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震驚!杉本博司居然玩起了充氣娃娃!這樣的大師你還認識嗎?「大神030期」

提到杉本博司, 你會想到什麼?海景?天與海在畫面中經典地一分為二;劇院?宏大而莊重的視覺語言, 只有螢幕閃爍光亮;建築?只留下一堆看不清建築物的模模糊糊的影子……

如果關於杉本博司, 你只知道以上這些, 那會錯過一個多麼有趣的人啊!這個看上去嚴謹的, 理性的, 風格開闊而具有濃重歷史性的攝影師, 實際上遠非你想像那樣的那個人, 他的經歷複雜得像一本小說, 興趣斑駁雜亂, 口味實在只能用“獨特”形容, 他的興趣遠在攝影之外……

想像之中的杉本博司

“攝影不是打獵, 我先在腦中先有一個圖像, 然後背著相機去尋找契合想像的圖像。 ”

我們先回顧一下讓杉本博司成名的代表作們

他的作品看起來都很“簡單”

比如他從來不拍生者

只是拍拍自然歷史博物館裡的模型

還有不會動也不會閃躲相機的蠟像

他的作品的標誌看起來也很容易學:

虛焦, 加上長時間曝光。

《海景》系列花了20年時間,

在世界各地拍攝大海,

但拍出來的照片構圖幾乎一樣,

都是天、海將畫面一分為二。

“我的《海景》系列和時間概念有很大的關聯。

我想最早的人類所看到的風景,

應該就是海景。”

他拍劇院,從放映起開始曝光,

直到影片結束,

最後的畫面裡原本黑暗的電影院

被中間的螢幕光源照亮了,

電影螢幕則因為曝光過度變成一片耀眼的白光。

他拍建築系列,想法來自於

他覺得“建築物是建築的墳墓”,

所以將焦點設在無限遠,

這些堅硬的龐然大物在他的鏡頭裡

就只剩下了一個模糊糊的影子,

“拍下陰魂不散的建築魂魄。”

“我,從使用名為‘攝影’的裝置以來,一直想去呈現的東西,就是人類遠古的記憶。那既是個人的記憶,一個文明的記憶,也是人類全體的記憶。我沿著時間回溯,想喚回我們到底來自何處,我們究竟如何誕生的思考。”

輸12

以上,便是我們熟悉的杉本博司

你想像之外的杉本博司

真正的杉本博司這個人,

在很多人的想像之外。

杉本博司出生在1948年的日本,

家中是二戰後銀座經營有成的公司,

在日本少數未受空襲轟炸的地區成長,

自認是“戰前日本人”。

向上滑動閱覽--杉本博司別樣的經歷

看他的照片,不苟言笑。一定是很嚴肅的人吧?但實際上,杉本卻是愛笑隨和、非常擅長溝通的一個人。他不認為照片能抓住真實——

“赤裸裸的現實在相機面前會變成裝模作樣的現實”。

杉本博司兒時最喜好的是木工和科學。初中因為對火車模型的愛好開始用相機拍攝各地火車照片。高中加入攝影社團,廣泛涉獵文學、音樂和藝術。

大學進入一所基督教學校的經濟系就讀——在60 年代,共產主義思想流行,大學裡基本上都是左翼人士,杉本博司說自己當時是個嚴肅的學生,辯證唯物主義,包括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費爾巴哈、康得的理論都是自己的專業,還曾經是一場學生運動的發起人。

大學畢業後,杉本博司去了美國,進入洛杉磯設計藝術中心重新學習攝影——原因是他希望拿到簽證留下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留學,而他認為學習攝影最快也最簡單。

“為什麼想要留在美國?”根據外灘畫報2012年的採訪:“那裡是嬉皮文化的天堂,flower、children、自由、性愛,這些都令我很享受,嗯。”

杉本博司說自己在美國是個壞學生,並不去上課,大多數的攝影知識已經自學了,但也在學校學習了大畫幅相機的拍攝方法,雖然只是技術上的。兩年後,杉本博司畢業,去了歐洲,成了嬉皮士,“去了蘇聯莫斯科,去了波蘭。我去看了東歐所有社會主義國家,我說,噢,這一點也不好。然後我就改變想法了。”

1974年,他回到美國,開著他的大眾露營車,載著傢俱與朋友從洛杉磯穿越美國大陸抵達紐約,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那時的紐約藝術界正處於六十年代波普藝術告終,極簡藝術、觀念藝術等知性氣氛興起的時刻。杉本懷抱著一股野心“要以被藝術界輕視為二流媒材的攝影,在當代藝術中揚眉吐氣”。

他在文學領域也頗有建樹,兩本創作文集《直到長出青苔》和《藝術的起源》寫得太好看了,以至於根本不像出自攝影師之筆,不,無意冒犯攝影師們,只是看起來杉本博司的興趣遠在攝影之外。你會發現他對日本傳統文學、東西方歷史、宗教、建築、經濟學、科學等方方面面知識都饒有興趣。(以至於每篇文章都有幾頁注解……)

比如他會因為看到雜誌攤上舊的《時代》週刊上有刊登天皇照片,開始去研究刊登的次數(順便注意到登上其最多的蔣介石),瞭解天皇制度、神道教,二戰時期的輿論,並翻譯出當時西方媒體對日本的專題報導。

他還登上過刊登天皇照片的《時代》雜誌封面

近些年,

杉本博司開始以裝置藝術家的身份

活躍在藝術界。

2014年,

他在巴黎舉辦了一個很“不像他”的展覽

《今天,世界死去了——失落的人類存檔》。

展覽中會看到很多奇奇怪怪,

似乎和你印象中的杉本博司沒什麼關係的展品

比如:史前器物、化石、穿著能劇戲服的木乃伊、

太空帶回來的過期食物等等

——這些都是杉本君的收藏。

而在展覽中一頁頁發黴的手工紙上,

你會看到33個不同身份的人寫下的

在回溯世界死亡的原因的話

——其中包括藝術史學家、雙性人、建築師

、程式師、天體物理學家、基因治療醫生、

宗教比較專家等等,甚至還有一個充氣娃娃。

建築師說:現代主義是一個巨大的烏托邦,現代主義建築承載著和解個體與群體,和解人性與機械的任務。而以此為目標的柯布西耶等現代建築師錯誤地估計了水泥的壽命,於是在下一個百年,所有的高樓都會坍塌。

程式師說:未來人們都利用電子晶片來存儲記憶和情感,而太陽系的磁場畸變令所有的電子系統崩潰。而人類親手把自己的全部變成了一堆毫無用處的塑膠與鐵絲。

輸12

拍攝海景系列時,

為了表現這種“無限豐富的層次”,

必須使用老式的大畫幅相機,

用銀鹽的原始方法沖洗。

最適合拍攝的是在離海面100m以上的陡峭斷崖,

為了拍攝杉本博司需要考察周邊的環境,

看地圖,研究氣象情況,

有時候還需要計算好月光的方位。

他在《閃電原野》系列裡

甚至不再使用相機和鏡頭拍照,

為了想知道怎麼製造如同閃電一般的效果的畫面,

他花了大概3年,經歷了無數實驗,

實驗結果占了3大本的檔案夾,

用40萬伏的電極瞬間放電,

灼燒底片,創造不一樣的閃電紋路。

在2012年,

杉本博司第一次來中國辦展並做公開講座時,

有觀眾問了他一個問題:

“杉本君,

如果你有機會問上帝一個問題你會問什麼?”

然而他還是決定不向上帝發問,

而是對上帝說:

“我可以比你做得更好”

新開微信公眾號:【軟裝學堂】

軟裝設計專業知識分享者

請加入專業軟裝設計師微信群交流

/入群連絡人微信號:huixiaoliao

/入群備註:軟裝設計師

“我的《海景》系列和時間概念有很大的關聯。

我想最早的人類所看到的風景,

應該就是海景。”

他拍劇院,從放映起開始曝光,

直到影片結束,

最後的畫面裡原本黑暗的電影院

被中間的螢幕光源照亮了,

電影螢幕則因為曝光過度變成一片耀眼的白光。

他拍建築系列,想法來自於

他覺得“建築物是建築的墳墓”,

所以將焦點設在無限遠,

這些堅硬的龐然大物在他的鏡頭裡

就只剩下了一個模糊糊的影子,

“拍下陰魂不散的建築魂魄。”

“我,從使用名為‘攝影’的裝置以來,一直想去呈現的東西,就是人類遠古的記憶。那既是個人的記憶,一個文明的記憶,也是人類全體的記憶。我沿著時間回溯,想喚回我們到底來自何處,我們究竟如何誕生的思考。”

輸12

以上,便是我們熟悉的杉本博司

你想像之外的杉本博司

真正的杉本博司這個人,

在很多人的想像之外。

杉本博司出生在1948年的日本,

家中是二戰後銀座經營有成的公司,

在日本少數未受空襲轟炸的地區成長,

自認是“戰前日本人”。

向上滑動閱覽--杉本博司別樣的經歷

看他的照片,不苟言笑。一定是很嚴肅的人吧?但實際上,杉本卻是愛笑隨和、非常擅長溝通的一個人。他不認為照片能抓住真實——

“赤裸裸的現實在相機面前會變成裝模作樣的現實”。

杉本博司兒時最喜好的是木工和科學。初中因為對火車模型的愛好開始用相機拍攝各地火車照片。高中加入攝影社團,廣泛涉獵文學、音樂和藝術。

大學進入一所基督教學校的經濟系就讀——在60 年代,共產主義思想流行,大學裡基本上都是左翼人士,杉本博司說自己當時是個嚴肅的學生,辯證唯物主義,包括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費爾巴哈、康得的理論都是自己的專業,還曾經是一場學生運動的發起人。

大學畢業後,杉本博司去了美國,進入洛杉磯設計藝術中心重新學習攝影——原因是他希望拿到簽證留下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留學,而他認為學習攝影最快也最簡單。

“為什麼想要留在美國?”根據外灘畫報2012年的採訪:“那裡是嬉皮文化的天堂,flower、children、自由、性愛,這些都令我很享受,嗯。”

杉本博司說自己在美國是個壞學生,並不去上課,大多數的攝影知識已經自學了,但也在學校學習了大畫幅相機的拍攝方法,雖然只是技術上的。兩年後,杉本博司畢業,去了歐洲,成了嬉皮士,“去了蘇聯莫斯科,去了波蘭。我去看了東歐所有社會主義國家,我說,噢,這一點也不好。然後我就改變想法了。”

1974年,他回到美國,開著他的大眾露營車,載著傢俱與朋友從洛杉磯穿越美國大陸抵達紐約,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那時的紐約藝術界正處於六十年代波普藝術告終,極簡藝術、觀念藝術等知性氣氛興起的時刻。杉本懷抱著一股野心“要以被藝術界輕視為二流媒材的攝影,在當代藝術中揚眉吐氣”。

他在文學領域也頗有建樹,兩本創作文集《直到長出青苔》和《藝術的起源》寫得太好看了,以至於根本不像出自攝影師之筆,不,無意冒犯攝影師們,只是看起來杉本博司的興趣遠在攝影之外。你會發現他對日本傳統文學、東西方歷史、宗教、建築、經濟學、科學等方方面面知識都饒有興趣。(以至於每篇文章都有幾頁注解……)

比如他會因為看到雜誌攤上舊的《時代》週刊上有刊登天皇照片,開始去研究刊登的次數(順便注意到登上其最多的蔣介石),瞭解天皇制度、神道教,二戰時期的輿論,並翻譯出當時西方媒體對日本的專題報導。

他還登上過刊登天皇照片的《時代》雜誌封面

近些年,

杉本博司開始以裝置藝術家的身份

活躍在藝術界。

2014年,

他在巴黎舉辦了一個很“不像他”的展覽

《今天,世界死去了——失落的人類存檔》。

展覽中會看到很多奇奇怪怪,

似乎和你印象中的杉本博司沒什麼關係的展品

比如:史前器物、化石、穿著能劇戲服的木乃伊、

太空帶回來的過期食物等等

——這些都是杉本君的收藏。

而在展覽中一頁頁發黴的手工紙上,

你會看到33個不同身份的人寫下的

在回溯世界死亡的原因的話

——其中包括藝術史學家、雙性人、建築師

、程式師、天體物理學家、基因治療醫生、

宗教比較專家等等,甚至還有一個充氣娃娃。

建築師說:現代主義是一個巨大的烏托邦,現代主義建築承載著和解個體與群體,和解人性與機械的任務。而以此為目標的柯布西耶等現代建築師錯誤地估計了水泥的壽命,於是在下一個百年,所有的高樓都會坍塌。

程式師說:未來人們都利用電子晶片來存儲記憶和情感,而太陽系的磁場畸變令所有的電子系統崩潰。而人類親手把自己的全部變成了一堆毫無用處的塑膠與鐵絲。

輸12

拍攝海景系列時,

為了表現這種“無限豐富的層次”,

必須使用老式的大畫幅相機,

用銀鹽的原始方法沖洗。

最適合拍攝的是在離海面100m以上的陡峭斷崖,

為了拍攝杉本博司需要考察周邊的環境,

看地圖,研究氣象情況,

有時候還需要計算好月光的方位。

他在《閃電原野》系列裡

甚至不再使用相機和鏡頭拍照,

為了想知道怎麼製造如同閃電一般的效果的畫面,

他花了大概3年,經歷了無數實驗,

實驗結果占了3大本的檔案夾,

用40萬伏的電極瞬間放電,

灼燒底片,創造不一樣的閃電紋路。

在2012年,

杉本博司第一次來中國辦展並做公開講座時,

有觀眾問了他一個問題:

“杉本君,

如果你有機會問上帝一個問題你會問什麼?”

然而他還是決定不向上帝發問,

而是對上帝說:

“我可以比你做得更好”

新開微信公眾號:【軟裝學堂】

軟裝設計專業知識分享者

請加入專業軟裝設計師微信群交流

/入群連絡人微信號:huixiaoliao

/入群備註:軟裝設計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