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她委屈深宮二十年 在清王朝落幕時刻卻受到舉世關注

晚清悲情皇帝光緒載湉的一生, 除了變法失敗被囚, 再無什麼業績可說。 倒是他的後宮, 人少故事不少。

比較起來, 光緒的後宮真是特別簡單, 他只有一後二妃, 即隆裕皇后和珍、瑾二妃。 可別看簡單, 他的後宮尤其是珍妃的命運和後來成為末代太后的隆裕皇后, 一直是惹人熱議的話題。

辛亥革命勝利後的第四個月, 一紙清帝退位詔書, 讓身鎖後宮一直沉默無聞的末代太后隆裕成了1912年世間最受關注的政治人物。

(這張隆裕皇后的畫像要比本人漂亮許多)

此前的1911年12月6日, 醇親王載灃奉隆裕太后懿旨辭去額監國攝政王。 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 實際成為即將終結的滿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

從史料介紹中瞭解, 隆裕太后真名叫葉赫那拉·靜芬, 她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光緒皇帝的表姐。 “隆裕”是宣統帝給他上的徽號。 當時, 溥儀稱她為“兼祧母后”,

尊為皇太后。

葉赫那拉·靜芬與光緒帝載湉二人本是童年玩伴, 被當時的小皇帝載湉稱為“喜子姐”。 長大後, 她萬沒想到會被慈禧太后指定為光緒帝的皇后, 更沒想到的是自己根本得不到光緒的喜愛。 據說光緒帝除了大婚之夜, 從不肯跟她同房, 所以她一生也沒留下後代。

翻看有關史料可見, 隆裕皇后絕對是一個悲劇人物。 許多記載上說她長得不好看, 身體瘦弱, 還駝背。 光緒帝從內心一點也不喜歡這位比他大三歲的表姐, 狠心讓她在後宮中委屈哀怨生活了整整二十年。

看歷史及世人對隆裕皇后的評價, 正面的不多。 因為她是令人憎惡的慈禧太后內侄女, 還被視為是慈禧安插在光緒皇帝身邊的耳目。 更有許多人樂意把她和珍妃對比起來評說:珍妃聰明可愛漂亮、是代表正面的好人;隆裕皇后就成了愚蠢醜陋、慈禧同黨、落後守舊的壞女人。

由此, 凡是珍妃受到慈禧的虐待, 那一定是隆裕挑唆的。 珍妃挨打那件事情, 肯定少不了隆裕在背後搗鬼。 還有種傳說, 說隆裕特別笨, 很多皇后分內的禮儀和職責她都做不好, 而天資聰穎的珍妃卻什麼都是一學就會。 甚至有人分析光緒帝被毒死的事件, 懷疑兇手就是隆裕皇后等等。

但無論怎麼說, 隆裕太后畢竟是清王朝落日、那個重要歷史節點上, 曾對歷史產生過正面影響的高層政治人物。

孫中山先生評價她:“孝定景皇后讓出政權, 以免生民糜爛, 實為女中堯舜···”;當時的重要媒體《大公報》評述:“既非依附於帝王,

亦未嘗有垂簾之政績, 而獨以讓德高懷, 召億兆人之謳恩, 曾不以國體之變遷, 而稍馳其愛敬者, 伊古以來, 實惟前清隆裕太后。 ”

除了清帝退位這一重大事件, 隆裕太后的生平, 與破船漏雨的晚清王朝一樣, 很難找出一件讓人眼前發亮的精彩往事。

光緒十四年(1888年), 她被慈禧太后欽點與光緒帝成婚, 大婚慶典定於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

倒楣的是, 正當後宮上下為皇帝的大婚忙碌的時候, 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89年)深夜, 紫禁城卻突發火災, 大火燒毀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門。

按慣例, 皇帝大婚, 皇后花轎必須經過太和門再入後宮。 如何解決皇后入二道朝門成了難題。 慈禧太后斷然做出決定,

婚禮如期舉行。 她責令紮彩工匠日夜趕工, 在火場搭蓋太和門彩棚。 真虧得慈禧擅斷, 最終真的搭起一座可以假亂真的太和門。 隆裕則是通過“假門”抬進皇宮的皇后。 而與此同時, 她的情敵-----瑾、珍兩嬪也由神武門被迎入了後宮。

(慈禧與隆裕、瑾妃等合影)

對一個女人來說,被選進宮中、冊立為皇后娘娘,這是一輩子最高的榮耀,但是對葉赫那拉·靜芬來說,則是非常的不幸。大婚之夜,光緒皇帝對她坦言,自己對她沒有任何想法,永遠拿她當自己的姐姐。這讓隆裕皇后傷心不已,卻又無計可施,

婚期過後,隆裕皇后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但光緒帝只在另處寵倖珍妃,對她視而不見。身為皇后不得寵,在宮中也不會得到其他人的尊重,悲哀可以足見。

據說隆裕皇后從小受過嚴格的教育,有著很好的修養,對皇帝也非常理解。但她不知道慈禧將其召進宮裡,只是為了能夠鞏固她太后的權力,絲毫沒有替她考慮今後的生活該怎麼辦。皇帝的冷落,使貴為皇后的她經常寂寥一人,熬度千百個長夜。

隆裕自己也做過數次努力,企盼爭取到皇帝的垂青,但都失敗了。因為光緒最愛的是珍妃,只有和珍妃在一起的時候才喜笑顏開,而一見到隆裕他就板起面孔。一次隆裕請安之後,光緒命她退下,她裝做沒聽見沒走,還怨氣很大地看著珍妃等人。光緒帝盛怒之下,竟將隆裕的一枚價值連城的發簪摔得粉碎。

(光緒與珍妃)

1894年10月,珍妃被慈禧降為貴人,並且遭到“褫衣廷杖”的當眾羞辱。傳說最主要的原因是隆裕向慈禧密報珍妃對她“大不敬”。因為按照宮中規矩,對皇后不敬將受到嚴厲懲罰。宮中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宮女一般是不許打臉的”,而這一次,慈禧卻讓隆裕打了珍妃的嘴巴,給珍妃以最大的羞辱。

記載隆裕皇后與光緒帝真正情感交流的也有一幕:

光緒皇帝推行“百日維新”失敗,被慈禧太后軟禁在名為瀛台的水中孤島上。後來身體病弱不堪。

有一次,光緒病情很重。太監李蓮英悄悄告訴隆裕皇后,讓她去探望光緒皇帝。隆裕皇后怯生生地說:“沒有太后的旨意,我怎麼敢去呢?”李蓮英很著急地說:“這是非常時刻啊,去吧!。”當時,慈禧太后也病重了,已經顧不上看管光緒皇帝。於是,隆裕皇后得以來到瀛台,見到久未謀面的丈夫。兩人久違重逢,涕淚交流。。

據傳,就在這次相見時,光緒皇帝對隆裕留下兩條遺言:一是要殺掉袁世凱,二是善待李蓮英。

光緒帝和慈禧太后都死後,已經升為太后的隆裕果然很好地執行了光緒皇帝的第二條遺言,善待了李蓮英。

1912年2月12日,《清帝遜位詔書》由袁世凱在養心殿內呈獻給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沒等看完就已淚流滿面,隨後交給軍機大臣世續、軍諮大臣徐世昌蓋用禦寶。

這時,反對皇帝遜位共和的恭親王溥偉自請召見。隆裕太后說:“彼親貴將國事辦得如此腐敗,猶欲阻撓共和詔旨,將置我母子於何地!”表示此時無論是何貴族,均不准進內,於是將詔書蓋用禦寶陳于黃案。

(劇照)

有史料說,清廷決定和平遜位,其實是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決定的。具體的退位條款是由隆裕和袁世凱商量定的。達成的退位條件是:成立民國,但皇帝還保留宣統的年號。民國政府善待皇室,每年供奉他們四百萬兩白銀。退位後的小皇帝以及太后、太妃、太太妃們,仍然住在紫禁城裡···。

要不是後來辮帥張勳導演的復辟鬧劇,可能這些滿清皇貴還會在紫禁城裡多待幾年。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于皇宮內的長春宮。時任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隨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一個末代太后,在清王朝喪失政權之後,還能獲此哀榮,應該實屬不易。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

對一個女人來說,被選進宮中、冊立為皇后娘娘,這是一輩子最高的榮耀,但是對葉赫那拉·靜芬來說,則是非常的不幸。大婚之夜,光緒皇帝對她坦言,自己對她沒有任何想法,永遠拿她當自己的姐姐。這讓隆裕皇后傷心不已,卻又無計可施,

婚期過後,隆裕皇后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但光緒帝只在另處寵倖珍妃,對她視而不見。身為皇后不得寵,在宮中也不會得到其他人的尊重,悲哀可以足見。

據說隆裕皇后從小受過嚴格的教育,有著很好的修養,對皇帝也非常理解。但她不知道慈禧將其召進宮裡,只是為了能夠鞏固她太后的權力,絲毫沒有替她考慮今後的生活該怎麼辦。皇帝的冷落,使貴為皇后的她經常寂寥一人,熬度千百個長夜。

隆裕自己也做過數次努力,企盼爭取到皇帝的垂青,但都失敗了。因為光緒最愛的是珍妃,只有和珍妃在一起的時候才喜笑顏開,而一見到隆裕他就板起面孔。一次隆裕請安之後,光緒命她退下,她裝做沒聽見沒走,還怨氣很大地看著珍妃等人。光緒帝盛怒之下,竟將隆裕的一枚價值連城的發簪摔得粉碎。

(光緒與珍妃)

1894年10月,珍妃被慈禧降為貴人,並且遭到“褫衣廷杖”的當眾羞辱。傳說最主要的原因是隆裕向慈禧密報珍妃對她“大不敬”。因為按照宮中規矩,對皇后不敬將受到嚴厲懲罰。宮中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宮女一般是不許打臉的”,而這一次,慈禧卻讓隆裕打了珍妃的嘴巴,給珍妃以最大的羞辱。

記載隆裕皇后與光緒帝真正情感交流的也有一幕:

光緒皇帝推行“百日維新”失敗,被慈禧太后軟禁在名為瀛台的水中孤島上。後來身體病弱不堪。

有一次,光緒病情很重。太監李蓮英悄悄告訴隆裕皇后,讓她去探望光緒皇帝。隆裕皇后怯生生地說:“沒有太后的旨意,我怎麼敢去呢?”李蓮英很著急地說:“這是非常時刻啊,去吧!。”當時,慈禧太后也病重了,已經顧不上看管光緒皇帝。於是,隆裕皇后得以來到瀛台,見到久未謀面的丈夫。兩人久違重逢,涕淚交流。。

據傳,就在這次相見時,光緒皇帝對隆裕留下兩條遺言:一是要殺掉袁世凱,二是善待李蓮英。

光緒帝和慈禧太后都死後,已經升為太后的隆裕果然很好地執行了光緒皇帝的第二條遺言,善待了李蓮英。

1912年2月12日,《清帝遜位詔書》由袁世凱在養心殿內呈獻給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沒等看完就已淚流滿面,隨後交給軍機大臣世續、軍諮大臣徐世昌蓋用禦寶。

這時,反對皇帝遜位共和的恭親王溥偉自請召見。隆裕太后說:“彼親貴將國事辦得如此腐敗,猶欲阻撓共和詔旨,將置我母子於何地!”表示此時無論是何貴族,均不准進內,於是將詔書蓋用禦寶陳于黃案。

(劇照)

有史料說,清廷決定和平遜位,其實是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決定的。具體的退位條款是由隆裕和袁世凱商量定的。達成的退位條件是:成立民國,但皇帝還保留宣統的年號。民國政府善待皇室,每年供奉他們四百萬兩白銀。退位後的小皇帝以及太后、太妃、太太妃們,仍然住在紫禁城裡···。

要不是後來辮帥張勳導演的復辟鬧劇,可能這些滿清皇貴還會在紫禁城裡多待幾年。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于皇宮內的長春宮。時任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隨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一個末代太后,在清王朝喪失政權之後,還能獲此哀榮,應該實屬不易。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