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給孩子再掉尿布,如廁訓練其實很簡單

眼下天又熱起來了, 媽媽們都開始給娃做如廁訓練了沒?

如廁和吃飯還是有些不同, 到了應該自主排便的時機還是需要爸媽們主動操心地給訓練起來。 並且每個孩子的訓練期長短不一樣, 短的可能幾周, 長的有些需要3-5個月, 訓練過程也難免會尿幾次褲子、行為倒退等情況。

所以, 趁著現在天暖了開始著手訓練, 夏天的時候再鞏固一下, 基本到天涼了就沒問題了。

不過我知道對於長期依賴著紙尿褲便利性的爸媽們來說, 還是會有點摸不著頭腦:

到底如廁訓練要怎麼開始,

是要強行摘除尿不濕還是要讓寶寶自己慢慢來?

多大寶寶適合開始訓練?...

看完這篇爸媽們就明白了~

OK從小是穿尿不濕的, 在我對不把屎把尿的堅持下, 家裡老人也從沒和我提過要摘尿不濕的事。 不過孩子到了20個月左右的時候, 我主動提出了要開始給他訓練自主大小便。

當時我媽大為支持, 立馬買來了十條一模一樣的褲子, 著實把我嚇了一跳。

在我媽眼中, 如廁訓練很簡單, 強硬摘去尿不濕, 讓孩子尿到褲子上, 多濕幾次孩子自己也知道難受了, 大人再多提醒幾次自然也就學會憋尿了, 無非一開始大人要每天多洗幾條褲子。 這種”自然法“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 但事實上用這種方法訓練失敗得也很多, 不少娃兒從一歲多開始天天被尿褲子, 大半年下來照樣沒學會怎樣自已控制大小便。

最終我當然沒用這種方法, 因為我知道, 要想小朋友順利如廁, 最重要的首先得有自主如廁的意識, 然後才是技術性的訓練。

如廁和學會走路一樣, 既需要訓練, 也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先培養好意識,

把自主權放在孩子手裡, 訓練起來就會省力又省時。

如廁訓練並不只是為了告別尿布

在傳統觀念裡, 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的目的似乎只是為了告別尿布而已, 但事實上, 如廁訓練更關鍵的意義在於“體驗自我控制排泄”, 這是符合幼兒心理發展行為的, 孩子需要經歷這個過程。

媽媽們都知道寶寶有“口欲期”, 但可能不知道寶寶還有“肛欲期”。 精神動力學鼻祖佛洛伊德認為, 孩子在2歲到4歲的時候會經歷一個“以體驗和滿足排泄感受為核心的發展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 孩子需要“恰到好處”地被允許自由體驗和學習排泄的感覺, 也就是肛欲期。

因此, 在這個階段需要通過合理引導建立起自己的如廁習慣。 對於孩子而言:

在“肛欲期”前半段需要體驗可以按照自己意志自由排泄的快感;

而在“肛欲期”後半段則需要體驗到可以憋住排泄物並在合適的時候釋放的成就感。

寶寶多大可以開始如廁訓練?

添加輔食以六個月為明確的開始點, 而如廁訓練沒有確定的時間點, 你要問問過來人, 什麼時間的都有。

很多老人會說, 孩子會憋尿了就可以訓練自主大小便了。 老人所謂的會憋尿通常是以把尿為基礎, 沒把尿時沒有、一把就有, 這個就是他們所謂的寶寶學會憋尿了。

但事實上對於一直穿著尿不濕的娃兒, 在還沒有開始訓練時根本是沒有憋尿意識的, 所以不要指望娃有一天會憋尿了再開始如廁訓練。 如果一直穿著尿不濕, 很可能到了3、4歲你仍然不知道他到底會不會憋尿。

所以, 練習如廁就是一個鍛煉寶寶的憋尿意識的過程。

雖然沒有明確的開始訓練的時間點, 但可以遵循一些寶寶的行為信號。 在尊重寶寶自主意識的基礎上, 咱們可以根據下面這些行為點來判斷寶寶是否進入了如廁訓練開始的視窗期了:

1. 對走路和用腳已經沒有之前那麼興奮

如廁訓練需要孩子有耐心在原地靜坐一會兒, 這對用雙腳丈量世界充滿著巨大熱情的學步期寶寶來說還是會有難度, 他們一坐下就會不自主地想站起來走路。

2. 可以聽懂指令

基本一歲半以後的寶寶可以通過大人的語言和肢體語言來明白意思, 如果要量化的話, 至少是三條指令以上, 例如:“去房間, 找到你的娃娃,把它拿過來”。

3. 能夠說“不”

尊重孩子對如廁訓練的自主權,孩子需要有能力對如廁訓練說“不”,並且適時行使那樣的權利。

4. 開始有歸位的習慣

例如,洗完澡他可以在你的指令下把洗澡玩具放回到原處。歸位習慣會讓寶寶自發意識到,排泄物是屬於馬桶的。

5. 模仿大人的行為

“像大人一樣上廁所”是讓孩子脫掉尿布的重要內在動力。

6. 有規律的大小便時間

爸媽通過觀察可以摸索出寶寶的規律,例如一般會在什麼時候排便,大量喝水後多久會有小便。如果大量喝水後尿布開始濕的時間相當固定,就可以說是有一定規律。

7. 對自己的身體有所意識

例如能在肚子痛時夠告訴你肚肚痛。當寶寶具備這種感觀意識時,經過你不斷提醒“要便便了就告訴媽媽哦~”下,寶寶就可以做到想要排便時來告訴你。

多數寶寶至少要到2歲左右才會同時滿足上述7個基本條件,所以何時可以如廁訓練,決定的人是寶寶而不是爸媽。

找到你的娃娃,把它拿過來”。

3. 能夠說“不”

尊重孩子對如廁訓練的自主權,孩子需要有能力對如廁訓練說“不”,並且適時行使那樣的權利。

4. 開始有歸位的習慣

例如,洗完澡他可以在你的指令下把洗澡玩具放回到原處。歸位習慣會讓寶寶自發意識到,排泄物是屬於馬桶的。

5. 模仿大人的行為

“像大人一樣上廁所”是讓孩子脫掉尿布的重要內在動力。

6. 有規律的大小便時間

爸媽通過觀察可以摸索出寶寶的規律,例如一般會在什麼時候排便,大量喝水後多久會有小便。如果大量喝水後尿布開始濕的時間相當固定,就可以說是有一定規律。

7. 對自己的身體有所意識

例如能在肚子痛時夠告訴你肚肚痛。當寶寶具備這種感觀意識時,經過你不斷提醒“要便便了就告訴媽媽哦~”下,寶寶就可以做到想要排便時來告訴你。

多數寶寶至少要到2歲左右才會同時滿足上述7個基本條件,所以何時可以如廁訓練,決定的人是寶寶而不是爸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