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煜生前的最後一首詞,寫盡了人生的悲歡愁苦!

李煜, 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 是當時最有成就的詞人, 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 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篇章, 被世人尊稱為“千古詞帝”。 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 便是其亡國後所寫的那篇《虞美人》, 讓人惋惜的是因為這首詞, 觸怒了宋朝皇帝趙光義, 最終慘被毒死。 這首著名的《虞美人》也成了李煜生前的最後一首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對於常人來說, “春花秋月”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也是最易勾起人們美好聯想的事物, 但對於李煜來說, 作為一個時刻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 這些年年歲歲重複的美好事物只會讓他倍添煩惱。 因此發出了對人生的慨歎:自然界中的春天去了又來, 可人生的春天為什麼一去就不復返了呢?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這裡的“小樓”指的是李煜在被囚之地苟且偷生的小樓, 緊承上句, 小樓又一次迎來春天, 可面對這次的春風吹拂, 皎皎明月, 詞人觸景生情, 想到了早已被滅亡的南唐江山社稷。 一個“又”字點明了詞人降宋之後又苟活了一年。

詞的前四句, 表達了李煜觸景生情, 勾起了對往昔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思, 詞人心中念念不忘從故國吹來的東風,

其中多少無奈、悽楚之情, 常人難以理解。 可詞人還得苟延殘喘, 歷盡苦痛折磨, 雖然詞人一再強調“不堪回首”, 但終究還是回首了, 自然而然引出下片內容。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在李煜的回首中, 故國的江山和昔日的宮殿應該都還在吧,

只是所懷念的人早已衰老。 “朱顏改”也有著物是人非, 江山易主的意思在裡面。 “只是”二個字透露出了詞人無限的悵恨之感, 讀到這裡, 也難免會出現惋惜之感。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最後兩句詞人的滿腔愁緒再也無法控制, 化成了這兩句千古名句,

並且以水喻愁, 令人叫絕。 李煜把愁緒化作“一江春水”, 可以說是既形象又具體, 詞人愁緒之多如春水漲溢恣肆, 又如春水不舍晝夜, 無盡東流。 每一次讀到這裡, 都會有一種被無盡的哀思所淹沒之感, 可見詞人結句感染力之強。

綜觀李煜的這首詞, 通篇表現了一個亡國國君的故國之戀,念東風從故國吹來,念春水向故國流去,或許在趙光義看來,李煜有著“東歸故國”之意,才會被下令毒死。而真正的真相肯定早已被歷史所掩埋,我們唯一能夠清晰瞭解的便是李煜的這首詞,是以生命抒寫的一首千古篇章。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通篇表現了一個亡國國君的故國之戀,念東風從故國吹來,念春水向故國流去,或許在趙光義看來,李煜有著“東歸故國”之意,才會被下令毒死。而真正的真相肯定早已被歷史所掩埋,我們唯一能夠清晰瞭解的便是李煜的這首詞,是以生命抒寫的一首千古篇章。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