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抗戰時期邊區新華日報華北分館出版彭德懷著《三年抗戰與八路軍》

《三年抗戰與八路軍》

此書是1940年8月, 彭德懷元帥為紀念抗戰三周年而撰寫的, 新華日報華北分館編輯出版。 該書主要內容為, 彭德懷對八路軍出師華北敵後抗戰三年來的系統回顧與認真總結, 講述了自抗日戰爭爆發三年來八路軍抗戰的艱苦歷程和輝煌戰果, 總結了八路軍英勇抗戰的偉大成績和幾點經驗教訓。 列舉了八路軍的三年戰績和抗日根據地的成就, 揭露了國民黨頑固派積極反共、對日妥協的事實。


八路軍3年來在華北敵後建立了14個抗日根據地, 收復和佔領了150多個縣城, 牽制敵人15個師,

占敵在華總兵力的38.4%。 八路軍129師新8旅第22團政委史欽深率兩個連在冀南大名以北地區遭日偽軍合擊, 全體指戰員英勇戰鬥, 斃敵500餘人後壯烈犧牲。

八路軍從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 共作戰9625次, 斃傷日軍129445人、偽軍38905人, 俘虜日軍1074人、偽軍24953人。 日軍投誠19人, 偽軍反正102次共28481人。

八路軍陣亡36492人、負傷60838人、中毒30475人。

據瞭解正是在這本《三年抗戰與八路軍》一書中梳理總結的極好基礎上, 彭德懷頗有針對性、極有把握地運籌著下一個發動一場八路軍抗日大行動的宏偉計畫——交通破襲戰略之百團大戰。 1940年7月22日清晨, 從山西武鄉縣太行山脈的小小山村磚壁發出一束束無線電波, 把八路軍總部一項極其重大、秘密的作戰命令, 傳達到分處敵後的各師、軍區領導人, 同時上報中共中央軍委, 隨即, 八路軍發動的一場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就在廣闊的華北拉開了序幕, 並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彭德懷(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955)。軍事家。原名彭清宗,字懷歸,號得華。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擔任中國工農紅軍師長、軍長、三軍團總指揮,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長征後期擔任過以毛澤東同志為政治委員的陝甘支隊司令員;到達陝北以後,擔任過紅軍前敵總指揮。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八路軍副總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擔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一九六五年,擔任建設大三線的副總指揮。他曾任黨的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政治局委員。他還當選為第一屆和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彭德懷(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955)。軍事家。原名彭清宗,字懷歸,號得華。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擔任中國工農紅軍師長、軍長、三軍團總指揮,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長征後期擔任過以毛澤東同志為政治委員的陝甘支隊司令員;到達陝北以後,擔任過紅軍前敵總指揮。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八路軍副總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擔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一九六五年,擔任建設大三線的副總指揮。他曾任黨的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政治局委員。他還當選為第一屆和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