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維新變法失敗,日本變法大獲成功,只因兩國國情根本不同!

日本明治維新能夠成功的根本原因, 就是當時西方列強非但不忌憚日本的強大, 阻止其近代化改革, 反而竭力支持日本的變法革新, 期待日本成為一個近代化國家。 這是日本得天獨厚的地緣位置, 和極其特殊的政治體制所決定的。

十九世紀的日本, 是歐洲以外唯一的“封建”國家, 其國家組織資源是去中心化的。

這意味著, 與相繼打垮奧斯曼帝國、埃及汗國、波斯帝國、大清帝國, 令其淪為半殖民地不同, 西方歐美列強根本無法通過擊敗日本最高中樞權力, 而徹底摧毀日本國家政權的組織能力。

薩英戰爭、對馬事件都證明了, 即使列強能迫使江戶幕府簽訂一個有利於列強的條約, 但要真正從日本攫取實績利益, 仍須付出極高成本, 從而顯得性價比極差, 實在得不償失。

“薩英戰爭”後, 英國人發現, 要從日本獲得收益, 性價比最高的辦法是將日本納入其國際貿易體系。

同樣是由於日本組織資源的去中心化, 儘管幕府方面對於“對外開國”仍顯得疑慮重重, 但英國通過幫助薩摩藩近代化, 建立貿易合作關係, 而在鹿兒島獲得了貿易前哨站。 這種貿易合作關係, 反過來極大提升了薩摩藩的組織能力, 使其成為倒幕運動的真正幕後推手。

在這種背景下, 薩摩、長州兩藩的倒幕戰爭, 不再是一個傳統帝國內部的改朝換代, 而是一場初步近代化的地方聯盟取代中世紀政府的革命。 明治維新, 實際上是將薩摩、長州的近代性要素推廣到全日本, 從而使得日本完成了由下而上的整體近代化。

倒幕戰爭和明治維新成功的另一個原因, 則是日本相對孱弱的幕府政權, 無力像大清這樣的中央集權國家一樣,

有效地管控民間商貿這種有損於大一統政權的不穩定因素。

江戶時代成長起來的民間商業社會, 已經積累巨大的能量, 很多大名藩主都因欠下商人的高額債務, 實際上已經破產, 才有所謂“大阪商人一怒, 天下諸侯震驚”的俗語。

近代化的明治政府, 需要的僅僅是將這種在幕府時代已經蘊藏的巨大商業能量釋放出來。

而江戶幕府同樣因為經濟上的極度資金匱乏, 根本無力長久維持一支能強有力壓制倒幕軍的大軍。

關鍵的決定國家政權歸屬的伏見、鳥羽戰役, 幕府只能勉強拼湊出1.5萬人心不齊、各懷鬼胎的人馬, 而且一見到代表皇室的菊花紋旗幟, 竟然會因此就丟盔棄甲, 倒戈相向。

這種笑話式的戰爭過程, 在大阪兩陣後, 德川幕府的鼎盛時期, 根本不可想像。

“萬世一系”的天皇家族, 雖然長久無權是傳統, 但同時也是舉國上下一致接受的共同秩序, 粘合國民的圖騰和象徵, 可以作為國家近代化改革的“借屍還魂”的軀殼, 更以此形成近代化民族國家,

通過與列強的經貿合作, 而獲得地域性優勢地位。

而這些條件, 都是當時滿清王朝統治下的中國所遠不具備的。

除此之外, 日本當時確實出了一大批“開眼看世界”的人傑英才。 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阪本龍馬、高杉晉作、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勝海舟、大村益次郎等人, 幾乎是日本民族數千年菁華的一次總體性爆發, 空前而亦絕後。

和這些人的見識眼光、權謀手腕相比,被現代遊戲公司美化神化的那些“日本戰國名將”,固然只是一群縣長鄉長級別的土豪。

即使是二戰時期一度打下七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稱霸西太平洋的那些首相大臣將領,也只是一幫無腦誤國、不知進退的貪婪白癡。

也正是明治群英的群策合力,讓幾個默默無聞數千年的小島,躍入世界強國之林,連賭國運,擊敗大清帝國和沙皇俄國兩個衰朽的龐然大物,躋身列強俱樂部的末班車。

只是好運終有盡頭,他們的成功也讓野心勃勃的後輩意欲效仿,多行不義終自斃,從此淪為任由美國操縱宰割的半殖民地至今。

(【最後的浪人】 原創撰文 | 授權【狐狸晨曦】整理發佈)

和這些人的見識眼光、權謀手腕相比,被現代遊戲公司美化神化的那些“日本戰國名將”,固然只是一群縣長鄉長級別的土豪。

即使是二戰時期一度打下七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稱霸西太平洋的那些首相大臣將領,也只是一幫無腦誤國、不知進退的貪婪白癡。

也正是明治群英的群策合力,讓幾個默默無聞數千年的小島,躍入世界強國之林,連賭國運,擊敗大清帝國和沙皇俄國兩個衰朽的龐然大物,躋身列強俱樂部的末班車。

只是好運終有盡頭,他們的成功也讓野心勃勃的後輩意欲效仿,多行不義終自斃,從此淪為任由美國操縱宰割的半殖民地至今。

(【最後的浪人】 原創撰文 | 授權【狐狸晨曦】整理發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