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搶人大戰”怎麼搶,不妨學學他們

“搶人大戰”怎麼搶, 不妨學學他們

任民望

中國城市, 人才暗戰, 不見硝煙, 卻在持續升溫。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頻出現在各地主政者的人才“宣言”中, 這場“搶人才”大戰, 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燃起點點星火, 呈現燎原之勢。

其中, 西安最拼, 甚至出現了“500余名戶籍民警誓師, 要打贏人才人口爭奪戰”, 拼到不少一線城市都感到了一絲顫抖。 因而成就了一個很火的段子:一小夥清明節去西安走親戚, 在火車站被員警攔住, 員警問:“你是西安人嗎?”小夥:“不是, 我來走親戚的。 ”員警:“帶回派出所, 符合親友投靠落戶條件。 ”另外一小夥旅遊,

去西安火車站轉車, 又被員警攔住, 員警問:“你什麼學歷?”小夥:“本科。 ”員警手一揮:“帶回派出所, 辦學歷落戶, 火車票錢報銷。 ”段子雖然調侃, 卻折射出全國搶人大戰轟轟烈烈的程度。

“綠色通道”落戶、住房補貼奉上、創業資金支援、公共服務給力……搶人大戰中, 這些舉措都成了“大路貨”, 如何拿出“絕活兒”來吸引大賢才, 還得向古代雄主取取經。

“鄰國有聖人”, 在對方未察之際就下手

秦穆公任用賢才, 有史記載的就是從著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開始的。 百里奚流落楚國, 卻被當做奸細被抓住。 。 楚人問他能幹什麼?他說會養牛。 於是就讓他養牛, 結果他養的牛又肥又壯。 楚成王聽說了, 覺得其飼牛之道與養馬相通, 便讓百里奚為自己養馬。

看來, 非賢君是很難識大才的, 如楚成王也就只有看到飼牛之道與養馬相通的眼光。 楚成王就這樣與百里奚失之交臂。

秦穆公聽說了百里奚之賢, 便想用重金贖回。 估計這是人的正常思維, 但在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年代, 秦穆公這樣做就等於是直接告訴人家百里奚是千里馬了。 所幸秦穆公當

時的謀臣就說:楚成王讓他養馬, 是因為不知道他的才能, 不如以逃跑之罪而贖之, 當初管仲就是這樣從魯國脫身的。 在古代, 得賢人必也工於心計, 每每若是。

於是, 穆公就派人對楚國說:秦國陪嫁的奴僕百里奚逃到了你們這裡, 想用五張黑羊皮贖回他。 楚國一聽, 估計也沒上心, 便爽快地答應了。 等到知道百里奚之賢,

只怕追悔莫及了。

如此波瀾不驚地就把大事辦了, 正是雄主的功夫。

“築黃金台”, 創造“惟賢必重用”的口碑

燕昭王在燕國紛亂不斷之時即位, 雖胸有雄略強國之志, 而難有所為。 而于窮困之時, 禮賢下士、選賢任能, 終使國強, 燕國就是一個例子。

燕昭王問郭隗:齊國乘我們內亂, 而攻破燕國, 我深知燕國國小力少, 不足以報仇, “然誠得賢士以共國, 以雪先王之恥, 孤之願也。 ”先生如果你看到合適的人才, 我一定親自服侍他。 人雲“國亂則思良相”, 此之謂也。

郭隗說:“王必欲致士, 先從隗始。 況賢於隗者, 豈遠千里哉!”這個重賢招士的辦法, 其實是給天下賢能之人立了一個比較低的標杆, 使其認為一個不怎麼樣的人都能得到重用,

我比他強肯定比他更能受重用, 不能不說此法簡單而又高妙。 於是燕昭王為郭隗翻建府第, 尊他為老師。 同時, 還在易水之旁, 築起高臺, 積黃金於臺上, 以奉四方賢士, 名曰招賢台, 亦名黃金台。

燕王如此大動作以招賢, 即以好士聞名而傳佈遠近。 這一招, 便招來數位賢能。 樂毅自魏往, 劇辛自趙往, 鄒衍自齊往。 昭王奉樂毅為亞卿, 開始了燕國由弱到強的劇變過程。

量才錄用, 絕不給外界“任人唯親”的印象

在用人策略上, 劉邦更勝項羽不知幾籌。 在大宴群臣時, 劉邦就發表過一番著名的宏論。 即《史記》載:“夫運籌策帷帳之中, 決勝於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 撫百姓, 給饋餉, 不絕糧道, 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軍, 戰必勝, 攻必取, 吾不如韓信。

此三者, 皆人傑也, 吾能用之, 此吾之所以取天下者也。 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 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

張良是劉邦的重要謀臣, 原是韓國人, 自韓被秦滅後, 張良還在博浪沙襲擊過秦始皇以報韓仇。 後來, 機緣巧合, 得了黃石公《太公兵法》, 便習誦於心, 完成了從一個勇士向謀士的人生角色轉變。 及陳涉起兵, 張良也糾聚人馬反秦, 本想投奔景駒的, 不料半道上遇到了劉邦。 此時, 劉邦還只是讓張良給他當管馬的官。 可以說, 張良最初也只是個“弼馬溫”。

而後, 張良屢出奇謀大智, 數救劉邦於水火, 協助漢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 終被封為留侯。 這說明劉邦量才為用的用人觀, 是在結合實際靈活運用。 面對蕭何等知根知底的人, 可以及時根據其才能與功績而任用。但在面對如張良等半道加盟的人才,則有一個根據實踐檢驗再擢用的過程。對於劉邦來說,在你沒有顯出大才之前,他是不會把你放到高位的,但又不會輕易讓人才流失,頗有點為自己儲備人才的意思。要得高位,還得靠人才用真本事去獲取。

翻開《歷史大棋局——古代雄主用人評略》,引才用人的“錦囊”俯首可拾。總結起來,古人尤其是君主用大賢的,多重他人推薦、自己明察,或這兩種辦法組合使用。倘若君主不加詳察,他人薦賢往往就會私恩盛行,而致庸人塞路。但當面詳察,要求用人者本身就很賢明,有雄才大略。他們思考治理難題往往夜不能寐而求之於人,若所答能令己茅塞頓開就會引為高賢。歷史上,齊桓公之與管仲、秦穆公之與百里奚、秦孝公之與公孫鞅,都有所謂三天三夜長談的故事。但若為庸主,即便是賢才他也不鑒識,有賢能他也不善用,而賢才也會棄他而去。比如魯莊公之于管仲、魏惠王之于公孫鞅、項羽之于韓信、袁紹之于荀彧。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指出:“要把我們的事業發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幹一番大事業,就要有這種眼界、這種魄力、這種氣度。”人才難得,城市送出的各種“福利”只是基本的物質基礎,而真正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還是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以及一個城市的軟環境——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氛圍。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84777

叢書名:政治文化叢書

膠版紙頁數:398

編輯:趙慶

可以及時根據其才能與功績而任用。但在面對如張良等半道加盟的人才,則有一個根據實踐檢驗再擢用的過程。對於劉邦來說,在你沒有顯出大才之前,他是不會把你放到高位的,但又不會輕易讓人才流失,頗有點為自己儲備人才的意思。要得高位,還得靠人才用真本事去獲取。

翻開《歷史大棋局——古代雄主用人評略》,引才用人的“錦囊”俯首可拾。總結起來,古人尤其是君主用大賢的,多重他人推薦、自己明察,或這兩種辦法組合使用。倘若君主不加詳察,他人薦賢往往就會私恩盛行,而致庸人塞路。但當面詳察,要求用人者本身就很賢明,有雄才大略。他們思考治理難題往往夜不能寐而求之於人,若所答能令己茅塞頓開就會引為高賢。歷史上,齊桓公之與管仲、秦穆公之與百里奚、秦孝公之與公孫鞅,都有所謂三天三夜長談的故事。但若為庸主,即便是賢才他也不鑒識,有賢能他也不善用,而賢才也會棄他而去。比如魯莊公之于管仲、魏惠王之于公孫鞅、項羽之于韓信、袁紹之于荀彧。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指出:“要把我們的事業發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幹一番大事業,就要有這種眼界、這種魄力、這種氣度。”人才難得,城市送出的各種“福利”只是基本的物質基礎,而真正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還是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以及一個城市的軟環境——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氛圍。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84777

叢書名:政治文化叢書

膠版紙頁數:398

編輯:趙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