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民音樂家聶耳究竟是怎麼死的?

聶耳

聶耳, 雲南玉溪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 2009年, 被中國政府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聶耳出生於1912年, 死於1935年, 他在這個世界上只生活了僅僅23個年頭。 聶耳短短的一生, 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 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 英年早逝, 實在令人惋惜。 那麼聶耳是怎麼死的呢?

聶耳

名字由來

聶耳原先並不叫這個名字。 原名聶守信, 字子義, 故又稱聶子義。

聶守信年輕的時候, 對音樂特別敏感。 大家都說, 只要能從耳朵進去的, 都能從他嘴裡唱出來。 久而久之, 大家都叫他“耳朵先生”。

一次聯歡會上, 聶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 模仿各種人說話, 而且還能讓兩隻耳朵一前一後地動, 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 大夥兒都被逗得大笑起來。 總經理給聶守信送禮物, 並稱他為“聶耳博士”。 聶守信笑著對大家說:“你們硬要把一隻耳朵送我, 也好, 四隻耳朵(“聶”的繁體字“聶”)連成一串, 不像一個炮彈嗎?”從此, 聶守信改名為聶耳。

1933年冬聶耳(中),吳永剛(左),金焰

酷愛音樂

聶耳在北平時窮得買不起棉衣, 卻在秋末深入到貧民區天橋等地, 用有限的幾個錢來收集北方民間音樂素材, 並在“充滿了工人們、車夫、流氓無產階級的汗臭”環境中聆聽賣嗓子、賣武功的吼聲, 從中知道了他們“生命的掙扎”的心曲。

在上海, 他經常踏著晨霜夜路體驗女工上班的辛苦, 從而創作出《新的女性》。

聶耳還與小報童交上了朋友, 天天問寒問暖, 那首著名的《賣報歌》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吟誦出來的。 聶耳沒有像樣的創作條件, 到上海一年後經過苦苦積攢, 才買到一把多年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

創作《義勇軍進行曲》

1933年, 聶耳在共產黨員田漢的介紹下, 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當時日寇已侵佔東北, 國內腐朽勢力卻仍沉溺於紙醉金迷中。 社會上充斥著“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豔曲。 田漢建議與他一起創作一首歌曲來激起人們的士氣。

1935年初, 田漢改編了電影《風雲兒女》, 並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 並在被國民黨抓捕之前, 在一張香煙紙上寫下了他所作的詞。 聶耳拿到田漢的歌詞之後, 只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

隨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 在日本完成了《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定稿, 寄送回國, 高昂雄壯旋律激勵著民眾為國獻身。

1949年新中國成立, 《義勇軍進行曲》被選為代國歌, 並在1982年請定位國歌, 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徵。 創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的貢獻之一, 也是聶耳為祖國所作出的最大的貢獻。

 離奇身亡

1935年7月17日, 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當時聶耳是為了躲避國民黨的追捕, 前往日本學習的。 對於聶耳溺水的真相, 到現在仍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是自然溺水死亡的還是被溺水?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聶耳的死亡, 只有“離奇身亡”四個字。

聶耳墓

1954年,中共雲南省人民政府決定重修聶耳墓地,請郭沫若題寫墓碑和墓誌銘。郭沫若題“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碑和墓誌銘:

聶耳同志,中國革命之號角,人民解放之聲鼙鼓也。其所譜《義勇軍進行曲》,已被選為代用國歌,聞其聲者,莫不油然而興愛國之思,莊嚴而宏志士之氣,毅然而同趣於共同之鵠的。聶耳呼,巍巍然,其與國族並壽,而永垂不朽呼!

聶耳同志,中國共產黨黨員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於風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於日本鵠沼之海濱,享年僅二十有四。不幸而死於敵國,為憾無極。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猶未能明焉!

1954年11月1日,日本人在藤澤市鵠沼海岸聶耳遇難地附近,建立了聶耳紀念碑 。

1963年,隨著中日民間的貿易往來,日本人民又重建“耳”字形的花崗石紀念碑,日本戲劇家秋田雨雀先生撰寫介紹聶耳生平碑文,並請郭沫若題寫紀念碑。郭沫若書題了“聶耳終焉之地”六個大字。

聶耳墓

1954年,中共雲南省人民政府決定重修聶耳墓地,請郭沫若題寫墓碑和墓誌銘。郭沫若題“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碑和墓誌銘:

聶耳同志,中國革命之號角,人民解放之聲鼙鼓也。其所譜《義勇軍進行曲》,已被選為代用國歌,聞其聲者,莫不油然而興愛國之思,莊嚴而宏志士之氣,毅然而同趣於共同之鵠的。聶耳呼,巍巍然,其與國族並壽,而永垂不朽呼!

聶耳同志,中國共產黨黨員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於風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於日本鵠沼之海濱,享年僅二十有四。不幸而死於敵國,為憾無極。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猶未能明焉!

1954年11月1日,日本人在藤澤市鵠沼海岸聶耳遇難地附近,建立了聶耳紀念碑 。

1963年,隨著中日民間的貿易往來,日本人民又重建“耳”字形的花崗石紀念碑,日本戲劇家秋田雨雀先生撰寫介紹聶耳生平碑文,並請郭沫若題寫紀念碑。郭沫若書題了“聶耳終焉之地”六個大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