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五一口號”記憶⑭」1948年上半年的國內局勢

當歷史的腳步走到1948年上半年, 抗日戰爭勝利時中國所面臨的“兩種命運、兩種前途”已涇渭分明:國民黨的戰事已是強弩之末, 蔣介石一意孤行的獨裁、專制統治行將被推翻;共產黨歷來宣導和致力於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新政權, 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迅猛推進而提上議事日程;國民黨策劃和製造的“較場口慘案”“下關慘案”“李聞慘案”等一系列慘案, 使民主黨派一些人士從“第三條道路”的幻夢中清醒過來, 同共產黨團結合作, 一起推翻國民黨獨裁政權, 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一的新中國, 成為各民主黨派的共同願望和自覺選擇。

毛澤東審時度勢, 認為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 討論建立新中國的各項事宜, 不但“業已成為必要”, 而且“時機亦已成熟”。 在1948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的4月30日, 發佈了《中共中央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 公開提出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政治主張。

當時間推進到1948年上半年的時候, 中國的政治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繼續發動攻勢, 並相繼取得勝利, 狠狠打擊了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 在華東, 譚震林、許世友率領的華東野戰軍一部向膠濟線兩端和津浦中端的出擊, 解放了除濟南、青島、臨沂等少資料點以外的山東全境。 在陝北, 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發動的宜川、瓦子街一戰,

全殲二十九軍, 擊斃軍長劉戡, 為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基礎。 4月22日, 西北野戰軍收復了延安。 在華北, 聶榮臻等率領的晉察冀和晉冀魯豫野戰軍分別出擊察綏、保定以北和晉中, 孤立了(北)平(天)津保(定)之敵, 包圍了太原。 在東北, 林彪、羅榮桓率領的東北民主聯軍在冬季攻勢中殲敵新五軍等部15萬余人, 解放四平。 在中原, 陳毅、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一部進行的豫東(開封、睢縣、杞縣地區)戰役和襄樊戰役的勝利, 完全打亂了蔣介石在中原地區的防禦體系。

1948年3月23日, 毛澤東在陝北吳堡縣川口登船東渡黃河, 前往晉察冀解放區

3月23日, 毛澤東、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在陝北吳堡川口東渡黃河, 不久轉至西柏坡。 中央工委隨之與之會合。

1948年3、4月間, 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 戰線從黃河流域推進到長江北岸, 對國民黨南京政府形成強大威脅, 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 為配合這一戰略局勢, 劉少奇提議將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個解放區合併, 成立統一的領導機構,

使之成為“關內的基本解放區”。 這一建議立即得到毛澤東的贊同, 並很快付諸實施。 兩個解放區的合併, 使華北和華東連成一片, 大大改變了整個戰局的變化, 同時為籌建全國政權作了重要準備。 從人民解放軍的整體情況看,經過兩年的艱苦作戰, 共殲敵264萬餘人。 解放軍總兵力增至280萬餘人, 其中正規軍近160萬人。 解放軍不但基本上形成了野戰軍、地方軍、遊擊部隊三者結合的完整體系, 而且在軍政素質、戰術技術水準、裝備方面有較大提高, 有了強大的炮兵和工兵, 並在攻克石家莊、開封、四平等戰役中提高了攻堅能力。

此時的國民黨軍隊總兵力下降至365萬人, 其中正規軍198萬餘人, 用於一線的174萬餘人。 雖然在數量上還佔優勢,

精銳尚存, 但是, 其內部固有的派系矛盾日益加深, 士氣更加低落。 國民黨軍隊在戰略上已沒有完整的戰線, 幾個主力集團軍已被解放軍分割在彼此孤立的幾個戰區內。 蔣介石妄圖以重兵集團固守戰略據點和交通線作重點防禦, 但難以支撐其危局。 國民黨的支持者美國也不得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已無力阻止“共產黨戰略所定的任何軍事行動”, “除非找到恢復國民黨軍隊的士氣的方法”, 否則, 對於共產黨已“似乎很少有有效的抵抗的希望。 ”

國民黨的倒行逆施, 促使更多的民主黨派人士站到堅決反對美蔣反動派、同共產黨攜手奮鬥的立場上來, 一些愛國民主人士向中共中央建議, 儘快成立全國政權機關, 以與國民黨的總統選舉相對抗。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提議:解放區應緊急成立聯合政府政權機構,以對抗國民黨偽國大後的局面。陳嘉庚還說:我早就準備致電毛澤東,慶祝這個民主的聯合政府。民盟中央負責人沈鈞儒向中共中央提議:解放區應成立產生聯合政府的籌備機構,以對國內外號召否認蔣介石偽總統。沈鈞儒希望中共考慮,可否由中共通電各民主黨派,建議開人民代表會,成立聯合政府,或由各民主黨派向中共通電提出此項建議。陳嘉庚和沈鈞儒的主張,無疑代表了當時許多民主黨派、愛國民主人士的意見。

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的這些意見,立即引起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的高度重視。1948年3月4日,毛澤東、周恩來致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委、組織部部長朱學范:“欣悉先生到達哈爾濱,並決心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為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的共同事業而奮鬥,極為佩慰。我們對於先生的這一行動,以及其他真正孫中山信徒的同樣的行動,表示熱烈的歡迎。”3月6日,中共中央發表評論,表示願意與民盟、民革等民主黨派“攜手前進”。4月27日,毛澤東寫信請劉仁轉告張東蓀、符定一,邀請他們及許德珩、吳晗等民主人士來解放區參加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代表會議,討論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和關於加強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合作及綱領政策問題。會議名稱擬稱為政治協商會議,開會地點在哈爾濱,時間在當年秋季。

(選自《讓歷史告訴未來》,主編:朱維群)

來源 _ 統戰新語

本期編輯 _ 孫靖琪

近期熱點文章回顧

以與國民黨的總統選舉相對抗。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提議:解放區應緊急成立聯合政府政權機構,以對抗國民黨偽國大後的局面。陳嘉庚還說:我早就準備致電毛澤東,慶祝這個民主的聯合政府。民盟中央負責人沈鈞儒向中共中央提議:解放區應成立產生聯合政府的籌備機構,以對國內外號召否認蔣介石偽總統。沈鈞儒希望中共考慮,可否由中共通電各民主黨派,建議開人民代表會,成立聯合政府,或由各民主黨派向中共通電提出此項建議。陳嘉庚和沈鈞儒的主張,無疑代表了當時許多民主黨派、愛國民主人士的意見。

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的這些意見,立即引起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的高度重視。1948年3月4日,毛澤東、周恩來致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委、組織部部長朱學范:“欣悉先生到達哈爾濱,並決心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為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的共同事業而奮鬥,極為佩慰。我們對於先生的這一行動,以及其他真正孫中山信徒的同樣的行動,表示熱烈的歡迎。”3月6日,中共中央發表評論,表示願意與民盟、民革等民主黨派“攜手前進”。4月27日,毛澤東寫信請劉仁轉告張東蓀、符定一,邀請他們及許德珩、吳晗等民主人士來解放區參加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代表會議,討論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和關於加強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合作及綱領政策問題。會議名稱擬稱為政治協商會議,開會地點在哈爾濱,時間在當年秋季。

(選自《讓歷史告訴未來》,主編:朱維群)

來源 _ 統戰新語

本期編輯 _ 孫靖琪

近期熱點文章回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