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滴滴,外賣這件事,不是砸錢就可以!

點外賣, 已成為中國消費者一大常規就餐形式。

據國家資訊中心發佈的報告顯示, 中國有近四成線民使用外賣服務。 其中, 美團外賣用戶數超2.5億, 佔據62%的國內市場份額。 剩餘的, 屬於收購了百度外賣的餓了麼, 及其他。

從三足鼎立, 到兩強爭霸, 背後是尾部企業被逼退出市場, 以及兩巨頭將重點落於存量用戶的啟動, 配送效率、服務體驗、食品安全被反復強調。

這一局勢很快被打破。 位於長三角腹地的二線城市:無錫, 成了全新爭戰點, 外賣市場重新進入貼身肉搏的白熱化狀態。

這件事, 從去年年末的初有苗頭,

到現在的終見硝煙, 鋅財經一直在持續關注。

但目前為止, 滴滴外賣的形態和四輪出行無半點關係, Uber Eats對它而言並不具備參考性。

同時, 這也意味著, 滴滴外賣較難利用現有資源形成策應, 不管是重新搭建線下的商家資源、騎手資源, 還是改變用戶心中對於滴滴是出行平臺的定位,

滴滴目前都處於起步階段, 用簡單粗暴的低傭金和補貼來吸引商戶和用戶, 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外賣這件事, 真的不是滴滴想做就能做。

01

無錫, 燒錢戰再次上演

從出行殺入外賣的滴滴, 成功攪亂了市場格局。

4月9日, 滴滴外賣正式在無錫全城範圍內上線, 當日訂單33.4萬單。

作為外賣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 騎手成為最先獲益方:滴滴外賣配送15元起。 15*33.4萬=501萬。 也就是說, 僅在騎手端, 滴滴外賣當日補貼金額已過500萬。

而在用戶端, 滴滴外賣為新註冊用戶提供了首單減免20元的補貼政策, 下單後即可獲得5-8元的外賣紅包, 之後又加上滿20元減18的紅包補貼。 在商戶端, 滴滴外賣給予的補貼是一單6-8元。

美團外賣、餓了麼被迫應戰,

隨之將外賣配送價格調至10元。 據悉, 餓了麼在無錫市場砸下1000萬紅包, 而美團砸下600萬。

燒錢戰再次打響。

“哪個給的錢多就幹哪個, 至少得打3個月吧?”這是在無錫的自由騎手的普遍回饋。 對平臺並沒有忠誠度的他們來說, 收入翻倍是赤裸裸的誘惑。

而專送騎手(平臺的全職騎手), 也會因為利益倒戈。 每週線上大於48小時, 就可拿到月保底1萬元的收入, 比平時累死累活拿到的7000元, 還多了3000 元。

“但是, 用低於行業平均價格, 甚至低於成本的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 破壞他人競爭優勢去爭取交易機會, 這就是惡性競爭。 ”騎手外包平臺負責人小林說。

這場從大B燒起的戰火, 勢必波及底下無數的小B。

無可置疑, 燒錢戰將C端流量無限地引入滴滴外賣平臺, 而中間的小B也必須接入新的流量平臺。 原本兩強相爭的格局下, 滴滴的揭竿稱王, 也逼迫原先的兩強對新勢力下手。

4月11日, 無錫市工商局對美團、滴滴、餓了麼三家外賣服務平臺進行緊急行政約談, 具體有兩大原因:涉及壟斷經營, 以及進行無序市場競爭。

滴滴、快的當年打車最高峰一天燒掉4000萬, 市場瞬間失去了理性。 這一次, 像是故事的再次上演。

02

不想做外賣的出行平臺, 不是好平臺

同樣是4月9日當晚, 滴滴官微發表感謝信, 稱:“外賣是滴滴在創造用戶價值上的一次嘗試, 這次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績,驗證了市場旺盛的需求、滴滴出行用戶和外賣用戶的高度重合、以及在產品技術上的深厚累積和協同效應。”

但細細品味,卻又有些悖理。

在市場的體量上,雖然說整體保持較快的增長,但在短的時間節點內,單位區域內的需求量並不會明顯上升。

滴滴外賣搶奪的,是在燒錢模式下,從美團、餓了麼分流而來的用戶。戰火的硝煙一旦褪去,早已在美團和餓了麼形成用戶習慣的流量,是否會重新依附新的滴滴平臺,這或許還很難說。

而滴滴外賣更是強行拉了一波與滴滴出行用戶的重合度,這當然沒錯,但也只是一句“沒用的正確的話”。在互聯網成為時代工具的背景下,各類APP的用戶重合度本身就很高,但這並不代表互相之間有必然的關聯。

有觀點表示:做外賣最重要的不是車隊,是騎手,是在限定時間內準時送達的能力。滴滴這次做外賣,肯定是準備了足夠的彈藥,補貼到位,還是會有大量的騎手改旗易幟,換上不一樣的小箱子和衝鋒衣,拿著更多的錢,繼續快樂地送外賣。

但配送能力依賴協力廠商的滴滴外賣,面臨著一個困局。在高峰期從早上10點維持到下午2點的那幾天,滴滴外賣商家後臺爆單、外賣堆積成片、緊調外部騎手增援等情況,反復上演。

配送極慢,感覺外賣員都是臨時的,沒有經過正規培訓的。

今天訂了一單,騎手擅自點送達。我打電話也打不通,錢打了水漂,呵呵!

作為消費者,本想在兩方角逐時占點便宜,結果被割了波韭菜,太失敗了。

…………

由於滴滴外賣目前沒法像美團一樣對商家評分,但類似吐槽,在各大論壇、社區,這種評論隨處可見。

滴滴創始人程維,曾在解釋為何很多企業,都對出行市場虎視眈眈時表示,“這是對主業的不自信”。但涉足外賣市場,其實也突顯了滴滴的焦慮:作為出行領域的超級流量入口,並沒有多維的,更好的變現方式。

昨日,滴滴外賣發佈的“下一站”系列海報,共有9張,涉及湯圓、烤鴨、大閘蟹、鹽水鴨等食物。據滴滴騎手用戶端顯示,對應的能夠註冊的城市選項,分別為無錫、南京、長沙、福州、濟南、寧波、溫州、成都和廈門。

想要做成外賣這門生意,對於滴滴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噁心一下美團,並沒有什麼難度。

03

滴滴做外賣的邏輯,多數人都無法理清

外賣和打車,都是通過簡單粗暴的燒錢補貼培養出消費習慣的市場。滴滴也正在用美團打車的攻擊方式來反擊對方——這讓一切看起來都更像是針對性的防禦戰。

而且,兩個領域的邏輯完全不同,前者重運營,後者重技術,涇渭分明:

第一,業務複雜度。

打車:連接司機和乘客兩方,主要是接人、送人兩個履約環節。流程相對比較短,複雜度不高。主要在社區外主幹路完成服務,沒有社區內部和室內導航問題。

外賣:連接商家、騎手、顧客的三方,需要騎行、取餐、交付等多個履約環節程。流程比較長、程式複雜,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履約。同時,配送服務過程既有騎手在室外的通行,又有上下樓取餐和交付等室內任務,需要較高精度的社區內部導航和室內定位技術。

第二,時間預估。

打車:主要是預估乘客等待司機的時間,上車後到達的時間預估精度要求不高,而且與實際打車計費邏輯基本無關。

外賣:下單前要給顧客承諾合理的預計送達時間,而且要決定各種價格,比如用戶配送費,騎手郵資,對精度要求較高。同時,不僅要預估騎手通行時間,還需要估算商家出餐時間、在顧客位置的交付時間。

第三,調度演算法挑戰。

打車:非拼車業務是一對一即時匹配,求解司機和乘客最優對應關係,是二分圖匹配問題,求解複雜度較低;如果是拼車業務,一輛車最多對應3個乘客,出發地和目的地最多6個節點,求解最優路徑的複雜度依然不高。

外賣:多人多點即時匹配問題。一般情況下,一個騎手最多10幾個訂單、20多個取送餐任務節點,路徑規劃的多解空間已經是天文數字。所有最優路徑的計算、所有訂單的最優指派,因為計算的時間越長,下達指令時的實際情況,與演算法開始計算時的情況偏差越大,決策出錯的可能性越大。

第四,用戶需求突增等極端場景的挑戰。

打車:主要的影響是乘客打不到車,通常採用抑制需求和運力調度的方式解決。對打到車的用戶,即對實際履約體驗影響不大。

外賣:不但對於要點餐的用戶有影響,而且對於之前已經下單但還在履約的用戶,也會有巨大影響,而且吃飯這件事對配送時長會更加敏感。另外,這還涉及到商家餐損、騎手配送壓力大影響安全。外賣配送除了抑制需求和運力調度之外,還需要配送系統多個模組即時聯動,綜合考慮商家配送範圍動態變化、合理承諾預計送達時間、調度策略自我調整調整。

出行平臺切入外賣市場,怎麼想都有些彆扭。而所謂的突破邊界,在這樣的邏輯下,也顯得不堪一擊。

儘管有人強調,現在的滴滴,不僅是個出行公司,更是個已經有了海量城市中遠距離交通出行資料的大資料科技公司。

但從這個角度出發,四輪的網約車僅僅畫出了城市交通主要動脈及其分支的輪廓,它仍無法觸達更細緻的城市“毛細血管”——城市內1-3公里的短距離出行資料。

如果借助滴滴感謝信的邏輯,在兩者使用者高度重合的前提下,為了資料去做外賣,這無疑是一個無意義的動作。更何況這個“看似無意義”的動作要與行業內兩大資本宣戰、燒錢、樹敵。

歡迎給馬小妹兒留言。

這次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績,驗證了市場旺盛的需求、滴滴出行用戶和外賣用戶的高度重合、以及在產品技術上的深厚累積和協同效應。”

但細細品味,卻又有些悖理。

在市場的體量上,雖然說整體保持較快的增長,但在短的時間節點內,單位區域內的需求量並不會明顯上升。

滴滴外賣搶奪的,是在燒錢模式下,從美團、餓了麼分流而來的用戶。戰火的硝煙一旦褪去,早已在美團和餓了麼形成用戶習慣的流量,是否會重新依附新的滴滴平臺,這或許還很難說。

而滴滴外賣更是強行拉了一波與滴滴出行用戶的重合度,這當然沒錯,但也只是一句“沒用的正確的話”。在互聯網成為時代工具的背景下,各類APP的用戶重合度本身就很高,但這並不代表互相之間有必然的關聯。

有觀點表示:做外賣最重要的不是車隊,是騎手,是在限定時間內準時送達的能力。滴滴這次做外賣,肯定是準備了足夠的彈藥,補貼到位,還是會有大量的騎手改旗易幟,換上不一樣的小箱子和衝鋒衣,拿著更多的錢,繼續快樂地送外賣。

但配送能力依賴協力廠商的滴滴外賣,面臨著一個困局。在高峰期從早上10點維持到下午2點的那幾天,滴滴外賣商家後臺爆單、外賣堆積成片、緊調外部騎手增援等情況,反復上演。

配送極慢,感覺外賣員都是臨時的,沒有經過正規培訓的。

今天訂了一單,騎手擅自點送達。我打電話也打不通,錢打了水漂,呵呵!

作為消費者,本想在兩方角逐時占點便宜,結果被割了波韭菜,太失敗了。

…………

由於滴滴外賣目前沒法像美團一樣對商家評分,但類似吐槽,在各大論壇、社區,這種評論隨處可見。

滴滴創始人程維,曾在解釋為何很多企業,都對出行市場虎視眈眈時表示,“這是對主業的不自信”。但涉足外賣市場,其實也突顯了滴滴的焦慮:作為出行領域的超級流量入口,並沒有多維的,更好的變現方式。

昨日,滴滴外賣發佈的“下一站”系列海報,共有9張,涉及湯圓、烤鴨、大閘蟹、鹽水鴨等食物。據滴滴騎手用戶端顯示,對應的能夠註冊的城市選項,分別為無錫、南京、長沙、福州、濟南、寧波、溫州、成都和廈門。

想要做成外賣這門生意,對於滴滴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噁心一下美團,並沒有什麼難度。

03

滴滴做外賣的邏輯,多數人都無法理清

外賣和打車,都是通過簡單粗暴的燒錢補貼培養出消費習慣的市場。滴滴也正在用美團打車的攻擊方式來反擊對方——這讓一切看起來都更像是針對性的防禦戰。

而且,兩個領域的邏輯完全不同,前者重運營,後者重技術,涇渭分明:

第一,業務複雜度。

打車:連接司機和乘客兩方,主要是接人、送人兩個履約環節。流程相對比較短,複雜度不高。主要在社區外主幹路完成服務,沒有社區內部和室內導航問題。

外賣:連接商家、騎手、顧客的三方,需要騎行、取餐、交付等多個履約環節程。流程比較長、程式複雜,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履約。同時,配送服務過程既有騎手在室外的通行,又有上下樓取餐和交付等室內任務,需要較高精度的社區內部導航和室內定位技術。

第二,時間預估。

打車:主要是預估乘客等待司機的時間,上車後到達的時間預估精度要求不高,而且與實際打車計費邏輯基本無關。

外賣:下單前要給顧客承諾合理的預計送達時間,而且要決定各種價格,比如用戶配送費,騎手郵資,對精度要求較高。同時,不僅要預估騎手通行時間,還需要估算商家出餐時間、在顧客位置的交付時間。

第三,調度演算法挑戰。

打車:非拼車業務是一對一即時匹配,求解司機和乘客最優對應關係,是二分圖匹配問題,求解複雜度較低;如果是拼車業務,一輛車最多對應3個乘客,出發地和目的地最多6個節點,求解最優路徑的複雜度依然不高。

外賣:多人多點即時匹配問題。一般情況下,一個騎手最多10幾個訂單、20多個取送餐任務節點,路徑規劃的多解空間已經是天文數字。所有最優路徑的計算、所有訂單的最優指派,因為計算的時間越長,下達指令時的實際情況,與演算法開始計算時的情況偏差越大,決策出錯的可能性越大。

第四,用戶需求突增等極端場景的挑戰。

打車:主要的影響是乘客打不到車,通常採用抑制需求和運力調度的方式解決。對打到車的用戶,即對實際履約體驗影響不大。

外賣:不但對於要點餐的用戶有影響,而且對於之前已經下單但還在履約的用戶,也會有巨大影響,而且吃飯這件事對配送時長會更加敏感。另外,這還涉及到商家餐損、騎手配送壓力大影響安全。外賣配送除了抑制需求和運力調度之外,還需要配送系統多個模組即時聯動,綜合考慮商家配送範圍動態變化、合理承諾預計送達時間、調度策略自我調整調整。

出行平臺切入外賣市場,怎麼想都有些彆扭。而所謂的突破邊界,在這樣的邏輯下,也顯得不堪一擊。

儘管有人強調,現在的滴滴,不僅是個出行公司,更是個已經有了海量城市中遠距離交通出行資料的大資料科技公司。

但從這個角度出發,四輪的網約車僅僅畫出了城市交通主要動脈及其分支的輪廓,它仍無法觸達更細緻的城市“毛細血管”——城市內1-3公里的短距離出行資料。

如果借助滴滴感謝信的邏輯,在兩者使用者高度重合的前提下,為了資料去做外賣,這無疑是一個無意義的動作。更何況這個“看似無意義”的動作要與行業內兩大資本宣戰、燒錢、樹敵。

歡迎給馬小妹兒留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