文字,後來發展到了動漫、影視、遊戲等。知識付費也是一樣,會從簡單的一種方式發展出更多的形式,也會從線上簡單的單一知識傳輸發展為線上線下結合的,更具互動式的形式。

知識付費與內容付費有著驚人相似的發展階段與發展歷程,有著很多共同的特點,也相信知識付費在後續會有更多值得期待的特點出現。

三. 如何做好一款知識付費產品

要做好一款知識付費產品,需要有很多條件:獨特的內容視角、優秀的主講人、大量的使用者基礎、高效的產品體驗、足夠好的運營陪伴……但是,這些都有一個前提——要尊重用戶的需求,絕對不能是覺得使用者需要就可以,要切實深入到用戶當中去,去瞭解用戶的真實需求與回饋,才可能做出好的知識付費產品。

1. 內容方向足夠大眾剛需

一款好的知識付費產品,必然要求有好的銷售資料,好的銷售資料的基礎就是要有足夠大的用戶基數。這點上,基於微信生態的千聊和荔枝微課就做的很到位,所有的內容都是基於微信生態內的使用者資料來決定的。

要通過資料、使用者、市場洞察來找到合適大眾的內容策劃點。可以通過網路資料的分析,比如百度指數、微信指數;同類知識付費市場的調研,同類產品分析;使用者訪談和使用者調研的方式,找到足夠大眾剛需的內容。

2. 內容價值有稀缺性

有了大眾剛需的內容方向後,還必須讓知識付費產品的內容有不可替代性。

比如大家都在講職場求職,你的主講人是否很特別,是行業的大V、行業達人,還是企業新秀?主講人是否有獨特的故事能夠帶動用戶的消費?市場上是否找不到同類型的內容?或者是這個知識付費產品有獨特的附加價值,比如買課送線下諮詢付費等?

總結來說,有了內容方向後,要確認內容的稀缺價值,或者是主講人的價值稀缺,或者是內容體系的稀缺,又或者是附加價值的稀缺。這些都可能是用戶埋單的理由。

3. 產品要友好且高效

一個好的知識付費產品,必須讓使用者用最低的使用成本獲得足夠好的體驗。

比如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產品形式,是音訊、視頻、圖文還是直播等;內容長度和內容週期如何選擇,是8分鐘還是15分鐘,是一年更新完畢還是一個月速成,不同的內容有不一樣的選擇方式;包括內容製作的精緻程度,都會影響使用者對於產品的體驗。

4. 運營注重陪伴與完聽

知識付費產品的運營不能只是一次性的銷售,更多的是讓使用者在內容中有所得。

目前知識付費中,一種比較常用的方式就是利用打卡、簽到等工具,提醒用戶完成學習;還有一種是建立線上的社區或者社群,讓用戶之間、用戶與主講人之間可能有持續的交流;同時除了課程以外,運營還應該關注的是知識付費產品的後向運營價值,比如線下活動,甚至是一些線下課程等這些都可以進行嘗試。

對於知識付費的用戶來說,陪伴或者是最好的動力。

知識付費產品作為使用者獲取知識的一種方式,雖然很紅火,但是目前還處於初期階段,用戶更多關注的是實用性的內容。要做好一款好的知識付費產品,需要從內容選題、價值體系、產品交互與運營方式都有所側重。未來,一定會有更加友好、高效的產品體系來承載知識付費。

我是陳輝,這是我互聯網內容型產品從業近10年,對知識付費產品一些看法。我花了整整1年的時間,將自己這麼多年運營的工作梳理和重點總結,寫在了我的新書《運營攻略:移動互聯網產品運營筆記》中,希望能夠幫更多的運營人和產品人少踩坑。

本文由 @陳輝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源於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