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老布希夫人走了:卻留下影響億萬家庭的箴言

前言:

似乎才剛聽到芭芭拉·布希,

不再接受任何治療,

剛剛回到家裡,

準備與家人渡過她人生最後一段路,

然後,

她, 美國總統老布希的妻子,

于4月17日過世。

這是美國人都不會再忘記的日子,

因為這一天恰巧也是

2018年的美國報稅截止日。

芭芭拉·布希的特質,

是一位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的美國第一夫人的特質,

無法模仿、

難以超越。

為什麼無法再出現第二個芭芭拉?

為什麼低調的她卻被民眾如此愛戴?

為什麼沒有高學歷的她,

卻能影響億萬家庭?

老布希夫人走了: 卻留下影響億萬家庭的箴言

文: 陳屹視線

1

芭芭拉從哪裡走來

芭芭拉·皮爾斯·布希(Barbara Pierce Bush)出生於1925年6月8日, 美國紐約州皇后區紐約長老會皇后醫院, 逝世於2018年4月17日, 享年92歲。

1989年1月20日至1993年1月20日期間,

她的丈夫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為美國第41任總統, 所以她成為美國第一夫人。

同時, 她又是美國第43任總統小布希和前佛羅里達州州長傑布·布希的母親。 既是美國第一夫人, 同時還是總統母親的, 美國歷史上只有兩位, 她是其中一位, 另一位是阿比蓋爾·亞當斯。

1945年1月6日, 芭芭拉和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結婚, 芭芭拉一共生有6位兒女。

老布希夫婦在今年1月份剛剛慶祝了結婚73周年紀念日, 成為歷史上結婚最長久的美國總統夫妻。

芭芭拉的父親是一雜誌出版商的總裁, 1949年母親在芭芭拉結婚不久喪生於一場車禍。

芭芭拉自己是在1941年康州的一場舞會上, 一見鍾情的愛上了未來的丈夫喬治·布希, 隨後, 兩人開始了頻繁的書信交流, 後來布希入伍成為一名海軍, 並推遲了耶魯大學的入學時間, 沒有見面的一年裡, 他們彼此一直保持著書信來往, 並一起談論著人生規劃。

1945年, 芭芭拉嫁給了自己親吻過的第一個男人, 也就是老布希, 有情人終成眷屬。

第二年1946年, 他們第一個兒子誕生, 也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小布希。

與老布希的婚姻中,布希一直忙於他自己的政治生涯, 所以,芭芭拉承擔了所有家務,特別是在自己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份量。

提到兒女教育, 芭芭拉特別強調父母在孩子成長中伴陪的力量,其中最強調的是,培養孩子在他們12歲之前的閱讀習慣。

為此,特別寫書,講到讀書的重要性。 其中,芭芭拉歸納出四種年齡段孩子選書的原則:

(1)3歲以下的嬰幼兒

喜歡連環畫及有關他們熟悉事物的故事書,形狀和色彩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2)3~6歲學齡前兒童

喜歡動畫圖書、幻想故事,有關日常生活和動物的兒童或寓言,易於兒童記憶。

(3)6~9歲的孩子

喜歡讀他們愛好和感興趣的書,當孩子開始能自己讀書以後,就選一些較深的書念給他們聽。

(4)10~12歲的兒童

喜歡幽默小品、民間傳說、長詩以及比較錯綜複雜的故事和偵探故事。

芭芭拉每天都有一段時間,留給自己與孩子們的讀書時光,哪怕15分鐘也好, 也許這些習慣,來自于她自己父親的潛移默化。

父母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全家人都會受益一生。

2

活得明白,活出自我

芭芭拉與以往年輕貌美的總統夫人形象不同,與她的前任和繼任夫人,更是極大的反差。

(左一芭芭拉、左二希拉蕊,右邊紅衣為南茜)

前任南茜·雷根第一夫人,不再年輕,而因為好萊塢演藝生涯,讓她在穿著上非常考究,同時,也常常在媒體中被嘲諷為虛假。

而繼任的第一夫人希拉蕊·羅德姆·克林頓,不僅年輕貌美,更是才華橫溢,簡直自己就可以獨當一面,可以說,她當時也可謂為丈夫打下一半的美國總統江山位置。 而希拉蕊在大眾眼裡,就是女中豪傑,甚至有些咄咄逼人。

芭芭拉,雖然比布希年齡不相上下,但是,看上去年長許多。

當時美國喜劇演員週末表演的欄目裡,沒有少拿芭芭拉尋開心。 記得有一期節目, 芭芭拉和丈夫一起出現在採訪面試中(演員扮演),採訪者問布希(演員扮演):“總統大人你好,採訪你和夫人,你為何要把媽媽帶來?”

而芭芭拉,從來不拿這些當回事。 她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祖母的形象,養大了6個兒女,為自己作為妻子、媽媽、祖母而自豪。

一個重要儀式上, 芭芭拉脖子上的珍珠項鍊,被多事的媒體大照片曝光, 說,這是假的哦! 怎麼能帶假的呢?

芭芭拉自嘲的說, 是假的啊,我帶著這串珍珠項鍊,就是為了把自己脖子上的皺紋遮擋、遮擋。

哇,這是什麼樣的底氣才能如此淡定!

是的,芭芭拉就是這樣戴上假珍珠項鍊、吃著大眾的墨西哥卷餅外賣、穿著家中的便衣遛狗,以自己滿頭白髮示人,其實這個自然、樸實、真情的老祖母形象,竟然愈來愈深入人心,拋去她外在的“老”相,就是她內在無法抗拒的魅力!

曾有調查,芭芭拉在美國人心目中受喜愛的程度高達90%以上,只有3%的人不喜歡她,如此被大眾愛戴的公眾形象,與她的樸實無華,息息相關。

他的丈夫之所以大選勝利,其實跟夫人芭芭拉喜歡政治有關,她熱情外向,喜歡跟民眾嘮家常,而且記性還好,雖然她對媒體有時不友好、甚至不真實的誹謗保持克制,但是,到了他們對自己兒子的攻擊時,很少發言的她,也要出來說幾句的。

她在雷根時代,還做了8年的副總統夫人的位置,她從小熱愛讀書, 而且本文前面也講,她給孩子早期閱讀提出了4點警示。

所以,1989年,她成立了掃盲基金會,旨在提高年輕人對閱讀和寫作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她也因其在愛滋病意識和癌症研究方面的工作而獲獎。

3

與中國的淵源

1975年美國總統福特攜第一夫人訪華,而芭芭拉就身在歡迎總統夫婦的駐京美國官員佇列中。

1974年芭芭拉和丈夫被派遣到中國,擔任為期一年的美國駐北京聯絡處主任。那時,北京的生活環境與今天非同日而語, 他們居住在離辦公室不遠的公寓裡,芭芭拉每天都堅持學習中文。

夫婦倆買了“永久牌”自行車,閑著就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去全聚德吃烤鴨,遊天安門廣場,遛老北京胡同…… 中國逗留的那一年,他們夫婦去了中國許多城市,近距離地與70年代中國民眾在一起。

許多年來,這段中國的逗留,讓芭芭拉難忘,她回憶說:“假如問我和布希婚姻生活中最愉快的時光,那就是派駐北京的那些日子了……那時我們經常遊覽北京各處名勝,真是快活極了。”

1989年2月,在丈夫當選美國總統後,芭芭拉隨丈夫重訪中國,當她舊地重遊,看到增加的汽車數量、人們服裝色彩的增加、每個城市蒸蒸日上的開發時,昨天和今天交織一起的回憶,給了她超出美國其他政客,對中國大眾深層的認知和展望。

4

為何她能影響億萬家庭

芭芭拉和丈夫在今年1月裡,還慶祝了他們第73年的結婚紀念日,他們是有史以來結婚時間最長的美國總統夫婦。

-芭芭拉祖上與美國第14任總統佛蘭克林-皮爾斯有血親關係。

-自己是美國總統的夫人、美國總統和美國州長的媽媽。

-1994年芭芭拉在《芭芭拉·布希回憶錄》中,承認自己在1976年時曾受抑鬱症困擾。

- 1989年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討論過自己的抑鬱症,“我也不太確定是怎麼回事,就是有點被羞辱的感覺。”

-2004年芭芭拉出版了另一本回憶錄《反思——白宮之後的生活》。

一生致力於慈善事業:

-紐黑文,曾為聯合黑人學院基金會 (United Negro College Fund) 募捐。

-在米德蘭開設了一家慈善二手物品商店。

-在休斯頓、華盛頓和紐約的療養院作過志願者

-兒子尼爾的閱讀障礙症使她對掃盲產生了興趣。所以,副總統夫人的八年裡,參加了500多場與掃盲有關的活動。

-第一夫人期間,創立了“芭芭拉·布希家庭掃盲基金會”(Barbara Bush Foundation for Family Literacy)。

-作品《C·弗萊德的故事——一隻狗的生活》(C. Fred’s Story: A Dog’s Life,1984),續集《米莉的書——對芭芭拉·布希的口述》(Millie’s Book: As Dictated to Barbara Bush,1990)。 兩本作品的獲利均捐助在掃盲事業中。

-布希夫人希望她在這些事業上的貢獻是她留下遺產的一大部分。

“我希望以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一個祖母的身份為人所知,” 她在1988年寫道。“這就是我。我希望人們心目中的我是一個關心別人的人,曾經非常、非常努力地想讓更多美國人能讀書寫字。”

芭芭拉. 布希

芭芭拉不僅是自己丈夫的賢內助,最接地氣、直言不諱的美國第一夫人,更是一位充滿大愛的母親,兒女們最堅強的後盾。她很富有,但是,從不做作,更不追求任何時尚,在白宮官邸工作人員心中, 他們無不愛戴這位祖母般的第一夫人,是他們為之服務過的最友善、隨和、溫暖的總統夫人。

她一生都低調的站在丈夫的身後,小心翼翼的避開各自爭議,她感恩大家對她的讚賞,卻自嘲解釋為,自己威脅不到任何人,因為她是“所有人的奶奶”。

而她下面的話,可謂箴言,會持續影響著億萬家庭, 假如這些家庭,真的可以用心來領會。

1990年,作為美國總統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在衛斯理學院、美國最著名的女子學院、宋慶齡留學時的母校,應邀給當年的畢業生演講。

而在她將給台下當年的畢業生分享人生心得之時, 竟然有150位當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占畢業生總數的四分之一, 聯盟請願,希望撤換人選, 因為她們大部分都是雄心壯志的女青年,所以並不欣賞芭芭拉,這樣一位所謂做了一輩子的家庭婦女,不以事業為中心的女人,控訴芭芭拉不可能成為現代女人的好榜樣。

可是芭芭拉還是來了,帶著自己的價值觀,帶來自己的演講,在眾多的學生和媒體面前,娓娓道來。

其中一段話的大意是這樣:作為女人,我為自己養育了好孩子,做了一個好媽媽而自豪, 他們都長大了,離開家了,然而,他們直到現在, 還常常回家看我們。

“幾十年後,回頭看,你們不再會因為一次考試失守、你們工作事業不順心而焦慮,但是,你們一定會後悔,該陪丈夫的時候、該陪孩子長大的時候,你們沒有到位.......”

台下傳來一片掌聲!

對於作者本人,芭芭拉的話,為何會有如此震懾力? 甚至影響了自己後面20年的人生之路?

因為聽到芭芭拉的話之時,我正在事業和家庭中糾結,家裡有一雙需要母親全職相伴的兒女,家外有我紐約曼哈頓職場的高薪高職事業; 與此同時,自己的丈夫也正在享受著他美國華爾街、靠自我奮鬥,打下一片天地、蒸蒸日上的事業。

在兒女還幼小之時,夫妻雙雙全部在高薪高職的紐約職場,同時拼殺,已經不再現實。 選擇家庭?還是事業? 我痛苦的選擇了前者。

然而,當時我還並沒有完全理解芭芭拉演講中的全部涵義,直到兒女已經全部大學畢業,已經各奔東西、遠走高飛之後,我才真正的慶倖當初自己既勇敢、又孤獨的抉擇 ……

謝謝你,芭芭拉, 世界愛你,是因為你心中的大愛,你一生都是好人,祈禱你天堂的路走好!

結語

2004年4月14日,當年美國報稅的前一天,作者本人在美國開車時,被搶紅燈的大車,在十字路口中間,被撞飛。 被撞擊的一刹那,左眼的餘光已經看到,左側沖上來的車,自己根本躲閃不及。

記得當時腦海裡閃現的就是一雙正在小學讀書的兒女:“我死了,他們怎麼辦?” 幸虧當時自己開著是一輛嶄新、 “重重”的德國車, 而車左側的前輪被撞掉 ...... 第一時間被救護車送進急救中心 ...... 被“殘廢”的狀態折磨、躺了一周之後,自己竟然奇跡般的站立起來!

其實那天我開車出門,僅僅為去郵局,寄出報稅單。

2017年4月17日, 芭芭拉的離去,恰巧又是美國報稅截止日的當天。

有人說,人會死三次。

第一次

是他斷氣的時候,

在生物學上他死了;

第二次

是他下葬的時候,

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

懷念他的一生,

然後他在社會中死了;

第三次

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

把他忘記的時候,

那時候他才真的死了。

所以說,

追憶,

是讓逝去的人 “永生” 的唯一方式。

未來的每年的4月裡,每當寄出自己報稅單之時,我一定會想你,芭芭拉!

會感恩、

會遙望、

會向蒼天深情的微笑一下,

會告訴你:

“是你的那段箴言,讓我在人生最迷茫的時候,在一個妻子和媽媽面對 “事業和家庭” 雙重挑戰之時,自己勇敢的做出當時還不知曉結果、但令我此生無悔的抉擇。”

2018年4月17日,老布希全天陪在芭芭拉的身邊並一直握住她的手,直至愛人離世。

一次面對電視採訪,記者問到了芭芭拉如何看待死亡。 她說, 這是我們遲早都要面對的問題, 我和布希都已經不再糾結,都已經放下。 與此同時,她還談到,她一生都在學習中, 她身邊最親的人們,教會了她許許多多最珍貴的東西。

在史密斯學院的女校友協會2018年春季雜誌上,芭芭拉這樣寫道:

“我老了,但我仍然愛著那個男人,正如我72年前嫁給他一樣。”

更多精彩請持續關注今日頭條號:“一碗魚”,陪你看那些無法描繪的世界!

與老布希的婚姻中,布希一直忙於他自己的政治生涯, 所以,芭芭拉承擔了所有家務,特別是在自己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份量。

提到兒女教育, 芭芭拉特別強調父母在孩子成長中伴陪的力量,其中最強調的是,培養孩子在他們12歲之前的閱讀習慣。

為此,特別寫書,講到讀書的重要性。 其中,芭芭拉歸納出四種年齡段孩子選書的原則:

(1)3歲以下的嬰幼兒

喜歡連環畫及有關他們熟悉事物的故事書,形狀和色彩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2)3~6歲學齡前兒童

喜歡動畫圖書、幻想故事,有關日常生活和動物的兒童或寓言,易於兒童記憶。

(3)6~9歲的孩子

喜歡讀他們愛好和感興趣的書,當孩子開始能自己讀書以後,就選一些較深的書念給他們聽。

(4)10~12歲的兒童

喜歡幽默小品、民間傳說、長詩以及比較錯綜複雜的故事和偵探故事。

芭芭拉每天都有一段時間,留給自己與孩子們的讀書時光,哪怕15分鐘也好, 也許這些習慣,來自于她自己父親的潛移默化。

父母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全家人都會受益一生。

2

活得明白,活出自我

芭芭拉與以往年輕貌美的總統夫人形象不同,與她的前任和繼任夫人,更是極大的反差。

(左一芭芭拉、左二希拉蕊,右邊紅衣為南茜)

前任南茜·雷根第一夫人,不再年輕,而因為好萊塢演藝生涯,讓她在穿著上非常考究,同時,也常常在媒體中被嘲諷為虛假。

而繼任的第一夫人希拉蕊·羅德姆·克林頓,不僅年輕貌美,更是才華橫溢,簡直自己就可以獨當一面,可以說,她當時也可謂為丈夫打下一半的美國總統江山位置。 而希拉蕊在大眾眼裡,就是女中豪傑,甚至有些咄咄逼人。

芭芭拉,雖然比布希年齡不相上下,但是,看上去年長許多。

當時美國喜劇演員週末表演的欄目裡,沒有少拿芭芭拉尋開心。 記得有一期節目, 芭芭拉和丈夫一起出現在採訪面試中(演員扮演),採訪者問布希(演員扮演):“總統大人你好,採訪你和夫人,你為何要把媽媽帶來?”

而芭芭拉,從來不拿這些當回事。 她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祖母的形象,養大了6個兒女,為自己作為妻子、媽媽、祖母而自豪。

一個重要儀式上, 芭芭拉脖子上的珍珠項鍊,被多事的媒體大照片曝光, 說,這是假的哦! 怎麼能帶假的呢?

芭芭拉自嘲的說, 是假的啊,我帶著這串珍珠項鍊,就是為了把自己脖子上的皺紋遮擋、遮擋。

哇,這是什麼樣的底氣才能如此淡定!

是的,芭芭拉就是這樣戴上假珍珠項鍊、吃著大眾的墨西哥卷餅外賣、穿著家中的便衣遛狗,以自己滿頭白髮示人,其實這個自然、樸實、真情的老祖母形象,竟然愈來愈深入人心,拋去她外在的“老”相,就是她內在無法抗拒的魅力!

曾有調查,芭芭拉在美國人心目中受喜愛的程度高達90%以上,只有3%的人不喜歡她,如此被大眾愛戴的公眾形象,與她的樸實無華,息息相關。

他的丈夫之所以大選勝利,其實跟夫人芭芭拉喜歡政治有關,她熱情外向,喜歡跟民眾嘮家常,而且記性還好,雖然她對媒體有時不友好、甚至不真實的誹謗保持克制,但是,到了他們對自己兒子的攻擊時,很少發言的她,也要出來說幾句的。

她在雷根時代,還做了8年的副總統夫人的位置,她從小熱愛讀書, 而且本文前面也講,她給孩子早期閱讀提出了4點警示。

所以,1989年,她成立了掃盲基金會,旨在提高年輕人對閱讀和寫作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她也因其在愛滋病意識和癌症研究方面的工作而獲獎。

3

與中國的淵源

1975年美國總統福特攜第一夫人訪華,而芭芭拉就身在歡迎總統夫婦的駐京美國官員佇列中。

1974年芭芭拉和丈夫被派遣到中國,擔任為期一年的美國駐北京聯絡處主任。那時,北京的生活環境與今天非同日而語, 他們居住在離辦公室不遠的公寓裡,芭芭拉每天都堅持學習中文。

夫婦倆買了“永久牌”自行車,閑著就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去全聚德吃烤鴨,遊天安門廣場,遛老北京胡同…… 中國逗留的那一年,他們夫婦去了中國許多城市,近距離地與70年代中國民眾在一起。

許多年來,這段中國的逗留,讓芭芭拉難忘,她回憶說:“假如問我和布希婚姻生活中最愉快的時光,那就是派駐北京的那些日子了……那時我們經常遊覽北京各處名勝,真是快活極了。”

1989年2月,在丈夫當選美國總統後,芭芭拉隨丈夫重訪中國,當她舊地重遊,看到增加的汽車數量、人們服裝色彩的增加、每個城市蒸蒸日上的開發時,昨天和今天交織一起的回憶,給了她超出美國其他政客,對中國大眾深層的認知和展望。

4

為何她能影響億萬家庭

芭芭拉和丈夫在今年1月裡,還慶祝了他們第73年的結婚紀念日,他們是有史以來結婚時間最長的美國總統夫婦。

-芭芭拉祖上與美國第14任總統佛蘭克林-皮爾斯有血親關係。

-自己是美國總統的夫人、美國總統和美國州長的媽媽。

-1994年芭芭拉在《芭芭拉·布希回憶錄》中,承認自己在1976年時曾受抑鬱症困擾。

- 1989年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討論過自己的抑鬱症,“我也不太確定是怎麼回事,就是有點被羞辱的感覺。”

-2004年芭芭拉出版了另一本回憶錄《反思——白宮之後的生活》。

一生致力於慈善事業:

-紐黑文,曾為聯合黑人學院基金會 (United Negro College Fund) 募捐。

-在米德蘭開設了一家慈善二手物品商店。

-在休斯頓、華盛頓和紐約的療養院作過志願者

-兒子尼爾的閱讀障礙症使她對掃盲產生了興趣。所以,副總統夫人的八年裡,參加了500多場與掃盲有關的活動。

-第一夫人期間,創立了“芭芭拉·布希家庭掃盲基金會”(Barbara Bush Foundation for Family Literacy)。

-作品《C·弗萊德的故事——一隻狗的生活》(C. Fred’s Story: A Dog’s Life,1984),續集《米莉的書——對芭芭拉·布希的口述》(Millie’s Book: As Dictated to Barbara Bush,1990)。 兩本作品的獲利均捐助在掃盲事業中。

-布希夫人希望她在這些事業上的貢獻是她留下遺產的一大部分。

“我希望以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一個祖母的身份為人所知,” 她在1988年寫道。“這就是我。我希望人們心目中的我是一個關心別人的人,曾經非常、非常努力地想讓更多美國人能讀書寫字。”

芭芭拉. 布希

芭芭拉不僅是自己丈夫的賢內助,最接地氣、直言不諱的美國第一夫人,更是一位充滿大愛的母親,兒女們最堅強的後盾。她很富有,但是,從不做作,更不追求任何時尚,在白宮官邸工作人員心中, 他們無不愛戴這位祖母般的第一夫人,是他們為之服務過的最友善、隨和、溫暖的總統夫人。

她一生都低調的站在丈夫的身後,小心翼翼的避開各自爭議,她感恩大家對她的讚賞,卻自嘲解釋為,自己威脅不到任何人,因為她是“所有人的奶奶”。

而她下面的話,可謂箴言,會持續影響著億萬家庭, 假如這些家庭,真的可以用心來領會。

1990年,作為美國總統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在衛斯理學院、美國最著名的女子學院、宋慶齡留學時的母校,應邀給當年的畢業生演講。

而在她將給台下當年的畢業生分享人生心得之時, 竟然有150位當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占畢業生總數的四分之一, 聯盟請願,希望撤換人選, 因為她們大部分都是雄心壯志的女青年,所以並不欣賞芭芭拉,這樣一位所謂做了一輩子的家庭婦女,不以事業為中心的女人,控訴芭芭拉不可能成為現代女人的好榜樣。

可是芭芭拉還是來了,帶著自己的價值觀,帶來自己的演講,在眾多的學生和媒體面前,娓娓道來。

其中一段話的大意是這樣:作為女人,我為自己養育了好孩子,做了一個好媽媽而自豪, 他們都長大了,離開家了,然而,他們直到現在, 還常常回家看我們。

“幾十年後,回頭看,你們不再會因為一次考試失守、你們工作事業不順心而焦慮,但是,你們一定會後悔,該陪丈夫的時候、該陪孩子長大的時候,你們沒有到位.......”

台下傳來一片掌聲!

對於作者本人,芭芭拉的話,為何會有如此震懾力? 甚至影響了自己後面20年的人生之路?

因為聽到芭芭拉的話之時,我正在事業和家庭中糾結,家裡有一雙需要母親全職相伴的兒女,家外有我紐約曼哈頓職場的高薪高職事業; 與此同時,自己的丈夫也正在享受著他美國華爾街、靠自我奮鬥,打下一片天地、蒸蒸日上的事業。

在兒女還幼小之時,夫妻雙雙全部在高薪高職的紐約職場,同時拼殺,已經不再現實。 選擇家庭?還是事業? 我痛苦的選擇了前者。

然而,當時我還並沒有完全理解芭芭拉演講中的全部涵義,直到兒女已經全部大學畢業,已經各奔東西、遠走高飛之後,我才真正的慶倖當初自己既勇敢、又孤獨的抉擇 ……

謝謝你,芭芭拉, 世界愛你,是因為你心中的大愛,你一生都是好人,祈禱你天堂的路走好!

結語

2004年4月14日,當年美國報稅的前一天,作者本人在美國開車時,被搶紅燈的大車,在十字路口中間,被撞飛。 被撞擊的一刹那,左眼的餘光已經看到,左側沖上來的車,自己根本躲閃不及。

記得當時腦海裡閃現的就是一雙正在小學讀書的兒女:“我死了,他們怎麼辦?” 幸虧當時自己開著是一輛嶄新、 “重重”的德國車, 而車左側的前輪被撞掉 ...... 第一時間被救護車送進急救中心 ...... 被“殘廢”的狀態折磨、躺了一周之後,自己竟然奇跡般的站立起來!

其實那天我開車出門,僅僅為去郵局,寄出報稅單。

2017年4月17日, 芭芭拉的離去,恰巧又是美國報稅截止日的當天。

有人說,人會死三次。

第一次

是他斷氣的時候,

在生物學上他死了;

第二次

是他下葬的時候,

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

懷念他的一生,

然後他在社會中死了;

第三次

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

把他忘記的時候,

那時候他才真的死了。

所以說,

追憶,

是讓逝去的人 “永生” 的唯一方式。

未來的每年的4月裡,每當寄出自己報稅單之時,我一定會想你,芭芭拉!

會感恩、

會遙望、

會向蒼天深情的微笑一下,

會告訴你:

“是你的那段箴言,讓我在人生最迷茫的時候,在一個妻子和媽媽面對 “事業和家庭” 雙重挑戰之時,自己勇敢的做出當時還不知曉結果、但令我此生無悔的抉擇。”

2018年4月17日,老布希全天陪在芭芭拉的身邊並一直握住她的手,直至愛人離世。

一次面對電視採訪,記者問到了芭芭拉如何看待死亡。 她說, 這是我們遲早都要面對的問題, 我和布希都已經不再糾結,都已經放下。 與此同時,她還談到,她一生都在學習中, 她身邊最親的人們,教會了她許許多多最珍貴的東西。

在史密斯學院的女校友協會2018年春季雜誌上,芭芭拉這樣寫道:

“我老了,但我仍然愛著那個男人,正如我72年前嫁給他一樣。”

更多精彩請持續關注今日頭條號:“一碗魚”,陪你看那些無法描繪的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