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邵東縣:“小五金”闖蕩大世界

在大眾的印象中, 農民只是製造業工廠裡流水線上的工人, 可隨著第二屆國際五金機電博覽會4月6日在湖南省邵東縣開幕, 這樣的印象可能被顛覆。 在湖南省邵東縣仙槎橋鎮元塘村等鄉村, 農民主體研發、生產、銷售家用“小五金”產品, 成功進入到歐美及東南亞市場。 邵東縣升級“小五金”為主的鄉村製造業, 促使規模發展小五金產業的鄉村戶均年收入近百萬元。

“戶戶叮噹響, 家家爐火旺。 ”邵東享有“中國五金之鄉”“全國三刀之鄉”的美譽。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 邵東縣生產“小五金”工具的人非常多, 人們一般以村為組織,

進行作坊式生產。 在仙槎橋鄉周邊形成10個專業村, 每個村各有側重, 並達到一定規模, 專門生產一類或幾類“小五金”產品。 到現在, 邵東全縣“小五金”產業從小到大, 蓬勃發展。 目前, 全縣五金行業從業人員達5萬餘人, 其中一線工人90%以上為農民, 企業主當中有七成是農民身份。

經歷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繁榮後, 邵東農村家庭式生產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競爭。 一把起子、一把錘子、一隻扳手, 就能催生上千家同類企業的低成本優勢幾乎被用到極致, 陷入了“低、小、散”的發展狀態, 不得不靠代加工來賺取微薄收益。

“必須實施品質興縣, 鄉村製造才有出路。 ”邵東縣委、縣政府強力推進傳統五金產業的轉型升級。 在政府的引導下,

以農民為主體的“小五金”從業人員加快自主研發與生產。 仙槎橋鎮馬路村甯遠文從改善生產條件、注重品質、培育品牌等方面發力, 其研發生產的品牌被評為湖南省著名商標, 年產值突破3000萬元, 成為當地著名的五金規模企業, 產品暢銷國內外。 2017年, 邵東在全省縣級層面率先組建了智慧製造研究院, 並建立博士工作站, 用3D列印技術設計與製造扳手、錘子、鉗子、打火機等, 利用工業機器人生產加工五金工具, 帶動農民走上科技製造之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