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鄧海建:“蝸牛獎”,作風建設上的“快馬一鞭”

作者:鄧海建

4月11日, 淄博周村區召開“蝸牛獎”認定會議, 評出了省內首例“蝸牛獎”。 周村區工商局、絲綢路街道人口和計劃生育辦公室、青年路街道二十裡鋪村等單位因存在一定問題, 最終上述3家單位成為周村區首批“蝸牛獎”獲得者。 (4月12日 齊魯網)

獎勤罰懶, 自古而然。 中國有句老話, “知恥而後勇。 ”負激勵的效用, 不僅在於喚醒道德層面的恥感, 更在於以對等權責的關係, 促進當事人勤以追趕。 從公共治理現代化來說, 多維度對不作為、慢作為加以鞭策或鞭撻, 亦是提升公共管理績效的題中之意。 從這個意義上說,

“蝸牛獎”雖有戲謔調侃之意, 更有激勵問責之心。

“蝸牛獎”當然不是逗你玩。 從程式正義上說, 相關部門給出了《“蝸牛獎”問題線索調查情況》。 此後, 又依據《認定辦法》和客觀事實進行評議, 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評選, 結果還將以通報的形式在全區範圍內進行公示。 從目的正義上看, 這是地方部門為推進重點工作, 倒逼機關幹部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一項重要舉措。 有利於喚醒落實不力、服務不周、企業和群眾意見大、評議差的單位和個人的履職自覺。

嚴格來說, “蝸牛獎”並非周村的創意。 2016年1月7日, 江蘇泰州市將設立“蝸牛獎”的消息一度炸開了鍋。 泰州懶政怠政不作為者有望獲得這一特殊獎項,

專治官員不作為。 再往前, 亦有媒體報導稱, 浙江溫州有條6公里的路修了4年都沒修好, 市民代表給主事官員送“禮”, 送的就是讓官員尷尬的蝸牛玩偶。 在行政管理和服務的版圖上, 有的是動如脫兔, 有的則慢似蝸牛, 一快一慢之間, 落差就累積下來。 地方經濟社會的層級之差, 說起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但追根溯源下去, 不就是“蝸牛作為”與“蝸牛思維”的積重難返嗎?

就像影視圈有奧斯卡就有金酸梅一樣, 完善懲戒機制、加大監督力度, 對於權力生態而言, 也是積極的增量。 整治“庸、懶、散”, 就是在激勵“勤、快、廉”。 新時代呼嘯而至, 新經濟磅礴而來, 今春開工第一天, 省委書記劉家義就語重心長地提醒, “我們已經沒有退路,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才是唯一出路, 爬過這座山、邁過這道坎, 就是一片坦途。 任何等待觀望, 畏首畏尾, 被動應付, 行動緩慢, 都是不負責任的, 將走進死胡同!”等不得、望不得、慢不得, “蝸牛”般的作為更是要不得。

“積土而為山, 積水而為海。 ”把“蝸牛獎”納入公共治理的體制機制之內, 轉作風、提效能, 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蝸牛, 就像歌裡唱的, 也會迎來“屬於我的天”。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齊魯網立場, 僅供參考。 】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 歡迎投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