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怕老婆怕得要命 卻敢怒斥西廠特務:我要彈劾你們

明朝成化時期, 有一個官員叫陳音。 陳音的官職並不高, 僅是一名翰林侍講。 不過, 他在朝廷裡的名氣卻很大。 大夥兒提到官員裡面誰最怕老婆, 常用詞就是“陳也罷”。

“陳也罷”就是陳音, 陳音就是“陳也罷”。

這裡自然有典故。

一次, 有朋友到陳音家中做客, 恰好陳音與妻子鬧了彆扭。 陳音讓妻子倒茶, 妻子沒好氣地回答:“未煮。 ”陳音只好說:“也罷。 ”又讓妻子準備水果, 妻子依然冷冰冰地回答:“未買。 ”如此當著外人面給丈夫難堪, 陳音也沒說啥, 還是樂呵呵地說:“也罷。 ”

一旁的客人聽了夫妻對話, 捧腹大笑。 於是, 怕老婆的“陳也罷”名號就不脛而走。

陳音生性坦蕩, 不拘泥於人情世故。

他進入翰林院後, 有同事約定日期請他吃飯。 這天到了, 陳音赴約時卻忘了請客的同事是誰, 便騎著馬到處遊蕩。 適逢一名給事中大擺宴席。 陳音一想, 肯定就是這家了。 便大大方方地入席。

沒想到, 請陳音吃飯的同事左等右等, 均不見他到場, 很焦急, 派人再次到他家中相請。 陳音妻子一臉淡然, 說:“此必胡撞, 不知投誰家矣。 汝認所乘馬可覓也。 ”使者果然跟著馬的痕跡找到陳音。 陳音早就酒足飯飽, 得知真相的他一臉懊喪地說:“我誤!我誤!”

還是說個吃飯的事兒。

陳音公務繁忙, 隔三差五就會整理翻檢書信, 擔心有遺漏書信, 錯過大事。 可不, 這天陳音就發現一封朋友的帖子, 上面寫道, 某月某日請他赴宴喝酒。 陳音喜滋滋地想:幸好重新整理了一回書信……

到了約定的日子, 陳音穿戴整齊, 前往朋友家裡。 朋友請他喝茶、談天。 聊了很久, 都已經上了幾次茶, 陳音還沒有要走的意思。 朋友深知陳音的個性, 索性打開天窗說亮話, 直接問他來幹嗎?

陳音回答得乾淨俐落:“赴君飲耳。 ”

朋友很吃驚, 心裡想:我什麼時候請你喝酒了?又不便詰問他。 畢竟, 大家都是高素質的公務員嘛。 只好吩咐下去, 準備酒菜, 請這位不速之客喝了一台酒。

宴席散了, 陳音告辭離去, 朋友恍然大悟,

原來是去年的今日曾經邀請陳音喝酒。 陳音搞錯了年份, 結果多混了一頓酒。

如前所述, 陳音是一名怕老婆怕得要命、為人處世又很隨和的人。 可到了關鍵時刻, 陳音是敢於挺身而出的。

1477年(成化十三年), 臭名昭著的西廠成立了。 西廠以特務汪直為提督,

直接聽命于皇帝, 不受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的節制, 權力很大。 他們主要打擊朝廷內外的官員, 動輒嚴刑拷打, 讓朝廷官員無不膽戰心驚、畏懼如虎, 見了他們一幫人就躲得遠遠的, “公卿皆避道”。 一段時間, 西廠的氣焰, 甚至超過了老前輩東廠, “權焰出東廠上”。

一次, 汪直黨羽韋瑛在半夜時候闖進兵部主事楊仕偉家, 將他們全家拉到院子裡進行嚴刑拷打。 面對如此惡劣的行徑, 那些平日裡很威風的朝廷官員不見了蹤影, 避之不及, 唯恐惹禍上身。 這時候, 只有區區一個翰林侍講陳音敢於站出來仗義執言。

只見陳音爬上楊仕偉家院牆, 騎在牆頭上, 對西廠特務怒斥道:“汝何人?擅辱朝官, 敢不畏國法!”

韋瑛從來沒見有人敢管閒事,喝問:“汝何人?敢不畏西廠!”

陳音又懟回去:“汝欲知我乎?我,翰林侍講陳音也!懼汝輩破壞國法,禍福非我所懼!”他揚言要在朝廷上彈劾他們!

陳音的大義凜然,讓這幫為所欲為的西廠特務氣焰收斂了不少,趕緊從楊仕偉家撤了出去。

第二天,朝廷官員都在爭相稱頌陳音的義舉,稱道:“仁者必有勇!”

在權貴面前,陳音很有幾分風骨。

1474年,司禮監太監黃賜母親死了。當時,黃賜在朝廷裡隻手遮天,他母親死後,朝廷裡各省、寺、監、院要員都紛紛前去弔祭。唯獨翰林院未去一人。

一天,翰林侍講徐瓊在翰林院中說:“時勢既然如此,翰苑獨得不往乎?”對於徐瓊的建議,大家有的贊成,有的反對,莫衷一是。這時候陳音憤然說道:“堂堂翰林,相率而拜中人之門,天下其謂何?斯文其謂何?吾素無相識,不往!”

陳音說到激動處,聲淚俱下。大家聽了無不動容;徐瓊也感到羞愧難當。於是,翰林院成了唯一沒有弔祭黃賜母親的部門。

【參考資料:《堯山堂外紀》《陳音行狀》《興化府志》等】

韋瑛從來沒見有人敢管閒事,喝問:“汝何人?敢不畏西廠!”

陳音又懟回去:“汝欲知我乎?我,翰林侍講陳音也!懼汝輩破壞國法,禍福非我所懼!”他揚言要在朝廷上彈劾他們!

陳音的大義凜然,讓這幫為所欲為的西廠特務氣焰收斂了不少,趕緊從楊仕偉家撤了出去。

第二天,朝廷官員都在爭相稱頌陳音的義舉,稱道:“仁者必有勇!”

在權貴面前,陳音很有幾分風骨。

1474年,司禮監太監黃賜母親死了。當時,黃賜在朝廷裡隻手遮天,他母親死後,朝廷裡各省、寺、監、院要員都紛紛前去弔祭。唯獨翰林院未去一人。

一天,翰林侍講徐瓊在翰林院中說:“時勢既然如此,翰苑獨得不往乎?”對於徐瓊的建議,大家有的贊成,有的反對,莫衷一是。這時候陳音憤然說道:“堂堂翰林,相率而拜中人之門,天下其謂何?斯文其謂何?吾素無相識,不往!”

陳音說到激動處,聲淚俱下。大家聽了無不動容;徐瓊也感到羞愧難當。於是,翰林院成了唯一沒有弔祭黃賜母親的部門。

【參考資料:《堯山堂外紀》《陳音行狀》《興化府志》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