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半手工壺與全手工壺的概念

經常在網路上看到一些有關於手工壺模子壺的議論, 發現有明顯誤導或被誤導的成分, 有時候也忍不住一字半句地解釋一下, 但一些已經形成的誤區還是有必要做一些合理引導。

所謂全手工壺, 一般意義應理解為完全用傳統工具及傳統成型方法來製作完成的紫砂壺。

半手工壺與全手工壺的概念不僅是外界受到誤導, 實際上業內也存在較大的誤區, 比較有意思是, 感覺到有一種看似有理實際卻很沒有道理的傾向:在制壺過程中凡是與石膏粘邊, 通常會被理解成不是手工壺。

“全手工”作品的製作, 對作者本身的“基本功”要求甚高, 原先紫砂廠規定的三年全手工學徒期, 就是為了強化“基本功”。 “全手工”成型工藝, 不僅要求作者對製作材料工具的充分瞭解與相當熟練, 還有工藝手續煩瑣與週期性長, 容易變形與很難形成批量, 一個作者一般不能全方位多品種的作品進行創作等客觀存在的困難因素。 故而, 出於商業利益的考量, 很多普及型的從業者一般不會輕易選擇這種工藝方式。

而“半手工壺”作品相對而言就容易得多了, 比如“擋坯”成型:首先, 它對“打泥片”的要求就不是那麼太“苛刻”, 對“泥性”及工具的熟知程度要求也不是太高;由於部分成型步驟要借助“模具”, 對“基本功”的要求也就不是太高, 再加上可以開發很多的品種, 及可以大量地複製等眾多優點, 所以“半手工壺”的作品, 極具普及性的實用價值與商業價值。

成功的“全手工”作品,

都是高超的專業技能與脫俗的審美眼光的創造結晶, 其間凝聚與體現著作者的汗水、智慧與綜合藝術素養。 要求作者製作時能“眼到手到”, 隨意賦形的把握能力。 有鑒於“全手工”作品的難度, 所以這類作品不一而同都會選用上等的原料, 更多的還是名家作品與經典佳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