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記者測試滴滴 美團打車 易到 首汽約車叫車成功率,結局不出意料

記者測試滴滴、美團打車、易到、首汽約車叫車成功率

網約車“第二梯隊”, 還好嗎?

IT時報記者 潘少穎

4月9日, 易到宣佈獲得由上海市運管部門頒發的《網路預約計程車經營許可證》,

實現了在上海地區的合規化運營。

此前, 在上海進行的網約車非法客運專項整治行動中, “滴滴在上海是否未取得網約車經營許可”受到關注。 據相關媒體報導稱, 上海市城市交通運輸管理處副處長馬斐4月初接受採訪時表示, 截至目前, 滴滴確實尚未獲得由上海交通管理部門頒發的網約車經營許可。 “2015年, 作為一個嘗試性舉措, 上海市交通委向滴滴頒發了‘網路約租車平臺經營資格許可’, 不過, 這張資質證書有效期只有一年。 ”

當佔領網約車市場份額第一的滴滴陷入“無證經營”的漩渦, 原本不被看好的易到卻趕超拿下了上海的網約車經營許可證, 現在, 美滴補貼正酣, 這些原本是第二梯隊的網約車平臺活得好嗎?

補貼高的平臺叫車成功率高

司機提不到錢、乘客叫不到車是易到曾被外界炮轟的兩大痛點, 去年7月, 易到迎來“接盤俠”——韜蘊資本, 此後, 因為有了資本的注入,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 司機提現步入正常軌跡。

當補貼戰重新開打, 易到首席運營官王俊曾表示, 易到不會跟美團或者滴滴打價格戰或者補貼戰, 也不會再燒錢。 首汽約車相關人士也向《IT時報》記者表示, 不參加此次補貼大戰。 沒有補貼, 吸引司機和乘客的籌碼還有嗎?

近日, 記者在高峰期、平峰期在滴滴、美團、易到、首汽等平臺上分別叫了短途和長途, 發現大部分情況下, 有補貼的平臺叫車成功的概率更高。 4月10日8:30, 記者在這四家平臺上分別叫車,

從江甯路地鐵站到世紀公園地鐵站, 路程約15公里左右, 平臺估價約50元。 在易到上, 每等待30秒左右, 頁面就顯示“無人接單”, 記者嘗試叫了三次, 依舊如此;而在首汽上, 記者也叫了三次, 每次等待約2分鐘, 直到頁面顯示“無人接單”;在美團打車上, 記者等了7分鐘, 也無人接單。 只有在滴滴上叫車時, 頁面顯示有26人在等待, 需等候10分鐘左右, 在等到9分鐘的時候, 頁面顯示有司機接單了。

當天18:30, 晚高峰時段, 記者又嘗試叫了短途, 里程大約2公里, 和高峰期長途一樣, 只有在滴滴上叫車成功, 且在1分鐘內就接單了。 “現在滴滴司機最喜歡接短途單, 補貼很高, 像這單原本只有14元, 且要抽成, 現在補貼之後, 我可以拿到35元, 這幾天每天做10個小時左右,

可以賺千元。 ”司機馬師傅興奮地向《IT時報》記者表示。

高峰期叫車需等候, 平峰期的表現如何?4月10日10:30, 記者又在這四家平臺上下單從江甯路地鐵站到世紀公園地鐵站, 這次, 易到和滴滴都在1分鐘內有人接單, 不過滴滴司機趕過來需要5分鐘, 而易到司機則需要17分鐘才能趕到, 而首汽和美團均無人接單。 當天15:00, 晚高峰還未來臨, 記者叫了2公里的短途, 這次, 滴滴和美團的司機秒接, 而在易到和首汽上, 叫了3次均未成功。

綜合比較, 無論是高峰期還是平峰期, 無論是長途還是短途, 在滴滴上叫車均成功, 首汽上均不成功, 而易到和美團在平峰期都叫車成功。

沒有補貼司機只接長途單

司機和乘客的心理都是一樣, 一個希望多賺錢、多拿補貼,

一個希望少付錢, 都是看在補貼的份上。 在一個滴滴易到美團車主群的QQ群中, 當記者問起“現在易到、首汽好做嗎”的問題時, 不少車主都表示“沒多少人做易到、首汽了, 哪裡有補貼就在哪裡做, 乘客也是挑有補貼的平臺叫車。 ”

自由職業者梅師傅是易到的一名司機, 他開的雷克薩斯在易到上屬於豪華車型, 這段時間, 他的感覺是每天單量的確有所下滑, 降幅大約在10%左右, 但提錢是正常的。

萬師傅也是易到的一名司機, 他的車屬於易達車型, 是易到所有車型中最便宜的一種。 不過, 這段時間, 他主要做滴滴和美團, 和馬師傅一樣, 他也是為了滴滴和美團的高額獎勵才轉向的。 “我幾個平臺都開著, 但重點在滴滴上, 每天收入800元左右。在易到上,很多人都不接短途單,因為性價比不高,但是易到上的長途單,我還是會接的。”萬師傅口中的長途單是指車費達到150元以上的訂單,據他表示,他周圍的很多司機都是如此,在有補貼的平臺上不挑單子,在無補貼的平臺上則只做長途單。

司機的理念正印證了記者的測試結果,在易到上叫車成功的唯一一單就是平峰期的長途單。

叫車無人接單或等候時間過長,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司機數量的下滑,不過對於司機的具體數量,幾大平臺均表示不便透露。

記者觀察

沒有無休止的補貼

補貼大戰是網約車發展初期的產物,如今,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補貼再起,滿足了乘客和司機對補貼的期待,一場似曾相識的“價格戰”再次上演,這個行業的競爭也更為激烈。不過,曾經的一些違規現象也有“死灰復燃”之勢,超齡車、不達標車、外地牌車等更換“馬甲”的車也被乘客屢屢碰到。記者僅在美團打車上就碰到過兩三次“馬甲車”,實際車牌號和手機上顯示的車牌號不符,一位司機坦言,一開始,為了提升司機數量,審核比較松,輕輕鬆松就過了。或許,這也為日後埋下了隱患。

不過,不少業內人士均認為,這樣的補貼終歸是會停的。看好、佔領、謀求盈利,這是網約車市場參戰者的共同思路,重點是佔領和盈利。作為第二梯隊的網約車平臺,以易到為例,現在還在復活的過程中,更需要集聚司機、提升服務,若與滴滴、美團一樣採用“燒錢模式”來增強競爭力,恐怕並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或許,補貼是讓易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但在有的專家看來,不打價格戰的平臺,往往會有更強的專業優勢,並以服務品質和便捷度為切口,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閉合生態鏈。而且,對於乘客來說,更願意看到一個在競爭的市場。

每天收入800元左右。在易到上,很多人都不接短途單,因為性價比不高,但是易到上的長途單,我還是會接的。”萬師傅口中的長途單是指車費達到150元以上的訂單,據他表示,他周圍的很多司機都是如此,在有補貼的平臺上不挑單子,在無補貼的平臺上則只做長途單。

司機的理念正印證了記者的測試結果,在易到上叫車成功的唯一一單就是平峰期的長途單。

叫車無人接單或等候時間過長,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司機數量的下滑,不過對於司機的具體數量,幾大平臺均表示不便透露。

記者觀察

沒有無休止的補貼

補貼大戰是網約車發展初期的產物,如今,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補貼再起,滿足了乘客和司機對補貼的期待,一場似曾相識的“價格戰”再次上演,這個行業的競爭也更為激烈。不過,曾經的一些違規現象也有“死灰復燃”之勢,超齡車、不達標車、外地牌車等更換“馬甲”的車也被乘客屢屢碰到。記者僅在美團打車上就碰到過兩三次“馬甲車”,實際車牌號和手機上顯示的車牌號不符,一位司機坦言,一開始,為了提升司機數量,審核比較松,輕輕鬆松就過了。或許,這也為日後埋下了隱患。

不過,不少業內人士均認為,這樣的補貼終歸是會停的。看好、佔領、謀求盈利,這是網約車市場參戰者的共同思路,重點是佔領和盈利。作為第二梯隊的網約車平臺,以易到為例,現在還在復活的過程中,更需要集聚司機、提升服務,若與滴滴、美團一樣採用“燒錢模式”來增強競爭力,恐怕並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或許,補貼是讓易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但在有的專家看來,不打價格戰的平臺,往往會有更強的專業優勢,並以服務品質和便捷度為切口,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閉合生態鏈。而且,對於乘客來說,更願意看到一個在競爭的市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