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窩點有魚,但魚情複雜,怎麼處理?

我們在垂釣時, 經常會遇到比較尷尬的局面, 就是中低周高的水底, 釣淺無魚, 而釣深又夠不著, 只有釣深淺交界之處。 有時水中魚情雜亂, 浮漂訊號也不規則, 調靈顯得不好, 釣鈍也無效果, 只有折衷於靈鈍之間。 明知窩點有魚, 卻釣不上來, 或者窩點附近有魚, 卻不進窩, 只有在窩點邊沿施釣。 有時釣點魚種多, 愛腥的愛腥, 喜香的喜香, 只有將腥與香合而為一。 以上都是在魚情較為複雜時的處理, 下面我們就具體說說面對複雜的魚情, 應怎樣靈活處理。

一、競技釣用竿策略

競技釣使用的竿長只能在5.4米之下,

一般大家都要避免使用短竿。 因為岸邊比較嘈雜, 魚兒不會大膽地遊至岸邊, 只能呆在水域中央。 但如果物件魚有羅非魚, 情況就發生變化了, 早春時節只有中午前後氣溫較高, 早晚則較低, 溫差較大, 白天淺水處升溫較快, 羅非魚喜歡水溫高的地方, 所以會遊至淺水處, 此時就大可不必使用長竿, 只需使用3.6米短竿就可對付, 而且釣效不錯。

在比賽中, 規定了魚線的長度不能比竿子長三十公分, 釣手們一般都不會浪費這三十公分的長度。 但場次不同, 情況也會發生變化, 比如第一場釣完後, 魚兒回歸池塘, 就要改變策略了。 資深釣友會想辦法在原釣點拋出足夠遠的距離, 有時雖然只遠了二十公分左右, 卻能占盡優勢。

資深釣友怎麼做的呢?

原來, 他們得到抽籤後, 會瞭解一下第一場該釣點的釣友的身高情況, 以及有沒有將三十公分的長度用足, 然後決定是釣遠還是釣近。 再就是回塘的魚受到過驚嚇, 喜歡狂竄, 但是池塘的兩頭基本不會受到其狂竄的影響, 所以該處可以不必釣遠, 邊上比較安靜一些。 若是釣混合魚竿長不受限制時, 別人都使用長竿長線的時候, 可以使用短竿釣鯉魚。 當大家都爭相釣遠, 但是5.4米的竿子上魚很少時, 可用3.6米竿釣近處的鰱魚, 有時也可釣鯉魚。

二、子線的長短、餌料的霧化

身處的釣場不同, 子線的長短與餌料的霧化是有區別的。 在比賽時, 一般用長子線來試探魚的水層變化, 釣浮用較短的子線是為了避開虛假訊號的傳遞。 而在休閒釣時, 魚情就跟競技塘不同了, 不僅魚群的密度低, 而且一般上層小魚多, 底層的魚一般不會主動上浮, 所以可以折衷, 使用二十公分左右的子線。 比賽時, 餌料霧化效果好, 味兒比較濃, 誘惑力度大, 這是為了在單位時間內提高上魚的效率。

而休閒釣的對象魚是不確定的, 釣者有的是守釣的時間, 只要有上魚的機會就行, 所以餌料不必過分強調霧化效果, 也不必將餌料的味兒加重。 池塘裡的魚食物並不匱乏, 所以餌料講求一點刺激性, 是有道理的, 為了適應比賽嘛。 但野釣時, 水中食物不多, 就不必以刺激魚口來誘魚了, 所以誘魚與釣魚要看水情與魚情而定。

三、搓餌拉餌, 通過試釣來決定

釣餌不僅要重視其色味, 還要重視它的狀態。 搓餌乎, 拉餌乎, 要通過試釣決定, 有必要時還要搓拉結合。 以前搓餌採用調四釣二, 目前拉餌也可以釣底或釣浮, 其實餌料的狀態都是取決於拉絲粉的長度, 魚兒喜歡什麼狀態的餌, 就用什麼狀態的餌,

這完全可以通過試釣來決定。 如果漂相看不出什麼規律來, 我們可以先搓餌, 再拉餌, 觀察一下不同的鉤餌對浮漂產生的動作。 還可以連續搓餌幾竿後, 再連續拉餌幾竿, 看看浮漂有無相同的動作, 就可以判斷魚的吃口了。 再就是分別使用大小不同的餌, 看看浮漂動作的不同點, 從而掌握其特點。

能上魚, 就說明釣餌適口, 魚兒能順利地吸食鉤餌才是硬道理。 所以不管是新手還是高手釣魚, 一定不能忽視餌料的狀態。 魚情較為複雜的時候, 一定要有應變之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