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末新政為何失敗而且還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1901年, 慈禧太后帶領著光緒皇帝和一班大臣從西安高調的返回京城。 一年前老太后和皇帝在八國聯軍槍炮的逼迫下被迫離開京城逃到了西安。 在簽訂了近代歷史上最大的不平等條約《辛丑合約》後, 大清同意賠償4億兩白銀和其他一系列的苛刻條件後, 列強才從皇宮撤退, 慈禧才得以返回紫禁城老家。

人要臉樹要皮, 慈禧皇太后顯然在這次嚴重的打擊後清醒了。 返回京城後, 慈禧便命令皇帝發佈一道諭旨, 高調的宣佈大清將開始新政改革。 從1901年到1911年清朝滅亡為止, 清政府在各個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努力, 但是這場新政最後還是失敗了, 而且還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這是為何呢?

首先清末新政的最佳時間節點已經錯失。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後, 清朝又多了9億兩白銀的賠款, 加上在戰爭中的巨大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還有此前甲午戰爭的賠款還沒有還清, 所以此時清朝的財政能力幾乎到了崩潰的地步。 而新政是一個“燒錢”的活, 哪一步沒有錢都不可能辦下去。 辦新式軍隊要錢、制定憲章要錢、、、清朝手中的銀子不足自然不能順利的展開新政。 如果在甲午戰爭結束後就開始進行推行改良,

尚能有財力支撐, 僅僅數年風雲突變。

其次清末新政的範圍太寬, 而且很多錯失過於急促, 產生了很多不良後果。 比如廢除科舉考試, 從宏觀來講, 這的確是順應歷史的發展潮流。 但是這個時候清朝還有大批的傳統士紳, 倉促廢除科舉考試導致清朝迅速的失去了人心, 而這些傳統士紳是清廷重要的支援力量, 一句話就是此時的傳統社會結構還沒有崩潰到廢除科舉制的地步。

而且此時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導致南方產生了反對清政府的力量。 清政府在新政中編練的新軍都沒有完全掌握在清廷核心階層的手中, 南方新軍被革命到滲透, 反而成為埋葬清王朝的掘墓人。 而清廷內部也發生了分化, 袁世凱掌握了北方新軍和很多重要權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清朝的新政加速了它的滅亡。

而且清末時期統治者階層尤其是慈禧逝世後的王公門完全失去了清王朝早期統治者的果斷和睿智, 所以新政缺乏強有力的執行者也是失敗的重要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