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高曉松在杭州開了家公益圖書館:高級的人生,是把做過的夢都實現

在這裡, 願你擇一書得片刻棲身, 願你找到自己深處那個人, 願今日之我非昨日, 願你此刻雖身處靜默卻於靈魂中生出羽翼, 去向每一個可能的世界。

——曉書館

來源環球旅行

“夜裡做的夢, 醒來就去實現。 ”

一直以來, 高曉松都活得太精彩了, 寫過歌、拍過戲、出過書, 開了自己的脫口秀節目, 被哈佛大學聘請為研究員……

就在這個春天, 高曉松在杭州開了家美炸天的公益圖書館——曉書館, 搖身一變成了「館長高曉松」。

兌現了開圖書館的初心.......詩和遠方到了高曉松這裡, 似乎一切都變得觸手可及。

願以詩書相親

學以聚之, 問以辯之

說起開圖書館, 這已經不是高曉松第一次當「館長」了, 早在2015年, 他就在北京開了第一個公益圖書館——雜書館。

與北京低調古樸的「雜書館」不同, 杭州的「曉書館」更偏文藝詩意范兒。 總體來說, 雜書館很“古都”, 曉書館很“江南”, 但是, 都很高曉松!

“願以詩書相親, 學以聚之, 問以辯之。 ”這既是「曉書館」的歡迎語, 也是高曉鬆開設「曉書館」的初衷。

曉書館內部分上下兩層, 按照天堂圖書館的模樣, 十多個原木色書架高聳入屋頂, 書山書海的幸福感撲面而來。

圖書館裡書香靜謐, 落地窗外花開花落。 置身其中, 恍惚間仿佛穿越回了大學校園。

陽光透過一整面的落地玻璃窗,灑在書桌上溫暖至極,高曉松的詩和遠方,讓每一位來這裡的人暫時忘卻了眼前的苟且。

無論是靠在落地窗邊,還是找個舒服的姿勢窩在沙發裡,都能享受地待上一整天,這感覺,很自由,很個性,很曉松。

屋外是明媚的春光,屋內是滿滿的書香,5000年的遺址旁,有裝滿書的大書架。

曉書館所在的一面落地窗外,圍繞著淺水,一到夜晚,圖書館內的燈光、窗框、書格倒映在水面,風起微皺,波光粼粼,幻化成一場風與水與光的遊戲。

作為一家面向大眾免費開放的公益圖書館,曉書館內現有5萬冊藏書,以文史哲圖書為主,兼具文藝和學術氣質,每一本都是精挑細選,每一本可讀性都非常高。

除了書籍可供免費閱讀,曉書館還首創推出了“伴讀者計畫”,將會不定期邀請作家、學者、藝術家到館,作為伴讀者,與讀者促膝長談。

用一種更感性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生命體驗,而高曉松本人就是“001號伴讀者”。

他說:“我生在讀書人家,開圖書館是我最大的夢想,後半生會用人脈、資源開書館,做研究。”

曉書館內還設有休息區,有免費茶水,與雜書館一樣,入場讀者需要提前預約登記,曉書館每天接待上限為300名。

而在這裡,每個人都能申請成為曉書館的志願者,協助曉書館的日常運營,他們還有一個超萌的名字——“曉圍裙”志願者。

杭州只是曉書館的第一站,未來,他還會把曉書館開到6座不同的城市。做成一個全國性的公益閱讀品牌。

可以不好看但得有質感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在美圖軟體橫行的今天,只有才華才是最好的濾鏡。用這句話用來形容高曉松,怕是再合適不過了。

這幾年,被高曉松圈粉的人越來越多,單說今年的《奇葩大會》,高曉松兩次因“懟人”引發熱議。

一次是田樸珺發表了一通不知所謂的演講後,說自己奉行的一種生活態度是:“但凡能活得讓人妒忌,就別活得讓人同情。”

高曉松秒回應:“但是如果能活得讓人喜歡,就別活得讓人嫉妒。”一句話,人生境界高下立判!

一次是有位身價200億的富二代抱怨沒有幸福感,說留學時父親給的零用錢很少,如今回到父親身邊,又因為父親極強的控制欲讓他非常苦惱。

高曉松開導說:“一個男人要有一以貫之的世界觀。不能要自由的時候把西方那套拿出來,要錢的時候又把東方那套拿出來。”

一席話讓人醍醐灌頂,如夢初醒,這是節目中富二代煩惱的根源,何嘗又不是大多數人煩惱的根源?

在《奇葩說》上,馬薇薇說她喜歡的情詩要像深海一樣,表面不動聲色,內裡自由洶湧。

高曉松略作思考,立馬用顧城的“小巷又彎又長,我用一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戳中了馬薇薇的少女心。

如果換一個人,或許會用泰戈爾這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來表達自己熱烈而幽怨的愛情。

然而顧城的《小巷》卻更含蓄內斂,看似波瀾不驚,內心早已洶湧決堤。

高曉松曾說:“只要在讀書,就是在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太苟且的人。什麼叫詩和遠方?就是讓自己更遼闊,而讀書就是讓自己變得遼闊的一個過程。”

雖然長得矮,臉大,穿衣服還緊,自拍更是慘不忍睹,但靠內在取勝的高曉松,堪稱是鮮肉當道的娛樂圈裡的一股“清流”。

比他帥的,沒他有才,比他有才的,沒他多藝,比他多藝的,沒他博學。有洞察世事的智慧,卻並不憤世嫉俗;有犀利的鋒芒,卻並不引人反感。

從音樂到電影、從歷史到人文、從詩歌到互聯網,高曉松可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讀書讀回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情商和幽默感,說話引經據典卻不盛氣淩人。

很多網友感慨,高曉松究竟讀了多少書,才能這般聊天吹牛信手拈來。

其實,對高曉松而言,閱讀早就成為了他的一種生活習慣,讀書就像吃飯,不是一種追求,也沒有太多的意義,就是一種正常的生活。

在這個讀書被唱衰、夢想被看輕的年代,原來一個人靠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可以活得如此豐富,如此多彩。

人生沒有“標配”答案,也沒有什麼時候必須要做什麼事,生活是一地雞毛,但我們仍然熱愛,仍然要保留著那顆赤子之心。

讓我們並肩走在最初的夢想之路上,並且活得越來越光芒萬丈吧!

陽光透過一整面的落地玻璃窗,灑在書桌上溫暖至極,高曉松的詩和遠方,讓每一位來這裡的人暫時忘卻了眼前的苟且。

無論是靠在落地窗邊,還是找個舒服的姿勢窩在沙發裡,都能享受地待上一整天,這感覺,很自由,很個性,很曉松。

屋外是明媚的春光,屋內是滿滿的書香,5000年的遺址旁,有裝滿書的大書架。

曉書館所在的一面落地窗外,圍繞著淺水,一到夜晚,圖書館內的燈光、窗框、書格倒映在水面,風起微皺,波光粼粼,幻化成一場風與水與光的遊戲。

作為一家面向大眾免費開放的公益圖書館,曉書館內現有5萬冊藏書,以文史哲圖書為主,兼具文藝和學術氣質,每一本都是精挑細選,每一本可讀性都非常高。

除了書籍可供免費閱讀,曉書館還首創推出了“伴讀者計畫”,將會不定期邀請作家、學者、藝術家到館,作為伴讀者,與讀者促膝長談。

用一種更感性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生命體驗,而高曉松本人就是“001號伴讀者”。

他說:“我生在讀書人家,開圖書館是我最大的夢想,後半生會用人脈、資源開書館,做研究。”

曉書館內還設有休息區,有免費茶水,與雜書館一樣,入場讀者需要提前預約登記,曉書館每天接待上限為300名。

而在這裡,每個人都能申請成為曉書館的志願者,協助曉書館的日常運營,他們還有一個超萌的名字——“曉圍裙”志願者。

杭州只是曉書館的第一站,未來,他還會把曉書館開到6座不同的城市。做成一個全國性的公益閱讀品牌。

可以不好看但得有質感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在美圖軟體橫行的今天,只有才華才是最好的濾鏡。用這句話用來形容高曉松,怕是再合適不過了。

這幾年,被高曉松圈粉的人越來越多,單說今年的《奇葩大會》,高曉松兩次因“懟人”引發熱議。

一次是田樸珺發表了一通不知所謂的演講後,說自己奉行的一種生活態度是:“但凡能活得讓人妒忌,就別活得讓人同情。”

高曉松秒回應:“但是如果能活得讓人喜歡,就別活得讓人嫉妒。”一句話,人生境界高下立判!

一次是有位身價200億的富二代抱怨沒有幸福感,說留學時父親給的零用錢很少,如今回到父親身邊,又因為父親極強的控制欲讓他非常苦惱。

高曉松開導說:“一個男人要有一以貫之的世界觀。不能要自由的時候把西方那套拿出來,要錢的時候又把東方那套拿出來。”

一席話讓人醍醐灌頂,如夢初醒,這是節目中富二代煩惱的根源,何嘗又不是大多數人煩惱的根源?

在《奇葩說》上,馬薇薇說她喜歡的情詩要像深海一樣,表面不動聲色,內裡自由洶湧。

高曉松略作思考,立馬用顧城的“小巷又彎又長,我用一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戳中了馬薇薇的少女心。

如果換一個人,或許會用泰戈爾這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來表達自己熱烈而幽怨的愛情。

然而顧城的《小巷》卻更含蓄內斂,看似波瀾不驚,內心早已洶湧決堤。

高曉松曾說:“只要在讀書,就是在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太苟且的人。什麼叫詩和遠方?就是讓自己更遼闊,而讀書就是讓自己變得遼闊的一個過程。”

雖然長得矮,臉大,穿衣服還緊,自拍更是慘不忍睹,但靠內在取勝的高曉松,堪稱是鮮肉當道的娛樂圈裡的一股“清流”。

比他帥的,沒他有才,比他有才的,沒他多藝,比他多藝的,沒他博學。有洞察世事的智慧,卻並不憤世嫉俗;有犀利的鋒芒,卻並不引人反感。

從音樂到電影、從歷史到人文、從詩歌到互聯網,高曉松可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讀書讀回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情商和幽默感,說話引經據典卻不盛氣淩人。

很多網友感慨,高曉松究竟讀了多少書,才能這般聊天吹牛信手拈來。

其實,對高曉松而言,閱讀早就成為了他的一種生活習慣,讀書就像吃飯,不是一種追求,也沒有太多的意義,就是一種正常的生活。

在這個讀書被唱衰、夢想被看輕的年代,原來一個人靠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可以活得如此豐富,如此多彩。

人生沒有“標配”答案,也沒有什麼時候必須要做什麼事,生活是一地雞毛,但我們仍然熱愛,仍然要保留著那顆赤子之心。

讓我們並肩走在最初的夢想之路上,並且活得越來越光芒萬丈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