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村民挖出一石人,背面刻著: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字字應驗

我國歷史上以“宋”為名號的政權著實不少, 除了廣為人知的趙氏宋朝外, 還有四個同名政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元末時期的“大宋”。

元朝末期, 蒙元統治殘暴無道, 使中華大地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黃河爆發水災, 無數人民失去家園, 災民遍佈各地。 之後, 元朝徵調民夫修築堤壩, 大量民夫被抽調往黃河地區治水。 此時, 韓山童敏銳的察覺到了顛覆元朝的機會, 作為明教教主的他鼓動教徒在全國各地散佈謠言, 揭竿而起等待民眾響應。

在韓山童散播的謠言中, 明確提出了將會在黃河出土一尊帶領民眾造反的石人, 背刻“石人一隻眼, 挑動黃河天下反”。 之後, 黃河區域治水的民夫果然挖出了這尊石人。 當然, 歷史上的造反者總會捏造出一些“天象”來蠱惑人心, 梁山天書如此, 韓山童石人更是如此。

韓山童成年後一邊務農, 一邊傳播白蓮教, 宣傳“彌勒降生”、“明王出世”,

主張推翻元朝統治, 並結識了安徽阜陽人劉福通。 在“天命”的指引下, 韓山童迅速拉來三千余百姓, 在穎州地區建立政權。 為了讓自己的統治更加合情合理, 韓山童還打出了自己是宋朝皇族後人的旗號, 與陳勝起義期間說自己是公子扶蘇後人如出一轍, 最終, 使自己的起義軍變成了“有名之師”。

在這種漏洞百出的謊言中, 大宋莫名其妙的“死灰復燃”了。

然而, 韓山童的屬下的口風有些松, 造反的消息被迅速傳開, 韓山童本人也被元朝官府逮捕, 沒過多久元朝政府就以謀反之罪斬殺了韓山童。 韓林兒隨母逃往武安, 劉福通等攻克潁州(今安徽阜陽)。 十五年春, “大宋”將領劉福通尊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為王——稱小明王, 繼續韓山童未完成的起義事業。

由於蒙元統治早就在中原大地上埋下隱患, 無數漢人早就不滿異族的暴政, 當他們聽說韓林兒要以光復大宋為名起兵, 所以, 這些人紛紛加入了起義事業。

因為, 韓林兒麾下的士兵紛紛用紅布纏頭, 所以, 起義軍也被人叫做“紅巾軍”。 蒙元勢力在多年的安逸統治中早已變得腐朽不堪, 隨著紅巾軍造反的威勢越來越盛, 元軍節節敗退, 甚至, 失去了前朝故都開封。 紅巾將領劉福通隨即聚集義軍十萬, 從三路方向圍剿蒙元勢力。

雖說, 紅巾軍曾以宗教的名義聚集教眾起事, 但是, 在起義軍連戰連捷之下逐漸剝離了宗教的外衣, 脫胎換骨成為一支正牌的“民族起義軍”。

三路大軍高歌猛進, 沿途不斷有漢人揭竿而起回應紅巾軍。

蒙元政權雖已走向末路,但作為一匹瘦死的駱駝,朝中仍有幾名猛將。李思齊和察罕帖木兒就是元朝末期鮮有的虎將,這兩位將軍帶領的元朝士兵如跗骨之蛆一般死纏著三路紅巾軍。李思齊的部隊始終集結在山西地區,而察罕帖木兒部隊則游走于山西、河南等地。

西路的紅巾軍首當其衝,遭受到這兩名元朝猛將的兇猛打擊,在激烈的圍剿中被殺得丟盔卸甲,在邊區垂死掙扎了數年後退往四川。中路紅巾軍則始終與帖木兒的部隊膠著在一起,難分高下。後期紅巾軍統帥劉福通命令殘餘的兩路紅巾軍集結,合力進攻元大都,意圖直擊元朝中樞。

可惜,兩路紅巾軍的行進速度不同,東路軍由於過早進軍大都而被擊潰,失去助力的中路軍只能選擇撤退。

眼見三路北伐逐漸走向失利,中路紅巾軍鋌而走險,轉而攻向遼東地區,希望能夠從側方給予元朝最大的打擊。沒想到這個舉動直接給起義軍的勢力帶上巔峰,紅巾軍一路攻入大漠以南,將上都地區焚燒殆盡。可以說蒙元勢力在大漠上最重要的都城就是上都,此番戰果讓紅巾軍收穫頗豐。

蒙古人還在瞠目結舌的時候,中路紅巾軍已經以迅雷之勢拿下遼東,並且,在此地安營紮寨,將遼東地區牢牢的掌控在手中。此後,紅巾軍再次出人意料的攻打蒙元的盟友——高麗,擊破了數個高麗城池,使高麗人不得不三次遷都,整個朝鮮戰場都陷入戰亂之中。

最終,許多高麗的貴族為了能夠活命,只能將自己家中的女眷貢獻給紅巾軍。戰無不勝的紅巾軍最終沉淪在高麗美女的懷抱中,並未將殘餘的高麗勢力趕盡殺絕,這也給了高麗休養生息反攻的機會。紅巾軍最終敗在了高麗人的陰謀突襲下,幾十萬起義軍損失大半,無奈之下只能撤回遼東另作打算。

之後,蒙元勢力對苟延殘喘的紅巾軍窮追猛打,遼東部的蒙古騎兵連續擊潰紅巾軍,使“大宋”名存實亡。雖說,此“大宋”充滿了假冒偽劣的氣質,但是,他們卻勇氣可嘉。在困苦的環境下給了蒙元最為慘痛的打擊,將蒙元勢力推向深淵。

當然,此舉也給後來借著韓林兒名號起兵的朱元璋可乘之機,徹底趕走了這群霸佔中原的蒙古人。

當時韓林兒雖有帝名,但實權為劉福通掌握,外出將領大多不受約束,政權建設很差。二十三年二月,安豐受張士誠部將呂珍圍攻,韓林兒被名義上尚屬大宋政權的朱元璋救出,安置滁州,從此,受朱元璋挾制。二十六年,朱元璋遣廖永忠接韓林兒至應天,途經瓜步,韓林兒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另說為朱元璋謀殺),宋亡。

參考資料:

『《元史·順帝本紀》、《明史》』

蒙元政權雖已走向末路,但作為一匹瘦死的駱駝,朝中仍有幾名猛將。李思齊和察罕帖木兒就是元朝末期鮮有的虎將,這兩位將軍帶領的元朝士兵如跗骨之蛆一般死纏著三路紅巾軍。李思齊的部隊始終集結在山西地區,而察罕帖木兒部隊則游走于山西、河南等地。

西路的紅巾軍首當其衝,遭受到這兩名元朝猛將的兇猛打擊,在激烈的圍剿中被殺得丟盔卸甲,在邊區垂死掙扎了數年後退往四川。中路紅巾軍則始終與帖木兒的部隊膠著在一起,難分高下。後期紅巾軍統帥劉福通命令殘餘的兩路紅巾軍集結,合力進攻元大都,意圖直擊元朝中樞。

可惜,兩路紅巾軍的行進速度不同,東路軍由於過早進軍大都而被擊潰,失去助力的中路軍只能選擇撤退。

眼見三路北伐逐漸走向失利,中路紅巾軍鋌而走險,轉而攻向遼東地區,希望能夠從側方給予元朝最大的打擊。沒想到這個舉動直接給起義軍的勢力帶上巔峰,紅巾軍一路攻入大漠以南,將上都地區焚燒殆盡。可以說蒙元勢力在大漠上最重要的都城就是上都,此番戰果讓紅巾軍收穫頗豐。

蒙古人還在瞠目結舌的時候,中路紅巾軍已經以迅雷之勢拿下遼東,並且,在此地安營紮寨,將遼東地區牢牢的掌控在手中。此後,紅巾軍再次出人意料的攻打蒙元的盟友——高麗,擊破了數個高麗城池,使高麗人不得不三次遷都,整個朝鮮戰場都陷入戰亂之中。

最終,許多高麗的貴族為了能夠活命,只能將自己家中的女眷貢獻給紅巾軍。戰無不勝的紅巾軍最終沉淪在高麗美女的懷抱中,並未將殘餘的高麗勢力趕盡殺絕,這也給了高麗休養生息反攻的機會。紅巾軍最終敗在了高麗人的陰謀突襲下,幾十萬起義軍損失大半,無奈之下只能撤回遼東另作打算。

之後,蒙元勢力對苟延殘喘的紅巾軍窮追猛打,遼東部的蒙古騎兵連續擊潰紅巾軍,使“大宋”名存實亡。雖說,此“大宋”充滿了假冒偽劣的氣質,但是,他們卻勇氣可嘉。在困苦的環境下給了蒙元最為慘痛的打擊,將蒙元勢力推向深淵。

當然,此舉也給後來借著韓林兒名號起兵的朱元璋可乘之機,徹底趕走了這群霸佔中原的蒙古人。

當時韓林兒雖有帝名,但實權為劉福通掌握,外出將領大多不受約束,政權建設很差。二十三年二月,安豐受張士誠部將呂珍圍攻,韓林兒被名義上尚屬大宋政權的朱元璋救出,安置滁州,從此,受朱元璋挾制。二十六年,朱元璋遣廖永忠接韓林兒至應天,途經瓜步,韓林兒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另說為朱元璋謀殺),宋亡。

參考資料:

『《元史·順帝本紀》、《明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