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由檢,為什麼不放過魏忠賢?這裡告訴你答案

朱由檢繼位之時, 只有16歲, 面對千瘡百孔的大明, 以及那位與他只差了100歲的九千九百歲魏忠賢, 其做出了錯誤的政治判斷。

由於魏忠賢性格殘忍陰毒, 執掌朝政後, 排除異己, 甚至假傳聖旨, 謀害皇嗣, 將內操軍增加至一萬人, 自己穿甲出入宮禁, 權勢滔天, 見到魏忠賢如此作為, 年輕的崇禎從心底是害怕的, 他怕魏忠賢學曹吉祥, 試圖取而代之。

然而魏忠賢的確貪戀榮華, 但並沒有曹公公那樣遠大的報復, 如果他想謀害崇禎, 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宮裡大大小小的事皆被其掌控, 神不知鬼不覺幹掉崇禎並非什麼難事, 而以他的權勢, 別人沒有真憑實據, 誰又敢進行指責的?

崇禎安然無恙, 說明魏忠賢不想威脅王權, 在一定程度上, 魏忠賢與崇禎之間是互相依存的, 只是崇禎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由於明朝制度, 文官集團的力量比較強大, 如果是朱元璋以及朱棣這樣的帝王在位, 是完全可以壓制的, 然而只要皇帝能力不足, 就會出現文官集團壓制皇帝的事情, 很不幸, 明朝朱棣以後的數代帝王能力完全不能與朱棣朱元璋相比, 甚至天才的朱厚熜都不行。

於是皇帝需要分擔壓力,

那麼閹黨誕生了, 皇帝需要閹党來對抗文官集團, 而閹党也需要皇帝當靠山, 皇帝如果失去了權威, 那麼閹黨肯定遭殃, 比如明武宗朱厚照剛剛繼位不久, 吏部尚書焦芳等文官集團, 就快開始脅迫朱厚照懲治八虎, 雖然八虎咎由自取, 但這種脅迫的形式說明文官集團並不把皇帝當回事。

這正如嘉靖帝朱厚熜繼位, 文官集團起初甚至不許讓朱厚熜的親生父親進太廟, 在名分上要以明孝宗為皇考, 親生父親興獻王改稱“皇叔考興獻大王”, 祭祀之時對自己的親生父母要自稱“侄皇帝”, 不但如此, 文管集團宣佈, 反對者都是奸邪, 當斬, 這就是明朝著名的“大禮儀事件”, 就算一個平常人, 這都是極大的侮辱, 何況皇帝。

文官集團把持朝政威脅到了皇權, 皇帝就需要反擊, 其中的一項手段就是扶持閹黨, 在天啟年間, 閹黨最具影響力的就是魏忠賢, 只有他能對抗東林黨, 崇禎殺了魏忠賢, 在一定程度上等於對自己權力的削弱。

其實魏忠賢是要殺的, 只是崇禎選擇的時間不對, 當時大明已經搖搖欲墜了, 需要的是內部的穩定, 而魏忠賢的死恰恰打破了文官集團與閹党的平衡, 失去壓制的東林黨人, 站在了地主階級的一方, 對下層人民影響十分巨大, 甚至連賑災的錢糧都敢於攔阻, 魏忠賢那麼權勢滔天, 他都沒不敢做, 而且閹黨對於下層民眾的影響其實並不是很深。

總之,崇禎因為判斷上的失誤,殺了該殺卻不能殺的魏忠賢,大明出現權利失衡,以他自己的能力又無法駕馭群臣,致使大明無力應付內憂外患的局面,想必後來對於誅殺魏忠賢,崇禎一定是後悔的。

而且閹黨對於下層民眾的影響其實並不是很深。

總之,崇禎因為判斷上的失誤,殺了該殺卻不能殺的魏忠賢,大明出現權利失衡,以他自己的能力又無法駕馭群臣,致使大明無力應付內憂外患的局面,想必後來對於誅殺魏忠賢,崇禎一定是後悔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