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成長在“兩山”上的山東人

山東人的成長, 似乎深受了“兩山”的影響——“尼山”和“梁山”:

誕生於“尼山”上的孔老夫子, 教導山東人何以修身。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正是在儒風的浸漬、禮儀的薰陶下, 山東人“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 因此, 山東人儘管說走咱就走, 風風火火闖九州, 但絕對路見不平一聲吼, 該出手時才出手。 山東人貌似壯實粗獷, 但絕非狹隘蠻橫、不講道理, 他們都十分看重道義底線和人性堅守。 甚至, 有時為了實現某種事業, 本可以靈活處之, 甚或使用一些極端手段, 但山東人輕易不願為、不想為。 在他們看來, 崇高的事業, 緣本應該用高尚的行為去完成!那種機關算盡、不擇手段的成功, 即便擺在山東人面前, 他們也會因自有取捨而不會肆意妄為。 由是, “山東人實在”, 早已有口皆碑。

曲阜尼山

儘管, 作為一個山東人, 在筆者的經驗裡, 有些山東人並不完全實在, 但能享受國人這麼多的點贊, 除了說明國人不會“以一眚掩大德”外, 絕對足以說明山東人良好而廣泛的群眾基礎。 丹之所藏者赤, 漆之所藏者黑, 其實, 很多時候並不一定“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只要能夠堅守住自我, 甚至能夠“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一樣可以讓人“入芝蘭之室”。 即便在現實面前會被碰撞的“累累若喪家之狗”, 但只要有道義依託、信念支撐, 則一樣不會失去“然哉!然哉!”的釋然和灑脫。 更何況一個人對一個人的良性影響, 一定會通過他放大, 衍生到他所處的環境, 又繼續影響到這個環境裡的其他人。 把自己的事做好, 把對自己的堅守不斷向周圍的人輻射, 在這一波又一波的輻射中, 對人生的擔承和熱愛, 就會“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般逐漸點燃和強化, 不經意間就會譜寫歷史、實現人生。 就這一點, 孔子做到了, 相信山東人、所有人也能做到。

《新水滸傳》劇照

聚義在“梁山”上的眾家好漢, 則教育山東人如何合眾。 天下熙熙, 皆為利來;天下攘攘, 皆為利往, 但在利上, 還有一份義、一份情。 在排座次的過程中, 只要多出幾分坦誠、包容, 便不會傷及兄弟們之間的感情, 實現禮義的最大值。 常言道:賺小便宜吃大虧, 吃小虧賺大便宜。 山東人不在乎“吃小虧”, 也不想“賺大便宜”, 人和人之間, 只要多了幾分坦誠和包容, 就會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成就一番偉業。 這個道理, 就如同“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 “梁山”上的眾家好漢或許有諸多“不端”, 但他們“說走咱就走”的合和、“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無私, 絕對會激發最真誠的互動、最真摯的肯定、最真率的擔當、最真切的共鳴。 被欲浸利染的燕境齊壤, 之所以還能保持住幾分本真、幾許坦誠, 昧昧思之, 端的離不開深植在人們內心裡的一份包容、一種真誠。

對於這“兩山”,筆者每每萌生一種莫名的慰藉和感動。——“慰藉”對於我而言,不只是一個感性的詞,我常常會理性地去挖掘她、使用她。在這“兩山”上,山東人夯建起了自己的認知取向、行為習慣和道義擔承。它屬於山東人,也應該屬於所有人——“尼山”的孔老夫子在教導人何以修身時闡明了“仁,善,真”的要義,“梁山”的眾家好漢在教育人如何合眾時演繹出“和,誠,信”的珍貴。這“兩山”,除收納我們情感外,還應該被我們昇華為思考的容器、精神的濾器、自省的銳器。如果說佛家有“大乘”“小乘”之分,我由衷地期望:“兩山”上的心,既表“我心”,也為“眾心”,在展現其獨特精彩和深刻的同時,點燃起更多的生命和精彩。那麼,“兩山”上產生的正能量,抑或說他的先賢和後人之間的關係,一定會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德】雅斯貝爾斯《什麼是教育》)中,超越事件本身,直抵人的認知和靈魂。筆者堅信,當越來越多的人學會堅守、學會熱愛、學會真誠,我們一定會在實現自我的過程中,亦成全他人,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

作者簡介:張永軍,山東省無棣第一中學高級教師,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對於這“兩山”,筆者每每萌生一種莫名的慰藉和感動。——“慰藉”對於我而言,不只是一個感性的詞,我常常會理性地去挖掘她、使用她。在這“兩山”上,山東人夯建起了自己的認知取向、行為習慣和道義擔承。它屬於山東人,也應該屬於所有人——“尼山”的孔老夫子在教導人何以修身時闡明了“仁,善,真”的要義,“梁山”的眾家好漢在教育人如何合眾時演繹出“和,誠,信”的珍貴。這“兩山”,除收納我們情感外,還應該被我們昇華為思考的容器、精神的濾器、自省的銳器。如果說佛家有“大乘”“小乘”之分,我由衷地期望:“兩山”上的心,既表“我心”,也為“眾心”,在展現其獨特精彩和深刻的同時,點燃起更多的生命和精彩。那麼,“兩山”上產生的正能量,抑或說他的先賢和後人之間的關係,一定會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德】雅斯貝爾斯《什麼是教育》)中,超越事件本身,直抵人的認知和靈魂。筆者堅信,當越來越多的人學會堅守、學會熱愛、學會真誠,我們一定會在實現自我的過程中,亦成全他人,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

作者簡介:張永軍,山東省無棣第一中學高級教師,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