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單純的軍統特務, 還是雙面間諜, 亦或潛伏臺灣未被發現的紅色特工

國民黨稱沈之嶽是早年奉命潛入共產黨埋伏在毛澤東身邊的戴笠手下, 赴台後更成為“調查局之父”, 被後世評為“藍色007”、“繼戴笠之後的第二代諜王”;但另一說稱, 沈之岳根本就是共產黨, 且為共產黨在臺灣至死都未被發現的兩大臥底之一——此一說雖無可能有確鑿證據, 但沈晚年赴大陸治病被中共高層當貴賓接待, 卻是事實。

1933年, 22歲的沈之嶽進入上海復旦大學就讀。 受共產黨同學耳濡目染.沈之嶽也讀了不少共產主義書籍, 開始積極參與支援工人運動。 這種進步學生的姿態, 加上復旦大學學生的優異背景, 使他漸漸取得共產黨組織的好感。 經由共產黨友人的引介, 沈之嶽進入浦東煤炭公司當工人, 憑藉突出的領導能力, 為組織吸引了許多優秀工人。 之後, 作為罷工運動的帶頭者, 沈之嶽被國民黨當局拘捕下獄。

斯時沈之岳雖然同情工人境遇,

與左派青年接近, 但並未加入共產黨。 戴笠見這位小同鄉聰慧敏銳, 少年老成, 頗生好感。 幾經攀談, 沈之岳終被戴笠說服, 並加入國民黨地下工作者行列, 接受戴笠單線秘密領導, 戴笠指示沈之嶽加入中共組織, 潛伏其間。

經戴笠吸收之後, 沈之嶽旋即被釋放出旗, 他聽從戴笠指令, 不僅繼續積極參與工人運動, 更為瞭解中共組織情報, 正式加入共產黨, 擔任共產黨在上海地區的情報交通(即傳遞情報)任務。

1937年春天, 西安事變結束後不久, 儘管國共達成第二次合作之協議, 國民黨當局對中共顧忌猶深, 認定中共仍是心腹大敵, 而隱蔽戰線仍為決定雙方勝負之主戰場。 戴笠長期觀察沈之嶽, 認為他成熟穩重, 心細如發,

足以承擔重任, 命他深入延安, 潛伏到共產黨組織的心臟搜集情報。

沈之嶽以其在上海從事多年工運的輝煌成績, 還坐過國民黨黑牢, 加上又有復旦大學肄業的學歷, 自修馬列主義書刊、《共產主義ABC》, 堪稱標準進步青年。 因此在他向組織申請進入延安,

希望能到革命聖地“抗日軍政大學”(原名紅軍大學)學習後, 很快得到批准。

到了延安, 沈之嶽進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就讀, 他精明幹練, 成績優異, 深為學校幹部欣賞。

延安當局心裡有數, 來自祖國大江南北的進步青年裡邊, 肯定混雜了不少國民黨特務。 除了嚴密甄別考察, 教員常以突襲手法, 想從抗大學生中揪出特務。 某日, 某教員正在課堂上對學生講課, 冷不防舉起手來, 指著後排同學吼叫:“你看, 你看。 那個國民黨派來的特務!”膽小的同學立刻嚇得臉色大變。 派在學生群中的工作人員。 便把面露驚恐的人的名字記下來。 而在這類情況下, 沈之岳從來都是面不改色, 鎮定自若。

沈之岳利用抗大同學關係, 與共產黨中央要員建立了不錯的交情,

趁機也介紹了不少同志進入中共各個訓練機構受訓, 一面搜集中共中央機密情報。

由於在抗大表現優異, 沈之嶽畢業後被毛澤東拔擢為秘書人員之一, 遂開始默默開展他的潛伏工作。 抗戰爆發後, 中共中央發佈的若干重要文件以及沈之嶽獲悉的重要情報, 都被秘密傳遞到重慶。

回顧沈之嶽從1933年被戴笠說服成為國民黨地下工作者、打入中共駐上海組織, 到1941年冬天回到重慶, 深入中共組織及中央核心歷時9年。

曾與沈之嶽有共事經驗的張愛萍, 對沈之嶽有過如下評述:“沈之岳9年共產黨員資歷當中, 7年是模範黨員。 他個性跟周總理很像, 內斂、溫柔而含蓄。 ”

1994年2月, 沈之嶽病逝臺北, 臺北《中央日報》刊載的追悼文章稱:“傳出中共前國防部長張愛萍, 對沈之岳先生的評語是‘智勇雙全,治國有方,一事二主,兩邊無傷’……”正是這“一事二主,兩邊無傷”,給外界留下無盡的猜想空間.但即使是再怎麼靠近沈的人都不可能從沈嘴裡聽到半句解釋。

1950年5月,蔣介石任命沈之岳為“總統府資料組”石牌訓練班副主任,主要任務是協助“總統府資料組”主任蔣經國,辦理培養特務幹部的石牌訓練班。這也是沈之岳與蔣經國關係愈趨緊密的時期。

日後沈之岳任大陳防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4年多時間裡,蔣經國到過大陳不計其數,他與沈之嶽朝夕相處.漸漸感情深厚,沈之岳也成為不折不扣的“太子系”人馬。

1958年春,沈之嶽奉命回臺灣接任調查局副局長,並于1964年升任調查局局長。

正是因此,沈之嶽獲臺灣“調查局之父”之稱。

1979年3月,沈之嶽屆齡退休。但蔣經國不讓沈之嶽離開身邊,聘其為“總統府國策顧問”後,立命隨從為沈在“總統府”蔣經國的辦公室隔壁設置連間的辦公室。直到蔣經國去世,沈之嶽始終是國民黨當局最受倚重的特務系統元老。

沈之岳於1990年罹患末期前列腺癌,又於1993年11月轉移擴散至肺部。這期間,沈之岳接受妻子徐露的勸告,到北京尋訪名醫診治。赴大陸旅行期間,沈之嶽下榻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惟沈堅持不接受大陸方面招待,旅館費用全部是自掏腰包付清。大陸最高當局曾有意接見沈之嶽,但他客氣地婉拒了:“我來北京就是來看病,不為別的。”

而往昔老同學張愛萍,特意安排了明代名醫李時珍的後人,為沈之嶽治病,並到旅館和沈之嶽聊天。前國家主席楊尚昆則與徐露會面,說他希望多瞭解沈之嶽離開大陸後去臺灣期間的紀錄,對大陸方面而言,臺灣時期沈之嶽的紀錄是一片空白。

1994年2月,沈之嶽病逝臺北,享壽82歲。這名隱蔽戰線上的戰士,從此走進歷史,也帶走了許多不留存於任何檔案的秘密。他究竟是單純的軍統特工,還是雙面間諜,甚或是潛伏臺灣直至去世都未被中國國民黨發現的紅色特工?這樣的疑團,有待更多的史料公佈,有待更多的學者、讀者考證。

對沈之岳先生的評語是‘智勇雙全,治國有方,一事二主,兩邊無傷’……”正是這“一事二主,兩邊無傷”,給外界留下無盡的猜想空間.但即使是再怎麼靠近沈的人都不可能從沈嘴裡聽到半句解釋。

1950年5月,蔣介石任命沈之岳為“總統府資料組”石牌訓練班副主任,主要任務是協助“總統府資料組”主任蔣經國,辦理培養特務幹部的石牌訓練班。這也是沈之岳與蔣經國關係愈趨緊密的時期。

日後沈之岳任大陳防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4年多時間裡,蔣經國到過大陳不計其數,他與沈之嶽朝夕相處.漸漸感情深厚,沈之岳也成為不折不扣的“太子系”人馬。

1958年春,沈之嶽奉命回臺灣接任調查局副局長,並于1964年升任調查局局長。

正是因此,沈之嶽獲臺灣“調查局之父”之稱。

1979年3月,沈之嶽屆齡退休。但蔣經國不讓沈之嶽離開身邊,聘其為“總統府國策顧問”後,立命隨從為沈在“總統府”蔣經國的辦公室隔壁設置連間的辦公室。直到蔣經國去世,沈之嶽始終是國民黨當局最受倚重的特務系統元老。

沈之岳於1990年罹患末期前列腺癌,又於1993年11月轉移擴散至肺部。這期間,沈之岳接受妻子徐露的勸告,到北京尋訪名醫診治。赴大陸旅行期間,沈之嶽下榻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惟沈堅持不接受大陸方面招待,旅館費用全部是自掏腰包付清。大陸最高當局曾有意接見沈之嶽,但他客氣地婉拒了:“我來北京就是來看病,不為別的。”

而往昔老同學張愛萍,特意安排了明代名醫李時珍的後人,為沈之嶽治病,並到旅館和沈之嶽聊天。前國家主席楊尚昆則與徐露會面,說他希望多瞭解沈之嶽離開大陸後去臺灣期間的紀錄,對大陸方面而言,臺灣時期沈之嶽的紀錄是一片空白。

1994年2月,沈之嶽病逝臺北,享壽82歲。這名隱蔽戰線上的戰士,從此走進歷史,也帶走了許多不留存於任何檔案的秘密。他究竟是單純的軍統特工,還是雙面間諜,甚或是潛伏臺灣直至去世都未被中國國民黨發現的紅色特工?這樣的疑團,有待更多的史料公佈,有待更多的學者、讀者考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