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企業與公務員懸殊差距有哪些?體制內應如何避忌,怎樣交流?

企業裡面的銷售總監, 不管你曾經有過多少誇誇其談的銷售技巧, 給公司創造過多少利益, 有一天你不再創造利潤了, 老總會讓你離開;

公務員的世界, 你並不需要創造多大的利益, 你只要不犯大的錯誤, 只要不站錯隊, 隨著年齡的增長, 基本上都能往上爬。

最核心的一點是, 企業裡面的關係厚度遠遠低於公務員世界。 企業裡面的員工有啥同盟?反老闆同盟?漲工資同盟?兩個企業之間哪怕是合作, 簽訂合同的兩個人也很難維繫, 甚至是多年之後不認識了。

而公務員世界, 兄弟單位, 同級單位, 很多都因為有過來往,

而成為了日後的政治同盟, 畢竟有個詞語叫同僚!整體來說, 企業裡面的關係是比體制內脆弱的。 畢竟, 企業員工裡面的在一個單位、一個地區工作的壽命有限, 而公務員系統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什麼樣的家庭更適合公務員?

對於家裡很有錢,

的中產以上家庭來說, 再找一個高薪的工作帶來的邊際效益, 絕對沒有公務員高。 此時權力, 社會地位, 閒暇時間, 政治理想的實現更有用。 錢的邊際效益遞減。

而且, 如果自己愛人是高薪工作, 那自己當公務員更1+1>2。 家裡有一個公務員, 對親戚和小孩的幫助, 比碼農金融民工大多了

公務員和it, 金融從業人員不一樣, 35歲以後才是起點, 之前是蟄伏期。 而後者, 35歲開始是嚴重下坡路(大多數人來說)。

體制內如何避忌, 如何交流?

為啥會有這種現象?因為公務員是和人與政策打交道, 形成的人脈關係網導致其很難被後來之人替代, 有些事非由其處理不可, 只有老人才知道一個政策出臺背後的考量等等。 而碼農, 金融民工受到科技, 金融改革影響, 新技術的湧現對其是替代效應而不是幫助其更好工作, 新的技術需要不斷學習, 35歲以後學習能力下降, 導致碼農很容易被新畢業生取代, 畢竟, 他是和技術而非社會打交道, 無法形成不可替代的壁壘效應。

體制內有個忌諱, 你可以業務很牛逼,

但是你自己不能說自己很牛逼, 更不能基於這種牛逼表現出來一種態度, 就譬如批評別人:你好倦怠啊, 或者自己很牛逼就去指點別人的工作。 但凡做這兩種事的人, 呵呵。 就那樣吧。

體制內如何交流, 是一種藝術。 包括領導在下屬失誤的時候, 都不能過於責備, 都得委婉地說。 而企業內, 業務能力是首當其中的, 這些場面話不是你需要考慮的問題。

再談到升遷的問題, 你的業務能力很強, 並不能導致你的升遷比別人快。 你要升遷, 得你上面有位置空給你, 這才是最主要的。 因為你可能你的能力強就把你的上司下降把位置讓給你, 這是不可能的(除非他犯錯了)。

關於公務員能力和權力需要注意兩點:

一、關於能力。 各方面能力, 包括業務能力、待人接物能力、學習能力等等。 很多人覺得公務員都是平庸的、中庸的, 沒能力可言, 但其實真正有權力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 只是各有所長而已, 而且各方面能力幾乎沒有什麼短板, 這才是讓人覺得中庸的原因。 你需要能力去解決問題、去規避風險、去籠絡人心、去作出成績、甚至去謀取私利。

二、關於人脈。在體制內如果你人脈廣,當然辦事很方便,別人不會為難你,很多體制內的夥伴可能深有體會。但是我現在要說的不是這個層面上的。

站在公共資源配置而言,人脈其實是提供一個廣闊的“權力交換”的途徑。所謂的“辦事方便”本質就是權力交換。所以基於這個理論,你需要有兩個必要條件:1.你有權力;2.你有管道交換出去。這兩點也是相輔相成的。

二、關於人脈。在體制內如果你人脈廣,當然辦事很方便,別人不會為難你,很多體制內的夥伴可能深有體會。但是我現在要說的不是這個層面上的。

站在公共資源配置而言,人脈其實是提供一個廣闊的“權力交換”的途徑。所謂的“辦事方便”本質就是權力交換。所以基於這個理論,你需要有兩個必要條件:1.你有權力;2.你有管道交換出去。這兩點也是相輔相成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