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生態環境部回應跨省傾倒危廢垃圾事件

中新網4月19日電 日前媒體曝光多起跨省異地傾倒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事件, 對流域或者水源地造成影響。 對此,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今日表示, 生態環境部將進行源頭防範, 著力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建立企業環保資訊公開平臺;嚴懲重罰, 確立涉危險廢物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的法律制度, 將涉危險廢物企業環境違法資訊記入社會誠信檔案並向社會公開;明確將危險廢物產生單位一律納入排汙許可。

生態環境部今日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 有記者問, 近來媒體曝光多起跨省異地傾倒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事件,

對流域或者水源地造成影響,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生態環境部有什麼部署或行動。

劉友賓就此指出, 最近媒體曝光了一些危險廢物異地傾倒事件,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 這些年來, 在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上, 我們重點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著力推動利用處置能力建設。 截至2016年底, 持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單位2149家, 核准利用處置能力6471萬噸/年(其中, 處置能力1249萬噸/年), 分別是2006年的2.6倍和9.1倍。

二是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違法犯罪。 2015年以來原環境保護部會同公安部、最高檢對7起環境違法案件實施聯合掛牌督辦, 其中涉危險廢物案件4起。 2016年聯合公安部開展打擊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專項行動, 有力震懾了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三是強化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 持續開展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督查考核, 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危險廢物各項管理制度。

同時, 他強調, 但當前我國非法轉移、處置危險廢物事件仍時有發生, 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

一是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 少數企業出於利益驅使, 逃避環境監管, 非法轉移、傾倒危險廢物。

二是處置能力不平衡。 雖然整體來看處置能力過剩, 但部分地區、部分種類危險廢物處置能力仍不能滿足處置需求。

三是異地傾倒違法行為隱蔽, 部門監管難度大, 現場處置、調查取證和責任追究困難。

四是異地傾倒涉及不同地域、跨多個部門, 查辦工作有一定難度。

他明確, 針對這些問題,

下一步, 生態環境部將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源頭防範, 著力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建立企業環保資訊公開平臺, 要求企業公開危險廢物相關資訊, 建立有獎舉報制度, 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監督。

二是嚴懲重罰, 聯合公安機關嚴厲打擊涉危險廢物違法犯罪行為, 震懾環境違法企業。 確立涉危險廢物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的法律制度, 將涉危險廢物企業環境違法資訊記入社會誠信檔案並向社會公開。

三是建立長效機制。 進一步完善相關協調機制, 指導各省級人民政府制定並實施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 推進排汙許可制度改革, 明確將危險廢物產生單位一律納入排汙許可。

他還介紹, 為了做好這項工作, 4月9日, 李幹傑部長主持召開了生態環境部常務會議,

審議通過了《聚焦長江經濟帶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堅決遏制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工作方案》, 生態環境部將開展打擊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專項行動, 堅持突出重點, 標本兼治, 以長江經濟帶11個省份為重點區域, 排查沿江沿岸固體廢物, 嚴格追究固體廢物產生企業和所在地政府責任, 督促建立健全廢物處置機制, 切實消除環境隱患。 專項行動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移交市、縣政府限期解決, 並將問題整改情況作為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重要內容。 對整改不力的, 進行督察問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