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虛無縹緲:日本的開山鼻祖是這個方士嗎?

虛無縹緲:日本的開山鼻祖是這個方士嗎?

歷史是很容易寬恕故人的, 包括騙子。 當年齊國方士徐福, 就是一個拿了秦國的投資飄洋過海的“詐騙犯”。

如今,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 徐福都被看作是文化名人;尤其在日本的一些地方還享受著開山鼻主的待遇。 兩國真假難辨的徐福遺跡不下幾十處。

最早關注徐福的是司馬遷, 其事蹟混雜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 西元前二一九年, 統一天下的秦始皇, 妄圖保有萬世基業, 開始夢想長生不老。 在他東巡齊魯時, 有齊方士徐市(徐福)上書, 言海中有三神山, 名曰:蓬萊、方丈、瀛洲, 有仙人居之, 且有長生不老之仙藥, 願前往求仙問藥。 始皇喜, 於是, 派徐福入海求仙。

仙人之說, 或是徐福瞎編的, 或是古人當真信之。 但“三山”之說, 還是有據可查的。 “三山”、“五山”、“仙山”之說, 興于戰國時之齊燕。 兩國都是面朝大海的“海洋國家”,

方士相信海上有仙山, 也是地緣使然。 “五山”之說:“一曰岱輿, 二曰員嶠, 三曰方壺, 四曰瀛洲, 五曰蓬萊……, 五山之根無所連箸, 常隨潮波上下往還。 ”可以據此推測, 徐福為了說服秦始皇“投資”尋找仙山仙人, 而引證了前人的學說, 刪繁就簡, 變“五仙山”為“三神山”。

司馬遷為何要在秦始皇的傳記中, 插入幾個方士的“事蹟”呢?太史公雖落筆從容, 但仍能看出他對秦始皇海上求仙的輕蔑;同時, 也包含了對方士騙術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借此對漢武帝迷戀求仙方術(連女兒都下嫁給方士欒大)的曲筆諷刺。 不知是不是史筆如刀, 武帝之後, 漢室求仙熱開始退燒, 養生理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站在這樣的立場上, 太史公筆下的徐福, 自然是一個負面形象。

第一次東渡沒有收穫, 徐福更是獅子開大口, 忽悠始皇帝;說要見仙人, 需三千童男童女和各色人間禮物, 還需配備強弓勁弩和武士, 用來射退海上攔路的大魚, 方能抵達仙山, 求仙取藥。 也許是牛皮吹得越大, 領導越相信, 秦始皇又答應了徐福的要求。 於是, 徐福帶著三千童男童女、武士以及各種穀物種子、生產生活物資, 乘海船再次東渡。 結果是, 在東方“平原廣澤之地”自立為王, 三千童男童女配對成親, 百藝穀物, 落地生根, 再也不回來覆命了。 “徐福求仙”就是太史公筆下記述的最大騙局, 徐福被寫成一個膽大心細, 胸有成竹的大騙子, 始皇帝則是一個求仙成癖, 呆頭傻腦的昏君, 海上三神山也便成了虛妄之說。

不過, 司馬遷只顧他的春秋筆法, 而沒有注意到這個騙局的地理價值, 後世史家也對這一“神文地理”(相對于人文地理而言)的史學文本關注得不多。 其實, 齊人說的三仙山, 並非完全虛構。 或許三仙山記錄的就是海上的海市蜃樓現象, 並非妄說。 再實際些, 海上仙山不存在, 但海島是實在的。 近有渤海、黃海諸島, 遠有日本的本州、四國、九州諸島。

列子曾宣稱“無知無為”才能“無所不知, 無所不為”。 方士的“三神山”之說, 亦折射了道家以虛證實的地理思想。 “神文地理”雖然裝神弄鬼, 但亦透露了先人的地理經驗和對世界的認識, 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地理探索的線索和文化想像的空間。 如北京的北海, 就是遼、金、元、明、清五朝帝王, 按“東海三仙山”設計的。

遺憾的是, 中國的“神文地理”沒有再向前走一步, 像哥倫布、麥哲倫航海一樣, 把虛的東西做實, 將虛無縹緲的海洋真正納入到治國的方略中。 這不是方士的悲哀, 道家的悲哀;而是皇帝的悲哀, 王朝的悲哀。 徐福的三千童男童女也好, 鄭和的萬人船隊也罷, 都沒有留下令人信服的紮根海外的實證。 先人的“忽聞海上有仙山”的理想, 最終, 又落回到“山在虛無縹緲間”了。

(全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