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有咿呀學語,不等於聽力沒有問題

先天性重度聾的嬰幼兒也有“咿咿呀呀”的發音, 即過渡喃語, 過渡喃語是不受聽覺回饋作用的一種發聲活動;並證實聾嬰幼兒出生後的8個月內接受早期干預,

可獲得較好的言語發育。

該研究結果是通過對比正常嬰幼兒和先天性重度聾嬰幼兒言語前期言語發育的特徵, 以其與言語發育相關的認知發育的特徵所獲得的。 研究將先天性重度聾嬰幼兒分為聾A組(8個月以前開始助聽)和聾B組(8個月以後開始助聽), 並以正常嬰幼兒作為對照組, 進行了長期連續的錄音錄影和觀察, 並對其發聲進行了聲譜分析。 結果顯示, 咿呀學語(喃語)有過渡喃語(/a-a-a-/, /a-u-u-/, / e-e-e-/)和標準喃語(/ma ma ma/, /ba ba ba/, /da da da/)之分。 言語發育初期的過渡喃語, 正常組與聾兒組之間無明顯的差別;而標準喃語的出現, 正常組平均在8個月左右出現, 聾A組落後約6個月, 而聾B組則落後約13個月。

以上結果說明, 言語發育的過渡喃語階段,

其發聲是不受聽覺回饋影響的, 而其後的標準喃語和有意義語言的發育, 均受聽覺回饋的影響。

先天性重度聾的嬰幼兒有過渡喃語, 容易給人造成“有了咿呀學語, 聽力沒有問題”的假像, 因此在討論聾兒的早期發現問題時, 有必要重新認識聾和咿呀學語(喃語)的關係, 以及明確咿呀學語的分類問題。 針對目前一些保健人員或醫生以“小孩有咿呀學語了, 聽力沒問題”為理由, 拒絕對懷疑有耳聾的嬰幼兒進行聽力學檢查, 以至延誤診斷的現象, 該研究鄭重提醒醫生和家長, 當懷疑孩子聽力有問題時, 不管有無喃語的出現, 均應積極進行嚴密的聽力學檢查和聽力學評估, 以及時排除聽力障礙的可能。 該研究的成果為目前開展的聾兒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教育,

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