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1歲前需要做哪些檢查?如何讓體檢更有效?這16點媽媽要瞭解

寶寶1歲前每一次的體檢都很重要, 體檢不僅僅能瞭解他的健康和發育現狀, 還能及時檢測出很多潛在疾病和異常。 Parents請專家跟你細細聊聊這件事, 讓體檢更有效。

媽媽先瞭解, 體檢做的檢查有哪些?

在多數媽媽的印象裡, 寶寶每一次的檢查都差不多, 無非是查查聽力, 驗驗血之類的常規專案。 其實不然, 寶寶體檢可能涉及的專案有10多項, 而每一項檢查裡, 都關係著寶寶的健康。

聽力篩查

寶寶的聽力障礙, 嚴重影響語言發育。 很多地區, 小寶寶出生後就進行先天性耳聾篩查, 同時在1歲內, 要密切監測聽力發育, 通過聽力篩查, 早期發現聽力異常。 此外, 分泌性中耳炎, 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 對聽力的影響也非常大, 通過聽力篩查, 也能進行監測。

視力篩查

視覺是人認識外部世界的最重要途徑, 少數寶寶會存在先天性或者後天性的視力損傷。 通過視力篩查,

可以早期發現寶寶的視力問題, 及早採取措施, 把影響縮到最小。

經皮測膽紅素

寶寶黃疸完全消退了嗎?2月齡以內的小嬰兒, 可以通過經皮測膽黃素, 輔助判斷嬰兒的黃疸是否消退, 彌補眼睛目測的不足。 寶寶黃疸程度較重或者長期存在, 對健康危害比較大。

骨密度檢查

8個月以上的寶寶, 就可以進行這項檢查。 瞭解骨骼中磷酸鈣的密度, 從而能比較直觀地瞭解骨骼中鈣的含量, 幫助醫生綜合分析寶寶缺鈣與否, 以及制定補鈣方案等。

骨鹼性磷酸酶

寶寶缺鈣嗎?缺少維生素D嗎?骨骼健康如何?在醫生做這些綜合分析過程中, 骨鹼性磷酸酶, 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3個月以上的寶寶, 就可以做這項檢查了。

血常規分析

孩子有貧血 嗎?孩子屬於生理性貧血嗎?貧血程度如何?孩子有感染的可能嗎?這些都需要做一個血常規檢查, 根據月齡, 醫生來做綜合分析。

尿常規

孩子有腎臟疾病嗎?有泌尿系感染嗎?體檢時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尿常規來做一下初步的分析。

微量元素十鉛

選出幾種對人體影響較大的礦物質元素, 通過分析其水準如何, 幫助指導寶寶的膳食營養, 以及説明決定是否需要額外補充。

兒童氣質測評

瞭解兒童氣質類型, 可以讓媽媽們更瞭解自己的寶寶, 更有效地與寶寶交流, 做好管理。

神經運動檢查

寶寶有沒有早期發育異常表現?神經系統發育正常嗎?神經系統對運動發育的影響如何?這時候,

專業的神經運動檢查, 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發育水準評估

寶寶的綜合發育水準如何?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認知、社會交往能力處於什麼水準?哪方面需要特殊關注一下?這些都可以通過發育水準評估來分析一下。

專家細叮囑,怎麼做能讓體檢更有效?

1歲前的體檢月齡和次數,不同地區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只要對以下5個關鍵月的體檢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就知道每次體檢重點是什麼?如何提前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問醫生?

42 天體檢

醫生可能會做的檢查:聽力篩查、經皮測膽紅素、神經運動檢查、全血細胞分析、尿常規。

醫生重點關注什麼:常規的身長、體重、頭圍測量。尤其要注意寶寶能否主動看人、有沒有姿勢異常、雙側大腿皮紋是否對稱,同時寶寶需要檢查是否有外生殖器方面的異常。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寶寶愛看人嗎?能逗笑嗎?會吃手嗎?出生體重多少?吃奶量如何?有沒有嗆奶?愛漾奶嗎?睡覺怎麼樣?愛哭嗎?哭聲響亮嗎?大便情況怎樣?

體檢前父母在家裡做的準備:帶齊寶寶出門所需用品,按醫生的問題在家觀察,如有疑問好有針對性地向醫生提問。去醫院時,家人中誰最瞭解寶寶情況,一定要跟著去醫院。可以提前錄幾段像,記錄寶寶平時的運動情況,就診中可以隨時提供給醫生。

3月齡體檢

醫生可能會做的檢查:聽力篩查、發育水準評估、神經運動檢查、全血細胞分析、骨鹼性磷酸酶、微量元素及血鉛、尿常規。

醫生重點關注什麼:常規的身長、體重、頭圍測量,醫生還會檢查寶寶的注意力集中情況、目光交流情況、吃手是否靈活、會不會主動翻身、抬頭豎頭是否有力等異常。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寶寶認人了嗎?愛笑嗎?能笑出聲了嗎?會發出“a、o、i”等母音嗎?愛吃手嗎?能翻身了嗎?吃奶量如何?幾個小時喂一次奶?有沒有漾奶?睡覺怎麼樣?大便怎麼樣?

體檢前父母在家裡做的準備:通常來說,這個階段,媽媽比較關心的問題是關於睡眠和母乳餵養方面的。媽媽如果覺得這方面需要諮詢醫生,可以提前把寶寶的餵養和睡眠規律做記錄給醫生看,醫生會有針對性地給出指導。另外,俯臥抬頭、翻身等大動作發育,也是這個月齡重點關注的指標,媽媽平時在家多讓寶寶練習,如果有疑問,可以在體檢時諮詢醫生。

6月齡體檢

醫生可能會做的檢查:聽力篩查、發育水準評估、神經運動檢查、全血細胞分析、骨鹼性磷酸酶、微量元素及血鉛、尿常規、兒童氣質測評。

醫生重點關注什麼:常規的身長、體重、頭圍測量,醫生還要注意寶寶翻身是否靈活、坐得穩不穩、扶掖站雙腿是否有力、出牙情況等。同時繼續需要注意有沒有姿勢異常、雙側大腿皮紋是否對稱,是否有外生殖器方面的異常。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寶寶認生嗎?叫名字有反應嗎?能發出“ge、da”等音嗎?吃奶量如何?添加輔食了嗎?輔食如何添加的?輔食都添加了哪些種類?睡覺怎麼樣?大便如何?開始長牙了嗎?喜歡啃咬東西嗎?

體檢前父母在家裡做的準備:輔食添加是這個月齡醫生和媽媽都很關注的事,帶寶寶體檢的人,應該瞭解寶寶的餵養情況。另外,添加輔食後,媽媽應該重點關注寶寶的大便是否正常,有無出現腹瀉或者便秘的情況。將這些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體檢時才能更好地配合醫生。

9月齡體檢

醫生可能會做的檢查:聽力篩查、視力篩查、發育水準評估、神經運動檢查、全血細胞分析、骨鹼性磷酸酶、微量元素及血鉛、尿常規、兒童氣質測評。

醫生重點關注什麼:常規的身長、體重、頭圍測量,醫生會特意注意寶寶會不會爬、扶站雙腿是否有力、雙手玩玩具配合情況、能否咿呀學語、會不會發唇音“mama、baba、bu”、出牙情況等。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寶寶能分辨家人了嗎?吃奶量如何?輔食添加幾頓了?輔食如何添加的?輔食都添加了哪些種類?睡覺怎麼樣?大便如何?發音如何?

體檢前父母在家裡做的準備:寶寶的語言發育和大動作發育應該是媽媽這個階段重點關注的問題,可以在體檢前按照上述問題先來自檢一下。另外,這個月齡多數寶寶應該出牙了,如果還沒有,可以在體檢時諮詢醫生。

1歲體檢

醫生可能會做的檢查:聽力篩查、視力篩查、發育水準評估、神經運動檢查、全血細胞分析、骨鹼性磷酸酶、微量元素及血鉛、尿常規、兒童氣質測評。

醫生重點關注什麼:常規的身長、體重、頭圍測量,醫生重點關注寶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目光交流、發音說話及手運動情況、能否扶站扶走、能否與大人一起互動玩、出牙情況等。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寶寶會喊媽媽了嗎?能指認幾樣東西嗎?手勢語豐富嗎?會站了嗎?能扶著東西走幾步嗎?睡覺怎麼樣?吃飯如何?一天幾頓飯、幾頓奶?都吃什麼飯了?睡覺怎麼樣?大便如何?

體檢前父母在家裡做的準備:1歲的寶寶在語言發育、大動作發育、輔食添加方面都將有一個大的飛躍和進步,是寶寶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媽媽應該重視這次體檢。如果發現問題,應該在以後的養育中及時糾正。

擴展閱讀:

寶寶的小腦袋、小屁屁、小腳丫,不用做B超,醫生教你摸出來!

專家細叮囑,怎麼做能讓體檢更有效?

1歲前的體檢月齡和次數,不同地區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只要對以下5個關鍵月的體檢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就知道每次體檢重點是什麼?如何提前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問醫生?

42 天體檢

醫生可能會做的檢查:聽力篩查、經皮測膽紅素、神經運動檢查、全血細胞分析、尿常規。

醫生重點關注什麼:常規的身長、體重、頭圍測量。尤其要注意寶寶能否主動看人、有沒有姿勢異常、雙側大腿皮紋是否對稱,同時寶寶需要檢查是否有外生殖器方面的異常。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寶寶愛看人嗎?能逗笑嗎?會吃手嗎?出生體重多少?吃奶量如何?有沒有嗆奶?愛漾奶嗎?睡覺怎麼樣?愛哭嗎?哭聲響亮嗎?大便情況怎樣?

體檢前父母在家裡做的準備:帶齊寶寶出門所需用品,按醫生的問題在家觀察,如有疑問好有針對性地向醫生提問。去醫院時,家人中誰最瞭解寶寶情況,一定要跟著去醫院。可以提前錄幾段像,記錄寶寶平時的運動情況,就診中可以隨時提供給醫生。

3月齡體檢

醫生可能會做的檢查:聽力篩查、發育水準評估、神經運動檢查、全血細胞分析、骨鹼性磷酸酶、微量元素及血鉛、尿常規。

醫生重點關注什麼:常規的身長、體重、頭圍測量,醫生還會檢查寶寶的注意力集中情況、目光交流情況、吃手是否靈活、會不會主動翻身、抬頭豎頭是否有力等異常。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寶寶認人了嗎?愛笑嗎?能笑出聲了嗎?會發出“a、o、i”等母音嗎?愛吃手嗎?能翻身了嗎?吃奶量如何?幾個小時喂一次奶?有沒有漾奶?睡覺怎麼樣?大便怎麼樣?

體檢前父母在家裡做的準備:通常來說,這個階段,媽媽比較關心的問題是關於睡眠和母乳餵養方面的。媽媽如果覺得這方面需要諮詢醫生,可以提前把寶寶的餵養和睡眠規律做記錄給醫生看,醫生會有針對性地給出指導。另外,俯臥抬頭、翻身等大動作發育,也是這個月齡重點關注的指標,媽媽平時在家多讓寶寶練習,如果有疑問,可以在體檢時諮詢醫生。

6月齡體檢

醫生可能會做的檢查:聽力篩查、發育水準評估、神經運動檢查、全血細胞分析、骨鹼性磷酸酶、微量元素及血鉛、尿常規、兒童氣質測評。

醫生重點關注什麼:常規的身長、體重、頭圍測量,醫生還要注意寶寶翻身是否靈活、坐得穩不穩、扶掖站雙腿是否有力、出牙情況等。同時繼續需要注意有沒有姿勢異常、雙側大腿皮紋是否對稱,是否有外生殖器方面的異常。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寶寶認生嗎?叫名字有反應嗎?能發出“ge、da”等音嗎?吃奶量如何?添加輔食了嗎?輔食如何添加的?輔食都添加了哪些種類?睡覺怎麼樣?大便如何?開始長牙了嗎?喜歡啃咬東西嗎?

體檢前父母在家裡做的準備:輔食添加是這個月齡醫生和媽媽都很關注的事,帶寶寶體檢的人,應該瞭解寶寶的餵養情況。另外,添加輔食後,媽媽應該重點關注寶寶的大便是否正常,有無出現腹瀉或者便秘的情況。將這些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體檢時才能更好地配合醫生。

9月齡體檢

醫生可能會做的檢查:聽力篩查、視力篩查、發育水準評估、神經運動檢查、全血細胞分析、骨鹼性磷酸酶、微量元素及血鉛、尿常規、兒童氣質測評。

醫生重點關注什麼:常規的身長、體重、頭圍測量,醫生會特意注意寶寶會不會爬、扶站雙腿是否有力、雙手玩玩具配合情況、能否咿呀學語、會不會發唇音“mama、baba、bu”、出牙情況等。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寶寶能分辨家人了嗎?吃奶量如何?輔食添加幾頓了?輔食如何添加的?輔食都添加了哪些種類?睡覺怎麼樣?大便如何?發音如何?

體檢前父母在家裡做的準備:寶寶的語言發育和大動作發育應該是媽媽這個階段重點關注的問題,可以在體檢前按照上述問題先來自檢一下。另外,這個月齡多數寶寶應該出牙了,如果還沒有,可以在體檢時諮詢醫生。

1歲體檢

醫生可能會做的檢查:聽力篩查、視力篩查、發育水準評估、神經運動檢查、全血細胞分析、骨鹼性磷酸酶、微量元素及血鉛、尿常規、兒童氣質測評。

醫生重點關注什麼:常規的身長、體重、頭圍測量,醫生重點關注寶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目光交流、發音說話及手運動情況、能否扶站扶走、能否與大人一起互動玩、出牙情況等。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寶寶會喊媽媽了嗎?能指認幾樣東西嗎?手勢語豐富嗎?會站了嗎?能扶著東西走幾步嗎?睡覺怎麼樣?吃飯如何?一天幾頓飯、幾頓奶?都吃什麼飯了?睡覺怎麼樣?大便如何?

體檢前父母在家裡做的準備:1歲的寶寶在語言發育、大動作發育、輔食添加方面都將有一個大的飛躍和進步,是寶寶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媽媽應該重視這次體檢。如果發現問題,應該在以後的養育中及時糾正。

擴展閱讀:

寶寶的小腦袋、小屁屁、小腳丫,不用做B超,醫生教你摸出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