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梁村史話》再版後記

龐祥瑞

1955年冬, 為了新生共和國的國防建設, 祁縣北梁鄉北梁村實施了整村搬遷。 村民們遷走了, 北梁村行政建制沒有了, 但北梁村的歷史依然熠熠生輝。 需要我們去挖掘、採擷、整理總結。 作為《北梁村史話》的組織策劃者, 深感使命光榮, 責任重大。

北梁是我的故鄉, 是北梁人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地方, 北梁永遠銘刻在我兒時的記憶中, 蘊含在濃厚的情感裡, 時光的流逝抹不去我對那片熱土的思念和眷戀。 那是一片滋養我們祖祖輩輩的土地, 留在這片土地上的有開鄉辟壤、功德無量的先祖;有官聲清廉、政績卓著的良吏;有生財有道、回饋故里的晉商;有積德行善、造福桑梓的先賢;有抵禦日寇入侵、致力人民解放和幸福的英烈,

這其中有我的生身父親。 他們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凱歌, 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

北梁村是典型的革命老區, 是1939年10月祁縣抗日民主政府誕生地, 是晉冀魯豫邊區和太行山革命根據地通向黨中央延安和晉綏邊區的重要通道。 在這條通道上發生過許多重要的甚至是與決定中國命運有關聯的人和事。 然而, 由於多方面的原因, 未能客觀如實地反映和傳記下來。 對此, 我們只能嗔怪自己對故鄉的歷史地位認識不足。 現在看來, 儘管我們出版了《北梁村史話》,

但還深感缺失和遺憾, 總覺得意猶未盡, 話還未完, 事沒有辦妥。 譬如:革命戰爭年代那段血與火的鬥爭歷史沒有完整地整理和記錄, 愧對歷史、愧對先人。

有鑑於此, 三年來我們組織多方面的社會力量進行調查研究, 發掘歷史資料, 為本書的再版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經過許多周折和努力, 尋找到幾十位北梁籍老者和知情人。 年紀最大的楊興福老人是一位抗日老戰士, 今年已93歲高齡。 通過採訪、交流、座談, 尋覓到不少有價值的素材, 總結出像“北梁事件發生始末”等十余篇文章。 同時, 根據社會各界讀者的意見, 對原書的一些內容和字句進行了必要的核實、補充、修訂和刪改, 力爭更真實地反映歷史本來面目。

《北梁村史話》的再版,

對我們是一次心靈的啟迪, 認識的昇華, 我們深刻感受到北梁村是祁縣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了北梁村, 祁縣的歷史才更加璀璨絢麗, 更加翔實完整。

值此《北梁村史話 》再版之際, 謹向為此書的整理出版作出貢獻的友人們表示衷心感謝!

(作者系祁縣人民政府原副縣長、祁縣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

祁縣“鄉村文化記憶工程”的典範

賀《北梁村史話》再版發行

盧建華

值此全國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之際, 祁縣把大力實施“鄉村文化記憶工程”作為推動文化繁榮發展, 不斷增強全縣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之一, 意義重大。 近聞《北梁村史話》一書再版發行, 粗略翻閱文稿, 深感此舉是祁縣“鄉村文化記憶工程”的典範。

鄉村和人一樣, 它也有著瑰麗的記憶, 完整的生命歷史。 每個村落在形成變遷和發展中都具有保存價值的歷史記錄。 《北梁村史話》既是對北梁村社會發展經濟振興的見證, 又是後人瞭解歷史尋根的源流。 本書的獨到之處在於, 它不僅記敘了北梁村的滄桑歷史, 更勾勒出了該村的淳樸民風、和睦鄰里, 以及百姓敦厚質樸、勤奮儉約的古村人文。 不僅講述了近代晉商領導人物艱辛創業的歷程, 更彰顯出他們處事審慎, 居安而慮遠、外柔而內韌的特質。 不僅描寫了這裡的人民為了祖國的解放而英勇殺敵, 浴血奮戰的動人情景和為了國家需要而舍小家, 為大家, 實施整村搬遷的感人故事, 更頌揚了北梁村乃至全縣的革命老區精神,

這種精神就是愛黨信黨、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捨生忘死、無私奉獻的博大胸懷;不屈不撓、敢於鬥爭的英雄氣概;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頑強鬥志;求真務實, 開拓創新的科學態度;魚水情深, 生死相依的光榮傳統。

實施鄉村記憶工程, 目的在於為後人留下翔實的史料, 從而為現在乃至將來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借鑒, 為愛國愛鄉教育提供鄉土教材, 為各界朋友瞭解祁縣提供資訊。 再版發行的《北梁村史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優秀範例。 (作者系祁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