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士兵頭盔有多重要?早在中國戰國時期,頭盔就已在秦國普及

【軍武次位面】 作者:風林火山

現代戰爭中,士兵上戰場,鋼盔是必不可少的一件東西。 只不過現代的鋼盔已經沒有多少是真的用鋼來製造的了。 上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時期,精精銳軍團的騎兵們已經開始用上了銅盔。 更早的古希臘武士和後來的北歐海盜也戴過造型獨特的全金屬頭盔,但因為數量很少故只限于打頭陣的勇猛士兵使用。 在雙方均使用拼刺武器的時代,哪一方先擁有銅盔哪一方的人員傷亡就一定會大為減少。

▲秦兵馬俑出土的石頭盔

在漫長的冷兵器時代,頭盔的作用的確有限。 它作為盔甲的一部分雖然必不可少,但這對於一般士兵來講幾乎沒有意義,因為任何一個軍事領袖都無法向他的士兵提供充足和高品質的頭盔。 輕金屬盔甲一直就是軍中的奢侈品,重金屬盔甲則沒有太多的實際作用,因為無論多麼健壯的人都無法穿著重達40公斤重的盔甲去打仗。

即使到了上世紀初的拿破崙時代,戴著鋼盔作戰的士兵仍然然沒有在戰場上出現。 儘管在當時歐洲的軍隊中,對射武器已經非常普及。

▲羅馬盔

到了19世紀中期,根據英俄克裡米亞戰爭的傷亡統計,因頭部中彈而傷亡的土兵占總傷亡人數的四分之一以上,明顯高於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時期。

這主要是由於步槍的技術改進,使其射擊精度和射程較以前大大提高了。 可是是即便如此,各國的軍事領袖們還沒有想到在自己士兵的頭上下一番功夫。 在20世紀以前,世界上只有三種頭盔的樣式是被固定下來的,即:誕生於大約2000年之前的“羅馬盔”和在羅馬盔的基礎上改進的“埃爾伯特盔”,以及英國軍隊于19世紀末戴的庫爾克”盔。

羅馬盔的基本式樣一直延續了將近2000年,直到到1850年前後,這一傳統式樣才被當時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埃爾伯特親王做了一些改進,也就是將崟頂豎起的部分由向前橛改為筆直向上,並加上了一些現在看起來挺俗氣的流蘇或羽毛之類的裝飾物。

戴著這樣的頭盔儘管可以使人顯得更加高大和威猛,憑它擋住刀劍也還湊合,但要靠它擋子彈就差得遠。 至今西歐一些國家的儀仗隊還戴這種誕生於150年前,看上去閃亮而華麗的頭盔。

▲英國和法國儀仗隊所佩戴的埃爾伯特盔

上面提到的這兩種金屬盔在實際作戰中並沒有得到普遍的使用。 因為造價高昂,通常只有騎兵或者御林軍才能優先使用它們。 在同一時期的晚些時侯,打遍天下的大英帝國軍隊戴上了被稱之為庫爾克的頭盔。 這傢伙乍一看有點兒像是鋼的,其實卻是用歐洲南部盛產的軟木做成,外麵包了一層帆布。 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一段時間裡,英國軍隊主要在熱帶地區作戰,傳統的呢帽子戴著顯然不合適。自從有了木制的庫爾克頭盔,據說士兵的心情大為改善,連作戰效率都提高了。1900年,侵華的八國聯軍中的英軍戴的就是這種庫爾克頭盔。今天,如果你有機會到英國一遊的話,你會發現,在英國員警的腦袋上還能找到昔日庫爾克頭盔的遺跡。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軍佩戴的庫爾克頭盔

▲一戰德軍頭盔

日爾曼人早就有著重視士兵作戰裝具的傳統。在八國聯軍中,只有德軍的騎兵戴的是經過改良的埃爾伯特金屬盔,這為當時的德軍平添了幾許威風。其他幾國的軍隊當時還都不戴頭盔,美國兵戴的是呢氊帽,看上去像是打獵的獵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德兩國軍隊已普遍使用了鋼盔。英軍鋼盔的式樣直接來自於遮陽帽的啟示,從側面看呈扁平狀,邊緣部分較寬,據說這種設計是為了擋雨;二是子彈射上後容易打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子彈的衝擊力。這種類似於遮陽帽的鋼盔陪伴著英軍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中國的國民黨軍隊和二戰初期的美軍也都戴過這種鋼盔。

德軍的鋼盔此時已完全擺脫了早期鋼盔的樣式,除了級別相當高的軍官外,頭盔上面的流蘇已全部取消,開始戴上了現代鋼盔。跟英軍鋼盔恰好相反的是,德軍鋼盔的進身很深,前沿兒部分為了不阻擋視線被切掉一塊。這一點似乎是從羅馬盔得到的啟示。事實證明這是個合乎科學的偉大設計,以至於將近100年後的今天,世界上幾乎所有重要國家的軍盔都參照了這個樣式。一戰時的德軍軍盔兩側還有兩個大鈕,可以外掛一塊裝甲板,這是一個別出心裁的怪招,只是由於士兵戴起來過重,後來就銷聲匿跡了。當時的法軍也有鋼盔,中間有一道高高的脊,這一造型充分反映出法蘭西民族美觀大於實用的設計思想。當時只有俄軍沒有制式鋼盔,聽說是因為俄國的鋼有些不過關,太脆,伸延性欠佳,一壓就裂。再加上沙皇對自己的軍隊一向只用不養,所以當兵的不得不委屈點了。

▲佩戴1935式頭盔的德械師

一戰之後,實際上只有德國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對自己的鋼盔做了一些改進,其他國家則刀槍入庫放馬南山睡大覺去了。根據實戰得到的啟發,德國首先把一戰時的鋼盔進身改淺了,並去掉了前頭掛防護裝甲的兩個大鈕。希特勒掌權後的第3年,德國正式推出了經過改進的1935年式新式鋼盔。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制式鋼盔。蘇德戰爭爆發之後,德國又推出了1942年式鋼盔。為降低成本,把原來的卷邊改成了切邊,原來的樣式保留。德國鋼盔配有多種迷彩包布,不過因為固定得不牢,經常戴著戴著就掉了,士兵中因此發牢騷者不少。德國鋼盔的造型是根據歐洲人的頭型設計的,亞洲人戴上後並不好看。為此,野心勃勃的日本軍隊在上個世紀30年代推出了一款適合亞洲人頭型的日式鋼盔。當時,美國的MI鋼盔還沒影呢。而英國人由於一戰時庫存的鋼盔量太大,雖然然成功地向美國和中國做了一番推銷,但仍然還有許多沒處打發,所以也沒想到研製新的鋼盔。造型獨特的蘇式鋼盔誕生於上個世紀30年代末期,它波浪式的邊緣給那個時代的許多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二戰德軍頭盔已有現代鋼盔的雛形

1942年,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燒到美國的時候,美國人才開始想到製造鋼盔。在總結前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美國很快推出了著名的M1鋼盔。這種鋼盔是世界上首先、迄今為止也是惟一的帶有可拆卸襯盔的制式鋼盔。這種獨特的設計帶來了3大好處,一是增加了舒適性;二是配換迷彩布很方便;三是在緊急情況下拆掉內襯的鋼盔可以幹很多事情,比如可以用它來當使,用它來盛子彈盛水等等。惟一的缺點是它的製造成本高,在當時各種物資緊缺的情況下,除美國外,一般國家難以負擔得起。M1鋼盔和後來的改進型清一色全是帶包邊的,美國經濟實力之雄厚由此可見斑。反觀同一時期日本軍隊的鋼盔幾乎全是切邊的,而負有盛名的德式鋼盔,切邊和卷邊的幾乎也是一半一半。要知道,鋼盔通常有卷邊包邊切邊之分,前兩者的製造工藝水準和成本都比較高。儘管這只是一個細微的差別,但其中體現著一個國家的軍工水準。

▲拯救大兵瑞恩裡小分隊佩戴的M1式鋼盔

▲越南戰爭時美軍還在佩戴M1式鋼盔

二戰過後,贏的打窮了,敗的就更提了;原先的那幾個鬧得歡的國家基本上都偃旗息鼓,誰也不想再在頭盔上大做文章了,只有美國由於大仗沒有小仗不斷,所以二戰時期定型的M1鋼盔仍在始終不停地生產著,雖然略有改動,但基本樣子沒變,外人幾乎看不出來。二戰後期的MI鋼盔配有挖有洞眼的多種迷彩包布,甚至還有一種兩面的,面是沙漠迷彩,一面是叢林迷彩,士兵可根據戰場上的具體情況隨時調換,比較實用。越戰時,美軍又在鋼盔上加了一條鬆緊帶,如此一來,像急救包、油壺、香煙這類的小東西就不愁沒地兒擱了。

▲入侵格瑞那達美軍佩戴的凱芙拉頭盔

M1鋼鋼盔有可能是世界上生產時間最長和產量最高的一種鋼盔。它伴隨著美軍經歷了二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直到美軍人侵格瑞那達時,人們才發現美軍腦袋頂上的那個令人熟悉的傢伙換了。這就是直到現在仍風靡全世界的凱芙拉頭盔。對美軍而言,由於它是在1988年前後裝備部隊的,故稱之為88式頭盔。儘管很多人仍習慣性地把它稱為鋼盔。但實際上它是用強韌的凱芙拉聚酯布製造的。通常,可根據這種聚酯布的層數多少來確定它的強度,軍用的層數多,警用的層數少。儘管它不是用鋼做的,但防彈能力仍比傳統意義上的鋼盔要強。不過凱芙拉頭盔的造價不低,美軍的這種頭盔大約值400美元左右,而許多真正的鋼盔只值20美元。所以,現在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的軍隊還在使用。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一段時間裡,英國軍隊主要在熱帶地區作戰,傳統的呢帽子戴著顯然不合適。自從有了木制的庫爾克頭盔,據說士兵的心情大為改善,連作戰效率都提高了。1900年,侵華的八國聯軍中的英軍戴的就是這種庫爾克頭盔。今天,如果你有機會到英國一遊的話,你會發現,在英國員警的腦袋上還能找到昔日庫爾克頭盔的遺跡。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軍佩戴的庫爾克頭盔

▲一戰德軍頭盔

日爾曼人早就有著重視士兵作戰裝具的傳統。在八國聯軍中,只有德軍的騎兵戴的是經過改良的埃爾伯特金屬盔,這為當時的德軍平添了幾許威風。其他幾國的軍隊當時還都不戴頭盔,美國兵戴的是呢氊帽,看上去像是打獵的獵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德兩國軍隊已普遍使用了鋼盔。英軍鋼盔的式樣直接來自於遮陽帽的啟示,從側面看呈扁平狀,邊緣部分較寬,據說這種設計是為了擋雨;二是子彈射上後容易打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子彈的衝擊力。這種類似於遮陽帽的鋼盔陪伴著英軍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中國的國民黨軍隊和二戰初期的美軍也都戴過這種鋼盔。

德軍的鋼盔此時已完全擺脫了早期鋼盔的樣式,除了級別相當高的軍官外,頭盔上面的流蘇已全部取消,開始戴上了現代鋼盔。跟英軍鋼盔恰好相反的是,德軍鋼盔的進身很深,前沿兒部分為了不阻擋視線被切掉一塊。這一點似乎是從羅馬盔得到的啟示。事實證明這是個合乎科學的偉大設計,以至於將近100年後的今天,世界上幾乎所有重要國家的軍盔都參照了這個樣式。一戰時的德軍軍盔兩側還有兩個大鈕,可以外掛一塊裝甲板,這是一個別出心裁的怪招,只是由於士兵戴起來過重,後來就銷聲匿跡了。當時的法軍也有鋼盔,中間有一道高高的脊,這一造型充分反映出法蘭西民族美觀大於實用的設計思想。當時只有俄軍沒有制式鋼盔,聽說是因為俄國的鋼有些不過關,太脆,伸延性欠佳,一壓就裂。再加上沙皇對自己的軍隊一向只用不養,所以當兵的不得不委屈點了。

▲佩戴1935式頭盔的德械師

一戰之後,實際上只有德國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對自己的鋼盔做了一些改進,其他國家則刀槍入庫放馬南山睡大覺去了。根據實戰得到的啟發,德國首先把一戰時的鋼盔進身改淺了,並去掉了前頭掛防護裝甲的兩個大鈕。希特勒掌權後的第3年,德國正式推出了經過改進的1935年式新式鋼盔。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制式鋼盔。蘇德戰爭爆發之後,德國又推出了1942年式鋼盔。為降低成本,把原來的卷邊改成了切邊,原來的樣式保留。德國鋼盔配有多種迷彩包布,不過因為固定得不牢,經常戴著戴著就掉了,士兵中因此發牢騷者不少。德國鋼盔的造型是根據歐洲人的頭型設計的,亞洲人戴上後並不好看。為此,野心勃勃的日本軍隊在上個世紀30年代推出了一款適合亞洲人頭型的日式鋼盔。當時,美國的MI鋼盔還沒影呢。而英國人由於一戰時庫存的鋼盔量太大,雖然然成功地向美國和中國做了一番推銷,但仍然還有許多沒處打發,所以也沒想到研製新的鋼盔。造型獨特的蘇式鋼盔誕生於上個世紀30年代末期,它波浪式的邊緣給那個時代的許多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二戰德軍頭盔已有現代鋼盔的雛形

1942年,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燒到美國的時候,美國人才開始想到製造鋼盔。在總結前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美國很快推出了著名的M1鋼盔。這種鋼盔是世界上首先、迄今為止也是惟一的帶有可拆卸襯盔的制式鋼盔。這種獨特的設計帶來了3大好處,一是增加了舒適性;二是配換迷彩布很方便;三是在緊急情況下拆掉內襯的鋼盔可以幹很多事情,比如可以用它來當使,用它來盛子彈盛水等等。惟一的缺點是它的製造成本高,在當時各種物資緊缺的情況下,除美國外,一般國家難以負擔得起。M1鋼盔和後來的改進型清一色全是帶包邊的,美國經濟實力之雄厚由此可見斑。反觀同一時期日本軍隊的鋼盔幾乎全是切邊的,而負有盛名的德式鋼盔,切邊和卷邊的幾乎也是一半一半。要知道,鋼盔通常有卷邊包邊切邊之分,前兩者的製造工藝水準和成本都比較高。儘管這只是一個細微的差別,但其中體現著一個國家的軍工水準。

▲拯救大兵瑞恩裡小分隊佩戴的M1式鋼盔

▲越南戰爭時美軍還在佩戴M1式鋼盔

二戰過後,贏的打窮了,敗的就更提了;原先的那幾個鬧得歡的國家基本上都偃旗息鼓,誰也不想再在頭盔上大做文章了,只有美國由於大仗沒有小仗不斷,所以二戰時期定型的M1鋼盔仍在始終不停地生產著,雖然略有改動,但基本樣子沒變,外人幾乎看不出來。二戰後期的MI鋼盔配有挖有洞眼的多種迷彩包布,甚至還有一種兩面的,面是沙漠迷彩,一面是叢林迷彩,士兵可根據戰場上的具體情況隨時調換,比較實用。越戰時,美軍又在鋼盔上加了一條鬆緊帶,如此一來,像急救包、油壺、香煙這類的小東西就不愁沒地兒擱了。

▲入侵格瑞那達美軍佩戴的凱芙拉頭盔

M1鋼鋼盔有可能是世界上生產時間最長和產量最高的一種鋼盔。它伴隨著美軍經歷了二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直到美軍人侵格瑞那達時,人們才發現美軍腦袋頂上的那個令人熟悉的傢伙換了。這就是直到現在仍風靡全世界的凱芙拉頭盔。對美軍而言,由於它是在1988年前後裝備部隊的,故稱之為88式頭盔。儘管很多人仍習慣性地把它稱為鋼盔。但實際上它是用強韌的凱芙拉聚酯布製造的。通常,可根據這種聚酯布的層數多少來確定它的強度,軍用的層數多,警用的層數少。儘管它不是用鋼做的,但防彈能力仍比傳統意義上的鋼盔要強。不過凱芙拉頭盔的造價不低,美軍的這種頭盔大約值400美元左右,而許多真正的鋼盔只值20美元。所以,現在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的軍隊還在使用。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