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年度熱詞“紅牆意識”,瞭解一下

最近, “紅牆意識”這個詞很吸睛。 它不僅被基層幹部視作日常工作的指導, 更被大街上熱心公共事務的大爺大媽反復提及。

一直以來, 北京核心城區那段古色古香、威武大氣的紅牆, 因為其厚重的歷史感、獨特的神聖感為人們稱道。 現在, 從它演化而來的“紅牆意識”同樣值得稱道。

什麼是“紅牆意識”?

中南海、長安街、新華門……北京市西城區轄區內, 坐落著黨和國家的很多重要機構、代表性的建築, 這裡每天發生的事都有可能影響中國乃至世界。

西城區的幹部群眾在長期工作生活當中逐漸形成和培育出來的一份特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被稱為“紅牆意識”。 它是北京市西城區人民基於中南海周邊的特殊地理位置、厚重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發自樸素的自豪感、獲得感、幸福感而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一種思想境界和價值追求,“紅牆意識”的核心要義是“絕對忠誠、責任擔當、首善標準”。

在西城區區委書記盧映川看來, “紅牆意識”的首要內涵是堅持對党絕對忠誠;踐行“紅牆意識”的關鍵, 是始終堅持最高的政治意識, 充分發揮黨組織統攬全域的作用。

“紅牆意識”的源頭在哪裡?

“紅牆意識”的源頭在北京市西城區, 來源於普通幹部群眾的工作和生活中。 可以說“紅牆意識”是工作生活在紅牆邊的西城區廣大黨員幹部群眾, 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形成的。

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副巡視員劉嶽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 紅牆意識的產生是由紅色歷史孕育的。 他表示, 西城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重要傳播地, 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孕育地, 西城豐富的紅色歷史孕育了厚重的紅色文化, 形成了鮮明的紅色基因。 正是在這個基礎上, 在党的領導下, 西城人民形成了“紅牆意識”。

劉嶽說, “紅牆意識”是西城紅色歷史的傳承、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精神創新, 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西城生動實踐結出的碩果。

“紅牆意識”具體指什麼?

——是一種責任。 是守護國家安全、首都安全, 自覺維護大國首都形象的責任。 西城區是首都功能的核心承載區, 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 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視窗地區, 維護好首都安全穩定、展現好首都形象是我們的第一責任、最大責任。

——是一種標準。 是在工作取向上堅持精益求精, 爭首善、創一流, 勇於做標杆、立示範的標準。

——是一種追求。 是不懈奮鬥、共同創造和諧宜居生活典範, 塑造城市美好家園的價值追求。

——是一種情感。 是作為大國首都、作為首都市民發自內心的自豪之情, 是對黨、對人民領袖、對城市家園的熱愛之情。

盧映川表示, “紅牆意識”實際上就是“四個意識”在西城的具體體現和特有的形象呈現。

身邊的“紅牆意識”

還記得轟動一時的西單大悅城持械行兇事件中那個最美逆行女警渠立萌嗎?她便是“紅牆意識”的踐行者之一,她工作的崗位正是“紅牆衛士先鋒崗”。

在西城區的大街小巷,有渠立萌和她的同事們捨身忘我,誓要做好“紅牆衛士”;有普通的環衛工人,日夜辛勞還做出各種小創造小發明讓街道更整潔;有舉國聞名的西城大媽,她們的熱情熱心隨處可見。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他們心中裝著“紅牆意識”,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為人們帶來溫暖。

“紅牆意識”從一開始就來自基層,它從未遠離普通人的生活,可以說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紅牆意識”的存在。

“紅牆意識”

為什麼誕生在北京西城?

“人民愛領袖,領袖愛人民”,是“紅牆意識”特徵的鮮明寫照。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楊生平說。

他向科技日報表示,“紅牆意識”是有深厚內涵與現實意義的,表面上看,“紅牆意識”是當代形成和發展的,實際上它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基礎。

在楊生平看來至少有三個方面讓“紅牆意識”在北京西城出現:第一是受到以政治中心意識、崇禮重道思想和胸懷天下氣度的優秀古都文化的滋養;第二是受到以變革圖強的進取精神、追求理想的執著精神和投身革命的獻身精神為核心的近現代進步思潮的影響;第三是建國後領袖與群眾之間的互動。

他說,真正的“紅牆意識”肯定是新中國建立以後才得以產生的。面對新中國建立後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績,西城人民與全國人民一樣感到由衷的幸福和自豪。作為中央政府所在地的西城人民尤其感到幸福和自豪,他們漸漸把這種幸福感、自豪感轉化為守護中央、維護中央的大局意識、首善意識。這種獨特的地緣優勢也使西城人民更有機會接觸到中央首長,正是在領袖與民眾之間頻繁的互敬、互愛的互動之中,才孕育產生了“紅牆意識”。

“紅牆意識”的發展沿革

“紅牆意識”於1999年由西長安街街道首先提出,後來在西城區委區政府領導下成為指導全區發展的重要理念。

2014年西城區委將“紅牆意識”寫入全區工作指導思想以來,全區上下戮力同心、砥礪奮進,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使“紅牆意識”成為黨中央提出的“四個意識”在西城的集體體現、“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西城的生動實踐。

2017年,“紅牆意識”因為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點贊”而走向全國,被廣泛學習。

還記得轟動一時的西單大悅城持械行兇事件中那個最美逆行女警渠立萌嗎?她便是“紅牆意識”的踐行者之一,她工作的崗位正是“紅牆衛士先鋒崗”。

在西城區的大街小巷,有渠立萌和她的同事們捨身忘我,誓要做好“紅牆衛士”;有普通的環衛工人,日夜辛勞還做出各種小創造小發明讓街道更整潔;有舉國聞名的西城大媽,她們的熱情熱心隨處可見。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他們心中裝著“紅牆意識”,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為人們帶來溫暖。

“紅牆意識”從一開始就來自基層,它從未遠離普通人的生活,可以說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紅牆意識”的存在。

“紅牆意識”

為什麼誕生在北京西城?

“人民愛領袖,領袖愛人民”,是“紅牆意識”特徵的鮮明寫照。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楊生平說。

他向科技日報表示,“紅牆意識”是有深厚內涵與現實意義的,表面上看,“紅牆意識”是當代形成和發展的,實際上它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基礎。

在楊生平看來至少有三個方面讓“紅牆意識”在北京西城出現:第一是受到以政治中心意識、崇禮重道思想和胸懷天下氣度的優秀古都文化的滋養;第二是受到以變革圖強的進取精神、追求理想的執著精神和投身革命的獻身精神為核心的近現代進步思潮的影響;第三是建國後領袖與群眾之間的互動。

他說,真正的“紅牆意識”肯定是新中國建立以後才得以產生的。面對新中國建立後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績,西城人民與全國人民一樣感到由衷的幸福和自豪。作為中央政府所在地的西城人民尤其感到幸福和自豪,他們漸漸把這種幸福感、自豪感轉化為守護中央、維護中央的大局意識、首善意識。這種獨特的地緣優勢也使西城人民更有機會接觸到中央首長,正是在領袖與民眾之間頻繁的互敬、互愛的互動之中,才孕育產生了“紅牆意識”。

“紅牆意識”的發展沿革

“紅牆意識”於1999年由西長安街街道首先提出,後來在西城區委區政府領導下成為指導全區發展的重要理念。

2014年西城區委將“紅牆意識”寫入全區工作指導思想以來,全區上下戮力同心、砥礪奮進,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使“紅牆意識”成為黨中央提出的“四個意識”在西城的集體體現、“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西城的生動實踐。

2017年,“紅牆意識”因為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點贊”而走向全國,被廣泛學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