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太極拳的重心與距離

太極拳套路訓練初期, 初學者最為關心的就是一個重心問題。 而誤區之一就是當做一個動作時重心是在左還是右。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拳照

其實太極拳講求的是“陀螺穩定、隨遇平衡”。

腳下是有虛實變化, 腳下的虛實變化和手上的變化呈X形交叉。 就是左腳實、右腳虛, 同時右手實、左手虛。 同時虛實“互為其根, 互相轉化”。 因為拳無定式, 如同行雲流水一樣。 從起式到收式都要連綿不斷。 所以“重心”也是在不斷變化的。 虛實變化也沒有停止的時候。 而同樣形式的動作, 動作的每一個瞬間, 身體的每一個部分, 虛實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而變化。 這就必須在實際對練中才去體會了。 而且一旦重心偏於一邊, 頭腦中的意識是要往相反的方向調整的。 這就是“隨遇平衡”。

我們在初級教學中講“重心”是幫助初學者記憶。 有了一定的基礎就不能老停留在“重心”是“左還是右”這樣的初級問題上了。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拳照

“穩定”的概念也經常被誤解。

首先, 運動中的穩定靠的是螺旋。 而不是支撐面積大小。 陀螺只有一點支撐, 可是受到外力卻不容易到。 它是利用螺旋化解掉外來力量。

所以“不斷的螺旋運動”才是穩定的基礎。 也是太極拳區別於其它拳種最主要的特點。

其次, 在實際當中“不倒地”並不能代表輸贏。 有一路拳叫做“地躺拳”專門練的就是倒地功夫。 太極拳裡“蹬一根”等動作在古法裡也是倒地而用的。 所以我們不能以“不到地”做為訓練目的。 我們應該練的是一個“平衡感”。 就是不論身體處在什麼樣的姿態, 我們大腦裡對方向, 勢態都保持清醒。 這通過長期的太極拳套路訓練是能夠提高的。 所以我提倡“平衡感”的概念, 削弱“平衡”概念。

太極拳的螺旋運動對身體的要求首先就是“立身中正”。 常見的毛病主要就是“扭”和“晃”。 我們可以看“馬虹先生”的視頻。 他的習慣是架肘, 兩個臂膊象野鴨子起飛時一樣架的高高的。

“架肘必慫肩, 聳肩就立身不正”。 立身不正帶來的毛病除了“扭”和“晃”外, 比如“腳跟拔起”“低頭貓腰”就不用說了。

當然, 起式還有很多很多細節, 比如每只腳的虛實變化, 手形手法的變化等等。 在教學光碟中受時間所限都沒有講解。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拳照

“占勢”就包含了距離的概念。 距離是平面的, 而“勢”是三維的概念。

距離感在每一個動作中都要講。 推手運動和其他競技比賽比, 確實很難看。 但在“搶位占勢”方面確實是一種比較好的訓練方法。 關於“正隅”方位的步法, 相生相剋的關係, 相信同學們還應該記得。

其實招數不是不能講, 是不能以多為能。

招數也不是那麼講的, 擺一個造型, 然後把敵人擺在造型裡和你配合。 你這樣變化, 我那樣變化。 敵人要不按套路打呢?

武術打擊效果完成於過勢之中。 講招數的同時一定要講“勁”。 講清“勁力”“勁路”“勁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